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翔 蔡琳娜/江蘇省揚州市農業農村局
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江蘇省出臺全國首份做好家庭農場登記工作的意見,建立示范家庭農場名錄制度。揚州市認真落實相關政策,大力促進家庭農場健康有序發展。到2020年,揚州市獲得縣級以上農業部門認定并納入名錄管理系統的家庭農場達12379個,經營面積總計19.1萬公頃。其中,省級示范農場203家,市級示范農場134家。本文選擇337家省市兩級示范家庭農場為監測對象,考察揚州市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分析家庭農場運營中的存在問題,提出多方位提高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高郵市、寶應縣、江都區、儀征市為揚州市農業生產大縣(市、區),是家庭農場培育發展較好的地區。揚州市總計337家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其中,高郵市79個、寶應縣76個、江都區73個、儀征市51個、邗江區34個、廣陵區19個、經濟開發區5個。揚州市家庭農場經營類型以種植業為主,同時注意結合地區農業特色優勢,開展多種類型的產業經營。省級示范家庭農場中,有155家從事種植業,有1家從事林業,有4家從事畜牧業,有11家從事漁業,有29家從事種養結合類,有3家從事其他類;市級示范家庭農場中,有99家從事種植業,有1家從事畜牧業,有12家從事漁業,有17家從事種養結合類,有5家從事其他類。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總面積85474.82畝,其中省級示范農場平均經營面積247.60畝,市級示范農場平均經營面積259.39畝。
各類家庭農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品牌資產聲譽有待進一步提升。擁有注冊商標以及質量認證的農產品和家庭農場,其聲譽度高、形象好,市場競爭力強,收益也較高。統計分析表明,在揚州市省、市兩級示范家庭農場中,有注冊商標的分別為41家、16家,占比20.20%、11.94%;有注冊商標,且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個數,分別為22家、8家,占比10.84%、5.97%。揚州市示范家庭農場品牌資產聲譽還不高,家庭農場主的品牌意識、品牌塑造能力方面還需提高。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策資金支持,多數家庭農場由個體經營,自身無法提供充足的初始資金,財政與金融支持顯得尤為重要。研究表明,揚州市省級示范農場獲得財政支持62家,占比30.5%;市級示范農場獲得財政支持32家,占比23.9%。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獲得貸款的20家,占比9.9%;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獲得貸款的15家,占比11.2%。近三分之一的樣本家庭農場獲得財政項目或金融貸款支持,且金額差距較大,政府財政和金融機構對家庭農場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家庭農場保險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揚州市家庭農場以種植業為主,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因此農業保險對于家庭農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中,購買農業保險的分別為109家、163家,占比81.3%、80.3%,投保空間還有較大潛力。家庭農場規范化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家庭農場相應運行質態信息需要在信息管理系統中即時進行更新調整,以便職能部門掌握信息和開展監測檢查。現實中,需要進一步提升家庭農場信息管理能力。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素質培訓,提升經營者品牌意識;有關部門可以引領分地區品牌建設計劃,突出當地歷史文化或產業文化,制定具有當地特色的家庭農場定位計劃;家庭農場運營者要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創造出吸引消費者的附加價值,建立良好的家庭農場形象,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保證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組建家庭農場聯盟,進行融合發展。各地區可在相關部門的主導下以區縣為單位成立家庭農場聯盟組織。通過合作聯盟,一是以聯盟組織名義申請貸款和政策資金支持,幫助家庭農場度過經營難關;二是抱團統一采購和銷售,避免單個經營者在采買與供銷時處于弱勢地位,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各類農業生產資料,同時經過聯盟組織居中牽線,幫助經營者與收購廠商達成更高的收購價;三是統一推廣良種良法,開展實用農業技術培訓,指導經營者用更科學的方式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四是聯合打造自有品牌,產生規模效應,引導經營者從追求產量向追求效益轉變,從“賣糧食”向“賣產品”轉變。
強化財政配套,加大金融支持。各地要加強有關家庭農場財政支持政策解讀,鼓勵符合條件的經營者積極申報,強化申報流程的指導。鼓勵金融機構如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小額信貸公司、村鎮銀行等持續推進工作,針對地區內的家庭農場采取上門對接、服務到點等措施,從產前生產資料的投入到產中養護防疫防病害到產后銷售,提供全面的金融保障服務。
完善保險體系,規范理賠流程。各地政府部門應與保險公司協商合作,推出農業綜合保險項目,幫助家庭農場規避外在環境等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損失。有關部門應設立專項補貼資金,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降低農業保險費率,拓寬針對家庭農場的保險保障范圍,推進家庭農場全面投保。
規范信息管理,定期更新名錄。在省級統籌下,市級職能部門要加大規范建設和信息化管理的教育培訓,提高縣、鄉鎮兩級業務職能部門,以及家庭農場主的相關意識和能力。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抽查,將信息更新和規范化建設管理作為對基層職能部門,以及家庭農場年度考核指標,把考核結果既作為對基層職能業務部門年度績效重要依據,也作為示范家庭農場獲得相應政策支持參考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