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靈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1.1.1 HFC 網絡的概念
HFC 網絡是混合光纖同軸網,目前我國廣播電視網絡基本采用HFC 的模式進行網絡鏈接。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在網絡前端加載設備,并對電視信號進行調制,從而產生并傳送穩定的載波,將網絡信號運送到各個小區和用戶[1]。
1.1.2 HFC 網絡的構成
通常情況下,HFC 網絡主要由前端設備、同軸分配網、主干線三部分組成,其中前端設備信號源將信號進行解碼之后,加載到一定的載波上,根據國家廣電總局規定進行頻率處理,最后通過光纖進行傳輸。混合后的信號通過主干線配送到各個居民小區,如果其他設備和小區距離較遠,技術人員需要安置信號放大器,并利用光傳輸系統對信號進行穩定處理。光傳輸設備需要較大的發送和接收功率,因此需要對信噪比進行控制。光傳送設備能夠將RF 信號進行調制,通過光纜傳送到個小區的光纖點,實現長距離穩定運輸[2]。由于不同節點需要通過光纜信號進行傳導,因此部分地區為了節省資金,會采取支線傳輸信號配置模式,從而有效控制成本[3]。
1.1.3 HFC 網絡常用的配件
HFC 網絡配件主要包括放大器、衰減器、分支器、F 連接頭等。放大器能夠對信號進行穩定處理,固有噪聲較小,輸出功率較大。HFC 網絡上行和下行線路需要分別設置正向放大器和反向放大器,對增益大小進行控制,從而避免線路損耗過大。技術人員要在兩路放大器設置鋁殼,接入60V 的交流電,均衡高頻、低頻信號,降低線路損耗,控制電纜的信號差異。
HFC 網絡中的衰減器作用與和放大器相反,主要有6dB、8dB、16dB 等規格,能夠對信號進行衰減處理。分支分配器可以按照信號輸出的頻率進行分類,主要有二分、三分、四分等類型[4]。分支器的輸出端口加載了一個主輸出口,能夠有效降低信號損耗。混合器能夠將多路信號混合成一路信號并進行輸出,與分支分配器作用相反,在使用時需要將分支分配器的輸入接口當成輸出接口。F 接頭能夠連接HFC 網絡的線纜和設備,在使用時需要根據接口模塊標準,提升連接的穩定性。
1.2.1 EPON 網絡
最近幾年,光纖及光纖設備價格下降幅較大,越來越多小區開始利用FTTB、EPON 等技術進行光纖網絡雙向改造。EPON 網絡拓撲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傳輸性能穩定,能夠在現有的HFC網絡基礎上進行改造,改造幅度較小,應用優勢顯著[5]。通常情況下,EPON 系統主要由光纜、中斷設備、光分路器、光節點等組成。技術人員需要實現業務網絡與用戶網絡的鏈接,光纜終端設備位于機房,配置了若干個光纖點單元,具有了ONU 和OLT 接口,能夠輸出下行信號和上行信號。EPON 技術能夠解決電纜分配損耗問題,但整體投資較高,需要根據小區的網絡布局需求進行合理改造。
1.2.2 有線寬帶接入網絡
通過有源EoC 技術能夠對小區同軸分配網末端進行雙向設置,技術人員需要根據以太無源光網絡技術和EoC 技術的應用理念,對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合理改造,提升傳輸信號的穩定性[6]。結合其他多媒體業務網絡數據傳送特點,對寬帶多媒體業務網絡進行升級,從而在原有的網絡設施基礎上增加數字廣播業務、遠程教育、網上商業、社區服務、IP 電話等增值服務。
1.2.3 EoC 技術
EoC 是以太網信號在同軸電纜上的一種傳輸技術,主要分為有源和無源兩類。其中,無源EoC 系統能夠對信號進行二次轉換,設備相對低廉,但網絡適應性較差,僅適用于星型集中分配網絡環境。有源EoC 能夠對信號進行調試處理,通過配置放大器、分支分配器來提升信號傳輸的穩定性。該技術應用范圍廣泛,對各類特殊網絡環境均有著較強的適應性[7]。技術人員在對廣電網絡進行配置時,為了避免的同軸電纜網上原有信號對傳送信號的影響,可以選擇87MHz~860MHz 的傳輸頻率,從而保證網絡的穩定性和抗干擾性。
早期,由于網絡技術的局限性,用戶需要通過電話撥號的方式進行網絡連接;通過在電腦上集成調制解碼器,將數據信號匯入到帶寬只有56k 左右的網絡環境。由于受帶寬傳輸速度的限制,用戶在上網時會影響了正常的電功能,因此該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便。
采用2B+D 的ISDN 接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寬帶傳輸速率,實現雙向高速的信號傳遞。該技術能夠對語音、圖像、數據等信號進行加載,綜合了各類單項業務的帶寬要求,傳輸性能有了明顯提升[8]。
