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德江縣水務局,貴州 德江 565209)
為了更好地保障水利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減少安全風險隱患,我國對高性能混凝土進行了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提高了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強度、耐久性。不僅如此,為了保證混凝土凝固之后擁有良好的穩定性,高性能混凝土要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研究表明,預拌混凝土的生產效率可以提高兩倍,減少1/10的混凝土用量,進一步降低工程造價。預拌混凝土的應用被納入國家建設重點推廣項目,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預拌混凝土的應用量和比例,標志著我國混凝土生產的工業化水平。
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進行原材料選擇時尤其要注意進行熱工計算,而且為保障大體積混凝土不會因溫度產生裂縫并擁有較好的強度和耐久性,還需要對對混凝土混合料的成形溫度進行精準控制。通過對以往項目的總結和對國內外相關經驗的不斷借鑒,在大體積混凝土技術提高方面有了巨大突破,一方面能夠做到更為合理的科學配合和精確熱工計算對成形溫度進行控制,以防混凝土凝結產生裂縫。另一方面,通過內外壓保護等技術手段將溫差嚴格控制在25℃以內[1]。
在實際設計工作中,由于數據存在一定誤差,缺乏合理性,難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施工過程也不合理,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這為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埋下了無法避免的隱患,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加以杜絕這種現象。
對混凝土質量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材料的選擇,而水泥作為混凝土最主要的原材料,其類型的選擇關乎著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類型的水泥其凝結效果大不相同。由于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不同,需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原材料。同時在進行骨料的選擇時,要注意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之間的區別并進行合理選用?;炷僚浜系谋壤龝r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一大關鍵因素,如果配比不合理可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失穩,施工過程中產生裂縫。
模板在混凝土凝結的過程中起到封阻,固型的作用,其質量好壞對混凝土最終凝結的質量也有較大影響。若使用存在孔洞或者凹凸不平的模板,混凝土凝結之后可能會出現蜂窩等問題,不僅影響混凝土外立面的美觀,甚至會對其結構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除此之外需要注意拆模時間,若拆模時間沒有控制好,同樣會影響混凝土結構與鋼筋結構的有效結合。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施工不當,出現了施工裂縫。例如,在澆筑混凝土時,澆筑前澆水不當,導致混凝土與模板粘連,在組裝混凝土構件時,發生了影響混凝土質量的施工錯誤。當混凝土被剝離時,混凝土構件的角部區域因不正確的剝離過程而損壞。養護效果不理想等都會造成裂縫。
要很好地控制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必須從設計開始。規劃人員應評估和識別可能出現的混凝土裂縫,明確混凝土裂縫的具體原因,以制定有意義的設計方案,并制定控制計劃,例如選擇鋼筋、控制鋼筋間距等。現代化的工程建設也要順應市場化發展的方向,熟練的運用各種管理理念,完善施工設計流程[2]。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工程的決策者與管理者需要有明確的分工,采用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充分的利用合作或者外包的形式,將各個領域的先進人才引入。
施工材料質量是決定工程質量的關鍵,要全面強化材料控制,保證材料符合建設要求,材料不合格必將會對水利工程施工效果造成大的影響。建設單位需要選擇專業人員建立一個專業的材料采購小組,根據市場的情況,做好性價比,選取質優價好的材料,相關人員要把握好市場第一手資源,充分考察各個材料供應商,嚴格材料質量與性能。加強材料運輸管理,避免出現過程中損壞現象,保證材料運輸過程安全,不能出現材料運行過程中相互碰撞或天氣影響遭受不必要破壞,通過科學的管理,保證材料整體質量。
作為混凝土裂縫控制的基本條件,原材料始終貫穿于混凝土施工的全過程,如果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勢必對水利施工的質量產生影響。選擇原材料時主要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控制:①合理控制水的選擇,確保施工用水充足。②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合理控制水泥配合比,科學調配水沙。
混凝土質量對于裂縫控制至關重要,混凝土的運輸是混凝土質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提高混凝土泵送和運輸的質量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首先是嚴格把控混凝土的泵送時間。其次是合理規劃泵送距離。通常情況下,運輸過程中受到運輸距離和運輸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混凝土離析的情況,若出現這類問題在后續混凝土施工將會產生嚴重的質量隱患,必須特別注意,以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合理分配。
