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駿卓
[重慶招標采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0023]
招標代理工作向采購流程的前端延伸,主要可以在制定采購計劃、把握采購風險方面入手。招標代理機構在接到招標人初步的采購需求后就可以積極參與到具體的采購計劃的制定中,通過了解招標人的核心訴求,調整標段劃分、標包組合,實現采購計劃的優化。
同時,目前招投標市場上的招標主體,有相當大一部分屬于不具備復雜項目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經驗的,對于這一部分招標主體的項目委托,招標代理機構可以通過項目實施中各招標項目的計劃進度結合建設方實際進度要求,逆推建設方及各項目服務單位的進度計劃,以此方式實現采購計劃中各關鍵工作時間節點的細化。
向后端延伸主要是豐富招標代理機構在合同管理中的工作內容。合同管理可以分為事前階段和事后階段,事前管理包括了合同起草和合同談判,事后管理包括了日常正常運行時的管理和出現中斷、變更、糾紛等情況時的非正常運行管理[1]。目前招標代理機構主要工作范圍在事前階段中的合同起草部分,招標代理機構可以以此為原點,向合同管理的后端進行延伸。
合同擬定的質量對合同履行有決定性作用,招標代理機構要豐富自身在合同管理中的工作內容,首先是要提高編制合同的能力。通過對招標人需求、項目實際情況等信息的細致了解,結合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行業合同范本以及市場交易習慣等,有針對性的編制招標文件中的合同條款。擬定合同范本或合同文件本身也可以成為單獨的咨詢服務內容。通過提高合同編制能力,實現合同起草階段的優質工作,為向合同管理后端延伸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向后端延伸,就需要對招標代理機構能提供的工作內容進行豐富。首先是招標代理機構可以加入合同談判過程中。作為合同的起草者,對于合同條款的約定熟悉;作為招投標過程的親歷者,對招投標結果熟悉;作為工程咨詢服務行業從業者,對相關法律法規熟悉,將這三方面優勢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招標代理機構對在合同談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其次,招標代理機構可以對合同進行信息管理。對于大型項目,涉及的合同包括了咨詢服務合同、總承包合同、專業分包合同、材料設備采購合同等,招標代理機構可以從招投標流程開始到合同履行完成進行全流程見證和資料收集整理服務,最終形成全項目建設周期的項目采購資料。
總的來說,通過合同管理手段,將本職工作的前后端延伸,其實質是為構建以合同管理為核心的項目管理能力提供保障,進一步豐富招標代理咨詢服務的內涵,增加專業服務的內容,將職能性服務向咨詢性服務推進,將“中介”變為“咨詢”,將“短平快”服務變為項目建設全周期服務。
相較于智力型服務程度較低的先創,招標代理機構同時有其他行業難以企及的優勢,即廣泛的市場數據、信息來源。但目前更多的數據和信息仍然是以散亂的形式分別存在。在大數據盛行的今天,招標代理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項目中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從而形成數據庫。
在形成數據庫后,可以對這些數據和信息在保證商業秘密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項目行業、專業、體量等進行分類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招標代理機構把握工程市場的實際情況,減少信息不對稱,同時為代理機構提供咨詢服務提供數據基礎。將大數據研究的成果應用于招投標工作中,可以有效幫助建設方進一步了解潛在投標人情況,優化供應商篩選[2],參考類似項目進行采購詢價和成本對比分析等方面。同時,通過大數據研究可以協助采購人及監督部門對串通投標、不平衡報價、低于成本價投標等采購異常情況進行分析[3]。
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也代表了行政主管部門在大數據方面的積極探索和應用。作為招投標中重要的一環,傳統招標代理機構也應該及時跟上,通過大數據技術助力招標代理機構咨詢服務能力升級。
《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及《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技術規范》的頒布實施為招標代理從傳統模式從走向電子化、從線下走向線上給與了政策支持,通過網絡技術構建電子化招投標平臺成為招標代理機構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一大捷徑。
部分招標代理機構因為企業規模和經營考慮,受制于開發電子招標系統所需的較大的投資而放棄這方面的嘗試,但對于有實力的大型招標代理機構開發屬于自己的電子招標系統仍然很有必要[4]。通過搭建電子招標平臺,招標代理機構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招標流程的操作者,更是招標流程的管理者。電子招標可以將招標流程進行固化,提高招標代理機構工作效率,同時可以準確及時的獲取項目信息。通過電子招標,減少了傳統招標流程中的暗箱操作的空間,降低了招標代理機構的誠信風險,對招標代理行業重建聲譽有正面的影響[5]。除此之外,電子招標對招標代理機構提高智力型服務程度最大的幫助在于電子招標實行會使得招投標過程中數據和信息的收集整理難度大幅度降低,為招標代理機構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大有裨益。再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提高招標代理機構服務能力。