利用ADSL 接入技術能夠對現有的電話線進行改造,通過配置傳輸點、接入點,能夠為用戶提供不對稱速率的上網寬帶業務。ADSL 接入技術傳輸距離在3~5km,由于鋪設了大量的電話用戶線路,因此該技術的建設成本較低,維護相對便捷。
與傳統技術相比,LAN 技術在以太網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一部分光纖和雙絞線進行信號傳輸。技術人員需要在機房配置光纜集成器,采用雙絞線進行線路連接,雙絞線長度要控制在100m左右。由于采用了光纖接入方式,信號抗干擾能力較強,比以往的有線寬帶接入技術更加穩定。
光纖接入技術以光纖作為主要媒介進行信號傳輸,能夠實現網絡信息的高速傳遞。根據光纖布局特點,技術人員要靈活采用為FTTN、FTTB、FTTO、FTTH 等形式,對各類原件、設備進行優化配置,提高網絡傳輸穩定性。
目前,有線寬帶接入是各運營商網絡規劃建設的重要部分,需要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在原有的基站業務基礎之上,新增有線寬帶接入網,融合原有網絡資源和新增規劃資源。相關技術人員要依托綜合業務接入區建設規劃方案,科學設計傳輸光纜網主體框架,盡可能保證結構不變,分布實施布局,提高網絡覆蓋范圍,確保用戶快速接入。
要穩步推動家庭寬帶網絡覆蓋建設,將投入產出效益放在首位,確保存量網絡能力與新增業務需求協同。堅持效益優先的發展原則,對住宅小區優先覆蓋,對業務量大和競爭激烈的居民聚集區逐步完善設施。
綜合業務接入區主要包含主干接入、光纜匯聚節點、光分纖點、連接光纜等。首先,技術人員要進行總體的規劃設計,根據城市發展趨勢進行網絡覆蓋方案設計,要精準定位市場,加強綜合業務接入區設施升級,不斷擴大綜合業務覆蓋面。以城市行政區域為框架,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站光纜資源,滿足用戶更高的需求。每個接入點需要配置1~2 個匯聚機房,主干接入光纜匯聚點。在進行分纖點規劃時,技術人員要綜合考慮通信管道規劃的特點,一般選在綠化帶、圍墻邊進行鋪設。室內光纖配線架需要放在可長期使用的機房,便于后期的維護和管理。分纖點的容量要滿足覆蓋區域的業務點接入總量,結合主干光纜的成端芯數進行配置。在安裝時,技術人員要根據業主需求,靈活選擇落地式、地埋式、架空式等方法,綜合考慮管網容量和光纜成端的連接需求。在對配線光纜進行設計時,技術人員通常采用星型或樹型的規劃方案,要考慮無線基站接入的纖芯鏈接標準,提升綜合業務接入區資源利用率。
通常情況下,有線寬帶接入網包含主干接入層、末端引路層和銜接接入層三部分。技術人員要以綜合業務接入區為單位,將網絡覆蓋范圍劃分的若干個業務網格,并在接入區業務匯聚點部署設備,利用區內光纜和分纖點進行寬帶的全覆蓋。要完善的微網格規劃設計,根據配線光纜規劃要求,組織人員開展微網格設計工作,以樓棟為單位,預測潛在客戶的業務需求,根據業務信息調整網格設施布置建設方案。要以欄桿、鐵路等屏障為分界線,保障區域劃分的合理性。
微網格以二級分節點為中心,面積在0.11km2左右。對于業務密集的城市區域,用戶接入點要控制在150m 左右,二級分纖點容量為288 芯,向上歸屬一級分纖點。配線光纜采用96 芯或48 芯光纜,在原有管道基礎上進行改造,采用星型或樹型布局方式來提高資源利用率。在對主干接入光纜進行規劃時,每個主干網格所轄微網格數量要控制在5 個以內,以一級分纖點為中心,選擇576 芯光纜,采用落地式安裝方法,將一級分纖點匯入總機房,光纜線路則采用環形無遞減交接方式。在對主干光纜網規劃設計時,要根據行政區劃分方案,對區內微網格數量控制在18~33 個,接入區根據用戶規模設置1~2 個,總機房的位置要盡量接近城區中心,主干接入光纜主要采用144 芯,配線光纜采用48芯或96 芯。
技術人員要遵循這一批OLT 優先的原則進行有線寬帶網絡布局,以集中方式部署OLT 節點,逐步拓寬綜合業務區的覆蓋面。要對用戶分布、機房裝機條件、管網資源進行分析,保證設備鏈接、布置的合理性。對于城市中心區和發達鄉鎮,單臺OLT 系接入點要控制在5000 戶以內,優選大容量設備。對于人口密度較小的區域,要在自然條件良好的基站機房內配置OLT 設備,單臺OLT 接入戶數要控制在1200 戶以內。OLT 上聯方式主要包含PTN 承載、OTN 承載、光纖直連等,如果OLT 機房已經具備OTN資源,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業務發展需求,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如果OLT 機房為普通匯聚機房,技術人員可以考慮新建OTN 系統,并根據后期需求進行改造。
采用PON 進行網絡貸款配置時,技術人員要對家庭業務類型進行分析,考慮擴容或新建PON 系統的可拓展性,并且要對家庭用戶實際帶寬接入能力進行測量,根據用戶簽約寬帶核算PON 口所能接入的用戶數,進行計算最大記錄寬帶能力。在對PON 網絡逛功率進行計算時,技術人員要了解PON 系統的傳輸距離,對光分路器的插入損耗、光纜和接頭的光纖損耗以及活接頭數量進行分析,從而確定皮PON 網絡光功率的準確數值。
