麥劍欣,陳婉華
(1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物理治療科 廣東 廣州 510370)
(2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護理部 廣東 廣州 510370)
精神疾病發病原因相對比較復雜,因此在這類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臨床上尚未統一治療方案,而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大多容易出現情感障礙、認知障礙和思維障礙等情況,難以自主控制行為,對正常生活影響也比較大[1]。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屬于精神疾病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為了更好地保證治療效果,患者在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期間,還需要加強護理干預,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緩解臨床癥狀,并使恢復效果更好。因此,本文主要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96 例,分別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干預,旨在探究分析在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加強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96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48 例,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齡23 ~65 歲,平均年齡(41.36±2.43)歲;病程最長10 個月,最短2 周,平均病程(3.25±0.42)個月。對照組患者48 例,男性25 例,女性23 例,年齡24 ~63 歲,平均年齡(41.32±2.47)歲;病程最長9 個月,最短3 周,平均病程(3.31±0.45)個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試驗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精神疾病,且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②本次研究所選患者精神疾病病情均得到控制;③本次研究所選患者精神狀態穩定。排除標準:①還在治療階段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全患者;③合并嚴重惡性疾病患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患者在接受治療前6 h 禁食禁飲,進入治療室后,選擇平臥體位,再選擇阿托品1 mg、丙泊酚1.5 mg/kg、琥珀膽堿1 mg/kg進行靜脈注射,等到麻醉效果滿意后,停止吸氧,并且在患者上下臼齒之間墊上牙墊,再為患者開啟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通電位置選擇在兩側頭部,時間控制在5 s 內,完成后,開始加壓吸氧治療,等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基礎護理等。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治療前護理。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認知水平,然后根據患者認知水平選擇患者最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多了解一些有關于精神疾病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知識,同時耐心傾聽患者的想法與體驗,針對存在明顯負面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心理疏導,幫助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提高治療效果。(2)輔助檢查。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要進行相關檢查,護理人員需要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并且保證能夠患者在治療前7 d 沒有服用過抗精神病類藥物,從而確保患者符合治療標準。(3)治療中的護理。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適合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血壓、呼吸、心跳等,同時關注麻醉藥物使用情況,以免出現麻醉藥物使用過度而影響治療效果。患者接受治療時,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取下各種飾品、假牙等,以免影響治療效果。(4)呼吸道護理。患者完成治療后,及時松解患者的腰帶,并且選擇仰頭抬頸法為患者開放氣道,幫助患者呼吸,如果患者已經喪失呼吸,還可以適當進行加壓給藥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呼吸。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平均呼吸頻率、平均心率、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幸福進取者問卷調查量表(HEIQ)等作為觀察指標。(1)護理滿意度評分:以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測定,滿分為100 分,0 ~69 分為不滿意、70 ~89分為滿意、90 ~100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護理后并發癥包括意識混亂、惡心、肌肉酸痛、頭痛、記憶減退等;(3)焦慮評分以焦慮自評量表測定,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4)抑郁評分以抑郁自評量表測定,分數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5)簡明精神量表評分總分為35 分,分數越高精神疾病癥狀越嚴重;(6)HEIQ 包括自我肯定、學習成長、自我管理、困難克服、自我幸福感、人際關系等[2]。
采用SPSS 30.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平均呼吸頻率、平均心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平均呼吸頻率、平均心率、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平均呼吸頻率、平均心率、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s)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實驗組 48 93.35±7.15 18.14±2.47 79.21±6.34 95.24±4.13對照組 48 97.58±8.66 20.05±2.79 84.13±7.55 91.43±6.74 t 2.6103.5513.4573.339 P 0.0110.0010.0010.001組別 例數 平均動脈壓/mmHg平均呼吸頻率/(次·min-1)平均心率/(次·min-1)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0.42%)低于對照組(27.0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比較(± s,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實驗組 48 65.31±5.69 43.36±4.28 67.14±8.24 45.82±5.21對照組 48 65.14±5.72 48.57±4.89 67.02±8.36 49.36±6.14 t 0.1465.5550.0713.046 P 0.8840.0000.9440.003組別 例數焦慮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護理前護理后實驗組 4829.53±5.1720.22±4.38對照組 4829.42±5.2225.31±4.93 t 0.1045.347 P 0.9180.000組別 例數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肯定、學習成長、自我管理、困難克服、自我幸福感、人際關系等HEIQ 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自我肯定、學習成長、自我管理、困難克服、自我幸福感、人際關系等HEIQ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EIQ 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EIQ 評分比較(± s,分)
項目時間 實驗組(n = 48)對照組(n = 48) tP自我肯定 護理前 12.66±1.5212.71±1.550.160 0.874護理后 18.18±1.8215.88±2.315.418 0.000學習成長 護理前 11.58±1.7411.64±1.830.165 0.870護理后 15.62±2.3313.81±1.924.153 0.000自我管理 護理前 10.47±1.1310.51±1.140.173 0.863護理后 13.64±1.4411.72±1.586.222 0.000困難克服 護理前8.84±0.978.88±0.990.200 0.842護理后 13.43±1.7710.85±1.847.001 0.000自我幸福感護理前 14.66±1.7914.73±1.860.188 0.851護理后 17.64±2.3115.74±2.054.262 0.000人際關系 護理前8.62±0.948.73±0.970.564 0.574護理后 12.46±1.3710.34±1.567.074 0.000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發生精神疾病的概率也越來越高[3]。與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對于患者的認知、神志、意識等影響比較大,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會存在明顯的認知障礙、意識障礙,同時伴隨行為異常等情況,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配合相應的護理方式加強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4]。為了更好地提高護理效果,首先護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加深對精神疾病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了解,掌握疾病護理要點,保證能夠在護理工程中,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5]。其次護理人員還需要從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入手,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干預,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通過心理溝通、心理疏導等方式,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屬的負面心理,讓患者更愿意主動配合治療[6-7]。最后,針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各種不良反應,護理人員也需要提前了解,盡可能做好預防,如果患者依然出現不良反應,護理人員也可以積極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8]。因此,在精神病疾病患者中加強護理干預意義重大,患者治療效果也會隨之提升,更有利于患者康復[9]。
本次研究選擇96 例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平均動脈壓、平均呼吸頻率、平均心率、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簡明精神量表評分、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動脈壓、心率、呼吸頻率和情緒狀態,緩解精神疾病癥狀,并發癥少,該研究結果與郭萍和喻灝[10]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應分析及護理中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度高。
綜上所述,在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加強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很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