現有的招標代理機構因政策和市場各方面綜合因素影響,工程專業人員數量占比有限,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為保障招標代理機構參與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時,從業人員對工程建設有足夠的熟悉度和相應的技能,可以從相關專業找深度著手。一方面可以通過管理手段鼓勵現有員工積極考取相關執業資格,從內部挖潛,培養專業骨干。考取執業資格的意義不僅是在資質上具備了競爭性,更是通過各種執業資格的教育培養體系讓自于各個專業背景的招標代理從業人員獲取系統性的工程建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積極調整企業人員結構,通過外部引進具備相關工程經驗和工程類執業資格的人才,形成鯰魚效應,倒逼現有員工進行自我提升,改善目前招標從業人員自主發展意識較差的現狀[6]。
在具備大量工程專業人員時,招標代理機構可以初步構建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但為實現在項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咨詢服務,還需要再不同專業找廣度。不同專業找廣度是指招標代理機構人才引進和培養不應該只局限于傳統工程咨詢服務業中。信息化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關鍵在于是否有具備相應技術水平的人才。目前已經有不少招標代理機構開始搭建電子化招投標平臺,但很難有一個平臺在能夠完全滿足在招標流程完善、合理的同時做到招標采購相關方的使用便捷,其主要原因在于電子化平臺的開發人員在本專業熟悉的同時對招投標方面缺乏專業技能。招標代理機構可以通過引進相關人員,將其培養為具有綜合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更好的實現新興技術手段的應用。不止在信息化人員需要招標代理機構引進,招標代理是一個和法律、財務等專業聯系緊密的行業,法律和財務專業的人員同樣可以引進,以提高服務專業性。同理,如果招標代理機構要開展與招標相關的大數據咨詢業務,同樣需要對招標代理行業熟悉的大數據分析專業人才。多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招標代理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提供了保障。
招標代理機構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另一大優勢是市場優勢。作為全過程咨詢服務鏈的前端,充足的業務來源是對招標代理機構積累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經驗和業績,并借助新的咨詢服務模式創造利潤的最根本保障。
招標代理機構進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項目業務開拓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①在現有項目中挖掘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的增長點。可以通過向現有項目以及業務來源,向項目建設方宣傳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模式對于項目建設的優勢,將投資咨詢、造價咨詢等不需要招標采購的咨詢服務與招標代理服務進行組合打包,形成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服務,整體接受委托。②選擇好向外拓展業務的機會。除了本單位已有的項目資源外,為了更快承接到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最快捷的方式是直接參與市場公開競爭和向外市場開拓。參與市場公開競爭對于招標代理機構而言是站在本職工作對立面進行的,招標代理機構應該充分發揮對現在國內交易的信息優勢和技能優勢,為贏得市場競爭奠定基礎。而參與向外市場開拓是建立在對市場本身的了解程度上的。因各省級行政區劃對于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機構的資質要求有差異,在選擇向外開拓的市場時,招標代理機構應該注意避免雷區。同時,通過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可以發現各地市場發展本身存在不平衡的現象。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服務內容、技術、人力資源、業務來源等四方面保障措施,招標代理機構在企業資質、人員素質、服務深度經營模式帶來的咨詢服務視角劣勢等問題將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招標代理機構在參與全過程工程咨詢時能更好地發揮優勢,規避劣勢,實現突破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