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
55個試點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又頗有成效的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心理與健康》雜志社將陸續與大家分享試點城市的寶貴經驗,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助力加油!
本期心理訪談欄目,我們邀請到江蘇省張家港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錢曉東,為我們帶來張家港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經驗分享。
錢曉東:張家港市位于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港而命名,市域總面積999平方公里,人口167萬,是全國唯一六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縣級市。作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首批試點城市,張家港緊扣“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目標要求,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組織實施“全民健心工程”,積極探索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錢曉東:張家港市堅持全要素整合,構建“黨政統籌、部門聯動”的組織架構。張家港市把滿足人民心理健康需要、培育良好社會心態作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率先提出了“全民健心”的理念。2018年7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關于“全民健心工程”的實施意見》,將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整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解。成立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為組長,2位副市長為副組長,22個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市社會心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全域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構建黨政主導、市鎮村三級聯動、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單位家庭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并將“全民健心工程”推進情況和實施成效納入區鎮、機關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納入文明單位考核評比。
錢曉東:我們構建了全領域覆蓋,織密“多元發展、多級支撐”的工作網絡。統籌推進陣地載體、服務平臺、人才隊伍、經費保障等工作,出臺了《張家港市社會心理服務三級平臺建設指導意見》,確保試點工作高質高效。具體工作包括:
市級層面投資850萬元、近2000平方米的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建有心理科普館、心理劇場、團體輔導室、志愿者工作室等15個功能室;市公安局、總工會、教育局等結合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建成社會心理服務分中心;區鎮(街道)村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和社會綜合治理中心建成心理服務站,實現市、鎮、村三級平臺全覆蓋。
2019年開發全國首個縣級市心理服務云平臺——張家港全民健心云,設置解憂信箱、專家預約、心理測評、線上咨詢等功能,提供專業心理服務;成立江蘇省首家家庭教育服務指導中心,配備5名專職人員負責全市的學生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依托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各級各類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項目化購買服務,通過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公益講座、分析測評等形式構建職工心理服務網絡。
整合高校、中小學、醫院和民間機構等各方專業力量,2020年成立全國首家縣級市社會心理協會,形成市社會心理協會主戰、各級專業心理服務團隊支撐、心理服務志愿者輔助的專業化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協會共有會員125名,“全民健心”心理志愿服務團隊志愿者468名;常態化開展心理服務專業能力提升培訓,聘請國內知名心理教授及專家,開展每月一期的專業督導,不斷提升專業人才服務能力。
將社會心理服務經費納入市、鎮兩級財政統籌安排,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普及專項資金15%專門用于心理科普宣傳,將心理科學應用研究納入市科技創新項目經費預算;鼓勵社會資本投入,2021年有10家企業主動認領社會心理志愿服務項目,以多元投入、多方資助助力試點工作有序推進。
錢曉東:我們堅持全鏈條閉環,深耕“精準發力、群眾受益”的服務體系,圍繞科普宣傳、危機干預、心理咨詢與治療等重點環節,推進前端普遍服務、中端監測預警、末端精準干預的全鏈條服務,推動心理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具體工作包括:
開展積極社會心態公益宣傳,提升公眾“健康自己,快樂人生”、“心身同健康”等心理健康素養。發放《市民心理健康核心知識》宣傳手冊,開展市民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問卷調查。開展“健心護航?美好成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月活動,實施“益心科普直通車”心理科普等10個重點項目。常態化組織“健心”活動,每月舉辦公益“悅心大講堂”、心理健康教育“六進”活動,受益市民達10萬余人。
以“治未病”為基本理念,針對重點人群開展心理調節疏導工作,將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施健康城市“531”行動計劃心理健康促進項目,針對公安、信訪、殘聯等行業部門特點,定制心理講座菜單;開通“心樹林”未成年人心理熱線,年度接聽電話咨詢1000余人次,服務群體達6萬多人。
將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市級專業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每年開展培訓和協同應急演練。疫情防控期間,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借助“張家港全民健心云”平臺的“解憂信箱”,開展網上心理咨詢,推出“抗疫抗壓·助人助心”系列心理志愿服務,幫助大家戴好防疫“心理口罩”。
錢曉東: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追求。從健身到健“心”,是一座全國文明城市的“自我進化”。我市將繼續把“心治”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協同推進,全面深化全民健心工程,努力為全國縣域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