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義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到訪的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左二)舉行會談。
2月23日至24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對俄羅斯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繼1999年巴時任總理納瓦茲·謝里夫訪問俄羅斯后巴基斯坦總理首次訪俄。由于訪問期間正值俄烏沖突爆發,輿論一度產生巴基斯坦在烏克蘭問題上“力挺”俄羅斯的印象。巴總理辦公室因此特地發表聲明,強調巴基斯坦將在該問題上保持“中立”。事實上,此次出訪俄羅斯之前,巴國內就有人建議總理取消訪問,但被伊姆蘭·汗拒絕。巴總理不顧國內外輿論壓力,執意按原計劃出訪俄羅斯,充分表明巴基斯坦政府對發展與俄羅斯關系的重視。
冷戰時期,巴基斯坦與蘇聯的關系基本上處于“敵對狀態”。這是由彼時美國與蘇聯“兩極對立”的全球大格局和在南亞地區印度與巴基斯坦“敵對”的地區小格局決定的。1947年印巴分治后,雙方因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為爭取美西方的支持,巴基斯坦曾在20世紀50年代加入西方陣營。與此同時,印度與蘇聯開始接近。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發生后,中巴關系取得迅速發展。1971年,在巴基斯坦的幫助下,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同年,蘇聯與印度則簽訂了《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兩國建立了事實上的同盟關系。這一條約的簽署為印度出兵東巴基斯坦,并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使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提供了“強大后盾”。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后,巴基斯坦在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的支持下,成為訓練和征召伊斯蘭戰士抵抗蘇聯擴張的基地,這成為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的重要原因之一,蘇聯國力被極大削弱,并為日后的解體埋下伏筆。
由于“歷史糾葛”造成的互信赤字,冷戰結束后,巴俄兩國為重建信任經歷了緩慢而艱難的過程。由于俄印兩國延續了冷戰時期蘇印的友好關系,這成為巴基斯坦改善與俄羅斯關系的主要障礙。此外,阿富汗局勢的演變也給巴俄兩國關系制造了新的隔閡。20世紀90年代中期,阿富汗塔利班被普遍認為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迅速發展壯大,打敗了被認為由俄羅斯、伊朗與印度等國支持的阿富汗“北方聯盟”,這使俄羅斯認為巴基斯坦可能會威脅到中亞地區的穩定。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普遍支持美國領導的反恐戰爭。2002年12月,巴基斯坦與俄羅斯建立了打擊恐怖主義聯合工作組會晤機制。2003年,時任巴總統穆沙拉夫訪問俄羅斯,就俄方關切進行了澄清。此后,雙方領導人實現多次互訪,并建立起多個政府間對話機制。例如,2009年俄羅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有關阿富汗問題的四方會議機制。2011年,俄羅斯也表示支持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2014年,巴俄關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當年6月,俄羅斯解除了對巴基斯坦的武器禁運;10月,兩國海軍及反毒部門就打擊毒品走私在阿拉伯海北部進行了首次聯合演習;11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訪問巴基斯坦,兩國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軍事合作協議,包括就政治軍事問題交換信息、加強國防和反恐部門的合作等廣泛內容。
巴俄兩國之所以能夠甩掉“歷史包袱”,依然與全球及地區地緣政治局勢變化高度相關。對巴基斯坦而言,由于在美國眼中的戰略地位下降,巴方希望尋求新的戰略和國防合作伙伴。冷戰結束后,巴在核問題上飽受美國打壓,成為美國盟友中受美制裁最多的國家。9.11事件后,巴作為“前線國家”,其戰略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但在2005年之后,美國開始推行“印巴脫鉤”政策,印度在美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與此同時,2006年阿富汗安全局勢惡化,美國指責巴支持阿富汗塔利班,在反恐方面配合不力。2011年,美國在巴境內暗殺了當時的“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之后,兩國關系明顯惡化,美國政府逐漸減少對巴援助。因此,巴方認為有必要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其中一個“候選國”就是俄羅斯。
而對俄羅斯而言,印度作為其在南亞地區的傳統伙伴與最大武器進口國,在進入21世紀后卻逐漸加強了與美國的關系,不斷擴大對美國和以色列等國的武器采購,因此俄認為有必要在保持與印度關系的同時實現伙伴關系多樣化,巴基斯坦因而成為潛在伙伴。俄羅斯選擇巴基斯坦的目的之一也是為“警告”印度不要與美國關系過于緊密。此外,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導致俄羅斯與美歐關系惡化,西方制裁使俄能源出口受到限制,也促使俄羅斯尋找新的能源市場。而巴基斯坦能源匱乏,需要大量進口。再者,阿富汗的和平穩定對于俄羅斯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巴俄關系“水到渠成”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當前,巴俄合作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即國防與軍事合作、經濟與能源合作和阿富汗問題合作。在國防和軍事方面,2015年兩國達成了兩架Mi-171E多用途直升機和四架Mi-35M攻擊直升機的采購合同,巴還可以直接從俄羅斯進口JF-17戰斗機的俄制RD-93發動機。另外,巴俄雙方也已開展數次聯合軍事演習,并建立了聯合軍事協商委員會(JMCC),簽署了讓巴軍官在俄羅斯接受軍事訓練的協議。
在經濟與能源合作方面,2015年10月,兩國達成協議,俄建設一條耗資20億美元的天然氣管道,連接巴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和中部城市拉合爾。但由于西方對俄國有控股公司羅斯泰克實施制裁,該項目被擱置。目前該項目已更名為“巴基斯坦-溪”天然氣管道項目,根據兩國在2021年7月簽署的協議,俄向巴提供該項目74%的股權,并承諾幫助巴掌握專業知識。該項目是此次伊姆蘭·汗總理訪問俄羅斯希望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另外,在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后,兩國在阿富汗問題上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開展了比較密切的合作。當前兩國都在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阿富汗人道主義危機發展成為人道主義災難。
綜合來看,巴俄兩國的合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合作的規模、廣度和深度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但與此同時,兩國的合作仍面臨許多現實障礙。一方面,巴基斯坦希望能在美俄之間保持“中立”,不希望被任何一方認為屬于“對立陣營”。而另一方面,由于印度的市場規模廣闊,俄羅斯也并不希望失去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