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南
小A正值高中,面對繁重的學業任務,每天挑燈夜讀,學習到半夜。久而久之,即使假期在家,沒有學業任務,小A也難以入睡,并且小A在課堂上經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期中考試就要到了,小A感到十分緊張,擔心難以考出理想的成績,開始學習到更晚,但經常走神,總體效果并不佳。小A愈發擔憂期中考試,在考場上難以全神貫注地作答,掌心冒汗,于是舉手跟監考老師說要離開考場……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考試在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地位”,而這個教育的“法寶”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引發考試焦慮??荚嚱箲](Test?Anxiety)是一種情境特異性的特質焦慮,通常表現為對于預期來臨的考試這一情境,個體出現極為強烈的情緒反應、生理反應和行為反應,并伴隨消極認知,這種認知包含對自身及對考試結果的擔憂。10%~40%的學生都有過考試焦慮的經歷,適度的焦慮有助于提升個體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學業表現,但過度的考試焦慮則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學業表現和日常生活。
一般認為,考試焦慮來自個體對考試情境的評估,根源在于個體對自己的消極認知以及對考試的過分關注??荚嚱箲]者傾向于將考試與自身價值相聯系,過分看重考試結果,高估考試結果的重要性,并且以此為基礎對考試情境進行評估。同時,由于考試焦慮者對自身的學習能力、考試技能等抱有消極認知,他們往往會對考試結果產生消極想法,認為自己的考試結果不會達到預期,甚至會十分糟糕。
由此,考試焦慮者會采取回避策略,逃避考試,甚至逃避日常的學習,以此來緩解負面情緒、消極的自我認知(我沒有取得好成績并不是因為我的能力,我只是沒去參加考試、沒認真學習而已),而不是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但是,回避的策略往往會進一步加重個體對自己的消極認知,具體來說,個體回避考試、回避學習,就會產生諸如“今天又沒去學習,浪費了好長時間,我又少學了很多東西,變得更差了,下次考試怎么辦”這類的想法,由此引發更高水平的考試焦慮。
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需要個體自身的努力,此外,個體的發展還與其所處的發展系統息息相關,因此,發展系統提供的支持也能改善個體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對于學生來說,家庭和學校是離他們最近、對他們影響最大的發展系統,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學生本人、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焦慮并不一定都是壞事,一定程度的焦慮有助于個體維持動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當出現焦慮情緒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當焦慮并沒有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時,可以放平心態、順其自然,轉移自己對當前焦慮狀態的關注。但是,如果焦慮情緒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像前文中的小A同學那樣,已經影響到睡眠和學習了,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認知行為干預,緩解自己的焦慮狀態。
很大程度上,考試焦慮是學生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因此緩解考試焦慮可以從改變消極認知開始。首先,正確看待考試,認識到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是老師督促學生鞏固知識的一種方法,一次考試的結果并不能敲定一個人的未來。其次,正確認識自己,明白人無完人,某一門科目或者某個階段的知識點不能掌握好是正常的事情,不因為在一些方面的挫折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
個體對自己的認知來自日常的自我觀察,學生的消極自我認知很可能源自某次考試的失利、某個知識點難以弄懂。因此,從實際行動出發,掌握適合的學習策略和考試技能,才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從根本上破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另一方面,設置合理的、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且及時實現目標,也能促進個體自信心的提升。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還可以進行一些放松策略,如深呼吸、體育鍛煉等,都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孩子對于考試的過分看重,以及對自己的消極信念,與家長的教養行為關系密切。
一些家長可能經常給孩子灌輸“考試非常重要”這樣的觀念,并且嚴格管教孩子,給孩子制定嚴要求、高目標,要求孩子必須每次考試達到高分,將來要考入哪所大學。將這些觀點加之于孩子,會讓本就處于競爭環境中的他們更加看重考試,將一次考試的結果與整個人生聯系起來。一些家長過度奉行挫折教育,在本該鼓勵孩子的情況下,打擊孩子,希望能促進孩子成長,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可能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降低孩子的自我評價。
家長注意改善教養行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來說,家長首先要淡化自身對考試的關注,為孩子設定的目標要依據孩子自身的能力而定;其次,不能一味采用挫折教育,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孩子正向的反饋和鼓勵。
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老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且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在學生取得進步時給予鼓勵。學校應該強化過程管理,淡化一次考試結果對學生評獎評優的影響;在平時開展課外活動、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增進家校聯合,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總之,考試焦慮不是學生一個人的問題,個體、家長和學校有意識改變認知和行為方式,才能有效預防和干預學生的考試焦慮,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8FB070CB-8E24-4A31-8E83-F562BF203F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