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瓊, 呂顏枝, 陳永亮, 康永剛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006)
近年來, 由于養殖過程中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學添加劑,導致食品安全出現較多問題,因此開發安全高效新型生物飼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蘇晨曦等,2015)。微生物發酵飼料是利用微生物菌劑在人為控制條件下, 對飼料進行發酵而成的一種新型微生物飼料(阮棟等,2019),研究表明,微生物發酵可以提高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 降低粗纖維含量, 還可以產生大量有益于畜禽健康的代謝產物,具有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腸道健康、加強肉雞免疫功能等特點(陳曉春等,2021;Cheng等,2014)。目前,用于生產發酵飼料的微生物菌劑主要有乳酸桿菌、芽孢桿菌、酵母菌、鏈球菌、黑曲霉和米曲霉等(翟曉莉,2011),其中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改善畜禽腸道的菌群結構, 抑制或殺滅致病菌,促進機體的消化吸收,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提高抗應激能力(Molnar 等,2011)。 目前,以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菌作為混合菌劑用來發酵飼料在白羽肉雞中的應用鮮見報道。 本試驗以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菌為發酵菌劑,肉雞基礎飼糧為底物,通過微生物發酵制作發酵飼料, 飼喂白羽肉雞以研究其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 免疫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 為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在肉雞生產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1.1 試驗材料 復合微生物菌劑由枯草芽孢桿菌N-8、枯草芽孢桿菌N-10 和酵母菌組成,按4∶4∶3 的比例混合, 活菌數平均為 1.0×1010cfu/g,由徐州市隆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發酵飼料的制備: 在基礎飼糧中加入40%水,將配制好的復合微生物菌劑以40 mL/kg 均勻噴灑在基礎飼糧上,邊噴灑邊混勻,然后裝入規格為50 kg 的發酵塑料袋中,排出空氣密封后,在溫度為30 ℃的條件下發酵3 d,發酵結束后將其烘干, 即得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1.2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試驗選取體重相近、健康無病的愛拔益加(AA+)1 日齡肉仔雞600只,公母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120只,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對照組飼喂基礎飼糧,試驗Ⅰ、Ⅱ、Ⅲ、Ⅳ組分別用25%、50%、75%和100%發酵飼料替代基礎飼糧,試驗期為42 d。 試驗肉仔雞由湯陰縣全達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提供。
1.3 飼養管理 試驗在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養殖場進行。 試驗前徹底清掃、沖洗、消毒雞舍、雞籠及飼喂設備,采用層疊式雞籠飼養,每籠5只雞,定時飼喂,自由采食、飲水,早晚觀察雞只采食及健康情況, 嚴格按照肉仔雞飼養管理手冊飼喂,定期清掃消毒雞舍,嚴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生產性能測定 分別在1 日齡和42 日齡時對每只雞空腹稱重,詳細記錄飼料消耗量,計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
1.4.2 免疫性能測定 試驗結束后, 隨機抽取接近平均體重且健康的雞60只, 每個重復2只,于翅下靜脈采血5 mL,分離血清后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測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各指標由徐州市動物疫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助完成。
1.4.3 肉品質測定 試驗結束后, 于次日08:00頸靜脈放血屠宰隨機抽取的60只雞, 宰前禁食12 h,禁水2 h,取胸肌肉樣進行肉品質測定。采用上海雷磁生產的精密酸度計 (PHS-3C)45 min 內測定pH, 采用柯尼卡美能達生產的色彩色差計(CR-400)測定肉樣亮度(L*)、紅度(a*)和黃度(b*), 采用德國麥特斯生產的肌肉嫩度測定儀(C-LM3B)測定肉樣剪切力值,采用北京布拉德生產的失水率測定儀(Bulader-M10)測定肉樣失水率。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20 對數據進行初步統計處理,SPSS 20.0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進行Duncan’s 多重比較,數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1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 可知,試驗Ⅳ組平均日增重最高,顯著高于對照組和試驗Ⅰ、Ⅱ組(P <0.05),與試驗Ⅲ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 >0.05),試驗Ⅳ組比對照組和試驗Ⅰ、 Ⅱ、 Ⅲ組分別提高了9.20%、8.35%、6.19%、2.58%;試驗Ⅳ、Ⅲ、Ⅱ組料重比顯著低于對照組和試驗Ⅰ組(P < 0.05),試驗Ⅳ、Ⅲ、Ⅱ組組間差異不顯著(P >0.05),試驗Ⅳ組比對照組、試驗Ⅰ、Ⅱ、Ⅲ組分別降低了 0.04、0.03、0.01、0.01。

表2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免疫性能的影響 由表3 可知,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免疫性能影響顯著, 試驗Ⅳ組IgA、IgG 和IgM 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且隨著飼糧中發酵飼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試驗Ⅳ組IgA 含量比對照組和試驗Ⅰ、Ⅱ、Ⅲ組分別提高了97.11、89.44、44.04、34.86 ng/mL(P < 0.05);試驗Ⅳ組IgG 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和試驗Ⅰ、 Ⅱ組(P< 0.05),與試驗Ⅲ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 > 0.05);試驗Ⅳ組IgM 含量最高,顯著高于對照組、試驗Ⅰ組(P <0.05),與試驗Ⅱ、Ⅲ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 > 0.05)。

表3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免疫性能的影響 μg/mL
2.3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肉品質的影響 由表4 可知,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雞胸肌黃度(b*)和失水率均無顯著影響(P > 0.05)。試驗Ⅲ、Ⅳ組 pH 均顯著低于其他組(P < 0.05);試驗Ⅲ和Ⅳ組亮度(L*)和紅度(a*)均顯著高于其他組(P <0.05);試驗Ⅳ組剪切力最小,顯著低于對照組、試驗Ⅰ、Ⅱ組(P <0.05),與試驗Ⅲ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 >0.05);試驗Ⅰ組失水率最低,與其他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 >0.05)。