除原材料外,混凝土的結構是影響質量的另一大關鍵因素,所以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配置混凝土,確保其科學性合理性。在混凝土配置過程中,首先根據施工要求進行合理的配合比設計,按照相關規范和要求對原材料的選用進行嚴格把控并調配合適的比例,根據測試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分析并不斷改進改,以確?;炷聊艹浞职l揮其最大效率。在使用攪拌機時要對混凝土進行充分均勻的攪拌,使混凝土性能達到要求。配置混凝土時,還應注意其外部性能狀態,并根據不同的反應條件確保攪拌的完美運行。
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環節是科學合理的澆筑。在實際澆筑過程中,要著重注意以下部分內容:①對施工現場的垃圾和雜物進行清理,保證混凝土施工時不受異物的影響,防止因供水不暢而影響混凝土澆筑效果。②切實掌握關于模板的參數信息,作為混凝土澆筑的前提,需要對模板的強度、尺寸、位置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科學設計,只有切實掌握模板的各項參數之后層能開始澆筑工作。③對于不同的水利構件使用不同的澆筑方式。在基礎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方法不同于水利工程主體結構的混凝土澆筑方法。注意預防和處理混凝土施工中澆筑環節可能出現的異常問題。④提高澆筑的均勻性和密實度。提高澆筑質量,保證澆筑一次成型,防止因再次澆筑而影響整體質量。嚴格把控澆筑時間,達到最佳的澆筑效果。
混凝土的養護作用不僅是使混凝土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濕潤狀態,而且使其在不同的環境中能有合適的內外溫差,降低升溫速率。保存期間,應記錄每次養護時間和實際情況,對混凝土表面采取灑水或覆膜的方法,避免陽光暴曬,同時要保證養護時間,按施工方案最少7~14d。模具拆開后,還要注意養護工作。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應首先進行溫度測量,在完成澆筑之后保持測量一段時間。并使用遮光材料將澆筑完成的部分蓋住,避免剛澆筑的混凝土受到暴曬,保持其濕潤程度。同時,拆模時注意控制混凝土溫度不超過20℃。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冬季、夏季混凝土施工,應制定不同的專項方案,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規范允許值。總之,施工結束后進行有效的養護作業,可有效地減少質量通病問題,對提高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作用[3]。
使用補償收縮混凝土ZY 膨脹劑作為基礎材料,這樣更好地保障了混凝土凝固后不產生裂縫,不僅如此,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嚴格控制混凝土溫度應力和自收縮,合理設計施工方案工藝。
作為工程質量的保證,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要有合理的制備工藝。通常情況下混凝土是將水泥、砂、水、等原材料按照規范相應比例調和配置后攪拌而來,在配合比控制方面,經過多次試驗和調整后編制的。
混合之前確定投料量、投料順序以及攪拌時間。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攪拌完成之后需要在第一時間將混凝土卸下。在進行多次投料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既定比例嚴格進行。
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是決定混凝土裂縫的關鍵。而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施工人員技術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等要履職盡責,要科學合理編制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和工藝流程,更要向施工班組工人做好詳細的技術交底工作。施工方案可行合理、監督機制完善,是對整體質量把控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進行澆筑施工之前,施工人員應該先檢查模板和鋼筋預埋件,檢查內容主要以3 方面為主:①檢查模板上是否有垃圾,如有垃圾需要及時清理;②檢查預埋件的位置是否與設計位置一致,若存在偏差需要暫停施工進行重新預埋或設計變更;③檢查內容包括模板的縫隙是否完全閉合。澆筑作業要本著連續澆筑的原則,即在上一層混凝土未凝固之前進行下層混凝土的澆筑。不僅如此,施工人員要注意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排水性,在底板處設置排水孔,防止因為積水導致水利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水利工程施工中使用較為常見的Zx-50 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器插入點應按澆筑順序均勻布置和移動,進行移動的過程中保證移動距離不大于振動器作用范圍。在振搗器插入時,要格外注意仔細查看其是否和模板或者預埋件有接觸,若存在接觸部位需將振搗器移開,從其他位置插入開始振搗作業。振搗器使用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各點振搗時間應適當。根據以往經驗,當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現氣泡或砂漿滲出時,可以停止振動。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已經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的材料,管理者需要重視混凝土裂縫控制,轉變自身的管理決策,合理分配建設資源,穩定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設效率。本文探討了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使用和應用,希望促進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