在對OLT 設計時,要以集中方式部署OLT 節點,便于后期的系統維護。對于不設匯聚機房的城區,要本著OLT 優先原則進行設施建設,綜合考慮OLT 上行傳輸承載標準。在業務初期,可以采用現網基站PTN 接入方式進行網絡匯聚;當業務量增大時,可以通過裸線上聯的方式進行系統升級。在選擇OLT 設備時,技術人員為了保證全網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拓展性,要選擇性價比高、功能穩定的產品。滿足用戶的帶寬接入需求。為了方便運營管理,需要在相同小區采用統一建設模式,如果小區采用FTTH 覆蓋模式,則應該考慮二級分光建設方案。
4.3.1 標準化城市小區
目前,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一些小區基本以高層建筑為主,樓層在10 層以上,因此技術人員要根據新建住宅小區的網絡布局特點,對通信管道、配線管網、設備間的基礎設施進行分析,盡可能控制網線鋪設成本,降低老舊小區改造難度。在建設過程中,使用全光纖接入網,實現OLT 用戶的全范圍覆蓋,最大程度利用家庭寬帶資源,提升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安全性。分纖箱可以放在小區單元的管井內,避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城區標準化小區入住率較高,因此要對端口覆蓋率進行控制。通常需要達到50%以上,并且要根據后期的客戶需求進行擴容處理。GPON 板卡單端口下行帶寬為2.5Gbit/s,分光比為1:64,考慮目前多數PON 口占用率,對設備進行拓撲結構配置。為了加快建設進度,并開展常態化、標準化的后期維護管理,需要避免運營商與開發商產生爭議。另外,在對城市小區進行線路鋪設時,要結合小區整體的規劃設計風格,對線路和設備進行合理設計,避免光纜出現磨損,提高整個小區的美觀性。
4.3.2 鄉鎮及新農村社區
對于鄉鎮及農村聚集區,開發商通常需要采用管道和埋管等方式進行管網鋪設,原則上每個單元內放置接入點,分纖箱應該放置在各單元1 層墻壁上。對5~6 層的建筑,采用8 芯插片光分路器進行配置,需要達到50%以上的覆蓋率,滿足用戶后期的業務升級需求。一些農村新建別墅較多,一般采用弱電管道鋪設方式。根據國家2016 年光纖到戶標準要求,各運營商要拓寬農村有線寬帶覆蓋范圍,對老舊農村站點進行改造升級。光纖接入通常采用掛壁水泥桿固定的方式,要考慮農村部分地區有線寬帶比例,覆蓋率要控制在30%~40%。對于拆遷地區的臨時安置點,可以采用上聯就近光交擴容的方案進行建設,因安置時間一般不長且安置人員多數為新增需求不多的住戶,需要靈活調整寬帶接入方案,提供資源設施的利用率,可以將覆蓋率控制在略高于已滿足現有接入用戶移機的水平。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日益增多,用戶對寬帶的速度要求也不斷提高,光纖到戶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有線寬帶接入模式。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上網體驗,各運營商和技術人員對光纜進行各指標的分析和測試,圍繞彎曲半徑、芯數、線徑、材質等進行調整。目前,隱形光纜具有外徑小、耐腐蝕性強、重量輕、應用靈活等特點,施工人員利用隱形光纜可以對室內進行高效、美觀的線路鋪設,不僅美觀,并且安裝便捷,不需要額外穿管鋪設,并且隱形光纜能夠有效解決FTTH 入戶建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現階段,EPON 技術的成熟使得寬帶接入變得更加的高效、靈活,國內外運營廠商利用EPON 技術將寬帶進行了大幅度提升。但隨著4K 超高清、智能家具、體感游戲等業務的普及,當前的寬帶技術標準難以適應更高的傳送速率要求,因此,需要積極探尋新一代PON 技術,滿足超高寬帶業務需求。
綜上所述,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員日益提高的物質精神需求,要積極發展有線寬帶接入技術,對寬帶上網的速度進行提升,拓寬業務類型,進一步普及IPTV、4K 超高清視頻、視頻會議等業務,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創造更多的便利。在進行網絡寬帶建設時,技術人員要從實際出發,對居民聚集區的通信基礎設施、管網線路布局進行分析,要科學配置光纖及配件,提高線路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