表4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肉品質的影響
3.1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微生物發酵飼料是利用微生物菌劑大量繁殖,將飼料中蛋白質、淀粉、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分解成有機酸、 游離氨基酸、 可溶性多肽、維生素等小分子物質,使發酵后的飼料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孫波等,2021;吳逸飛等,2016),同時發酵可去除抗營養因子, 提高飼料的營養品質、適口性及消化能力,從而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梁天柱等,2021),但由于受到微生物菌劑種類、配比、試驗動物、飼養環境、飼養管理模式等影響, 微生物發酵飼料在肉雞飼養中的應用有著不同的飼喂效果(趙永玉,2021)。 Ashayerizadeh 等(2018)研究發現,飼用發酵菜籽粕對肉雞生長性能、 肉質和脂質代謝能等產生了有益影響。葉成智等(2021)研究發現,日糧添加2.5%發酵飼料可提高肉雞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 本試驗研究表明,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能顯著提高白羽肉雞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 降低料重比, 這可能是因為發酵飼料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了特殊的香味,提高了適口性,增加了肉雞的采食量,進而提高了日增重(楊榮等,2019;劉晶晶等,2014),與孫汝江等(2012)、舒剛等(2013)的研究結果一致。 但也有研究認為,添加5% ~10%發酵飼料對肉仔雞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添加15%時對肉仔雞平均日增重有顯著影響 (倪玉姣等,2012), 與本試驗中微生物菌劑添加比例不同,比文獻報道的比例高,這可能與選擇的菌劑種類、菌劑配比、試驗動物、飼養管理模式等不同有關。
3.2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免疫性能的影響 動物體血清中IgA、IgG 和 IgM 的含量能夠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高低 (馬偉斌等,2021),它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在機體抵抗外界病原體侵蝕感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閆理東等,2012)。 IgA 可以阻止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著,抑制病毒增殖,是阻礙病原體入侵動物機體的第一道防線;IgG 具有激活補體、中和毒素的作用(張獻月,2013)。 有研究認為,復合微生態制劑能夠改善肉仔雞的腸道健康,提高其對飼料的消化吸收率, 促進免疫器官的發育,提高機體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呂遠蓉等,2017)。 李錦等(2019)研究認為,乳酸菌發酵飼料顯著提高了雛雞體內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NDV-Ab 含量, 表明乳酸菌發酵飼料可提高雛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 劉淑嬌等(2019)研究發現,利用0.4%、0.6%和0.8%的復合益生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菌)可顯著提高肉仔雞21 日齡和 42 日齡的 IgG 含量。 孫煥林(2015)研究也認為, 枯草芽孢桿菌發酵棉籽粕可顯著提高29~ 64 d 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 本試驗研究表明,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隨飼糧中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的增加而增加, 當添加量為 100%時, 血清中 IgA、IgG 和IgM 的含量最高, 說明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提高了白羽肉雞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了肉雞的免疫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中的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菌可以調節白羽肉雞腸道菌群及刺激腸道組織產生免疫球蛋白, 增加腸道中乳酸菌數量,從而提高肉雞的免疫功能。
3.3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對白羽肉雞肉品質的影響 雞肉品質評定可以通過pH、顏色、嫩度、系水力等指標衡量,pH 是動物屠宰后肌肉酸度的直觀表現(安文俊等,2011),能夠反映肌肉糖原酵解的速率,還會影響肌肉顏色、嫩度及貯存期(Calvo 等,2017),是肉品質理化指標的主要檢測項目。 朱瑾等(2019)研究發現,枯草芽孢桿菌可以降低肌肉pH,提高系水力,改善肉品質。 本試驗研究表明,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可顯著降低胸肌pH,與陳婷等(2019)研究結果一致。 肉色是消費者衡量肉品好壞的感官指標, 而嫩度是消費者評價肉質口感的重要指標, 通常嫩度由剪切力來反映,剪切力值越大,肌纖維越粗,嫩度則越低,反之嫩度越高(魏清宇等,2018)。有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200 mg/kg 枯草芽孢桿菌和200 mg/kg 富硒酵母可顯著提高胸肌的系水力、嫩度(王海波等,2021)。 李菊等(2007)研究認為,0.5%乳酸菌發酵液添加到肉雞日糧中,可使胸肌和腿肌的肉色紅度、黃度提高,剪切力值降低。 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菌能夠增加肌肉a* 值, 說明復合微生物菌劑改善了雞肉的顏色,延長了貨架期,孫波等(2021)研究也表明,復合益生菌發酵飼料能將納雍土雞的a* 值提高3.13%, 顯著改善了肉色,本試驗中,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為100%時, 胸肌 L*、a* 和 b* 值均高于其他各組, 說明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菌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雞肉顏色,與陳婷等(2019)研究結果相似。 梁天柱等(2021)研究表明,發酵飼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廣西三黃雞胸肌、腿肌的剪切力,并且顯著降低腿肌剪切力。 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100%添加時,剪切力最小,失水率最低,說明飼糧通過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等混合發酵后, 能顯著提高白羽肉雞對營養物質的轉化率,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增加,從而使白羽肉雞肌肉嫩度增加,水分流失減少,從而改善了肉的品質。
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可顯著提高白羽肉雞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并能有效提高白羽肉雞的免疫性能, 改善雞肉品質。 本試驗條件下,當添加100%復合微生物發酵飼料時效果最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