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潔好 陳海平 賴樂琪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產科二區護理單元,廣州 510260
全子宮切除術是子宮良、惡性疾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1]。但子宮完全切除后宮頸缺失,陰道解剖結構變化,影響性生活;也可以導致卵巢與子宮之間的內分泌平衡紊亂,出現黃體功能不全、無排卵等現象,這無疑給女性的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造成較大的影響[2-4]。另外,全子宮切除術可能會使患者覺得失去女性的象征,導致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5]。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面對環境中的挑戰能否采取適應性的行為的知覺或信念,可影響神經遞質的傳遞影響個體應對應激、壓力的信心和態度,進而增加或減少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出現[6]?,F階段國內外對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研究較多,但大多聚焦在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術后焦慮等方面[7-8]。在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對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問卷數據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為臨床對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開展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提供理論依據。
采取方便抽樣方法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科病房的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51 例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行全子宮切除術后3~5 d 的患者;②年齡18~75歲女性;③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精神疾?。虎芑颊邷贤耙庾R功能正常,能夠配合調查工作;⑤知情并自愿參與。(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疾病,長期服用鎮靜劑、抗焦慮抑郁藥者;②合并有心、肝、腎、腦等嚴重內科疾病。本研究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2.1、研究工具 (1)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一般資料和疾病相關資料。一般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住院期間的主要照顧者、子女的個數、家庭人均月收入、所在居住地、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夫妻關系、配偶健康狀況共12 個條目。疾病相關資料包括診斷、病程、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就診前主要癥狀、術后癥狀是否得到緩解、疾病造成的影響共6 個條目。(2)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該量表主要用于測評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自信心情況,目前在國際上廣泛使用[9-10]。GSES 采用李克特4 點量表形式,各項目均為1~4 評分。對每個項目,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或“完全正確”。評分時,“完全不正確”記1 分,“有點正確”記2 分,“多數正確”記3 分,“完全正確”記4 分。此量表為單維量表,得分范圍為10~40 分,得分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就越強,10~20 分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低,21~30 分為中等水平,31~40分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11-13]。
2.2、調查方法 由研究者向調查對象告知研究目的,并解釋問卷內容和意義,征得調查對象的同意后,由調查對象獨立填寫。在調查對象填寫過程中,及時為調查對象解答相關疑問,并給出正確指導。若調查對象因文化程度較低或術后身體不適導致填寫困難,則由研究者一一向調查對象詢問問卷中的問題,耐心解釋使其正確理解每個問題并作出回答。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55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1份,有效回收率為92.7%。
采用Excel 進行問卷資料雙人錄入并校對,使用SPSS19.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下分析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分類資料、等級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釆用Pearson 相關分析方法來探討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3)單因素分析:兩組間自我感受負擔與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自我感受負擔與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4)多因素分析:以自我感受負擔與自我效能感得分作為因變量,把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自變量納入回歸方程做多重線性回歸。
在本次調查中共有51例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參與研究。患者年齡41~74(53.71±8.72)歲;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 元40 例(78.43%)、>5000 元11 例(21.59%);所在居住地:市區27 例(52.94%)、城鎮(郊區)11 例(21.59%)、農村13 例(25.49%);夫妻關系融洽46例(90.20%)、一般及不融洽5例(9.80%);病程:1~12 個月31 例(60.78%)、13~24 個月8 例(15.69%)、24個月以上12例(23.53%)。
51 例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總分為(21.76±9.30)分,10個條目的條目均分為(2.18±0.93)分。
對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文化程度、子女的個數、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對疾病的了解程度等)和疾病相關資料(診斷、病程、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就診前主要癥狀、術后癥狀是否得到緩解、疾病造成的影響等)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不同子女的個數、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住院期間的主要照顧者、所在居住地、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夫妻關系、配偶健康狀況、診斷、病程、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就診前的主要癥狀、術后癥狀是否得到緩解、疾病造成的影響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1。
表1 51例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影響因素分析(分,±s)

表1 51例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影響因素分析(分,±s)
年齡41~50歲>50~60歲>60~70歲>70歲文化程度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本科及以上婚姻狀況未婚已婚離婚職業有收入(在崗、退休、自由職業)無收入(無業)住院期間的主要照顧者自己子女配偶兄弟姐妹護工子女的個數0個1個2個3個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2316102 6 6161310146434173823512 3 20199 41521721.91±9.8422.25±9.8621.20±8.6819.00±5.6625.33±6.1522.50±4.2325.38±6.4619.00±10.7017.00±12.6126.0021.67±9.6221.75±6.8021.32±9.9922.65±7.9415.00±11.5327.25±5.7320.30±9.7527.40±3.0520.25±9.9418.00±1.7316.75±10.5124.63±7.4324.78±6.8021.00±6.3222.07±5.7120.52±10.8928.14±6.360.081.910.100.231.903.881.240.9690.1260.9030.6370.1260.0150.044因素 例數 得分 t∕F值 P值

續表
在本次調查中共有51 例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參與調查研究,<60歲占76.47%,偏高于林青青和朱穎佳[14]報道的68.1%,但低于高艷霞等[15]報道的85.8%。未婚患者僅有1例(1.96%),與湯麗麗[16]報道的0.25%接近,說明絕大部分行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為已婚狀態,可能原因是已婚患者大多數年齡為子宮良性疾病的高發年齡,未婚患者年齡偏低,患病率低。住院期間主要照顧者是配偶的占45.10%,低于楊蘭等[17]報道的70.0%,但配偶都是占比最高的照顧者,可能與患者的心理感受、配偶對其的照顧更加方便有關。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 元占78.43%,略高于朱盈和李婷[18]的65.38%,表明高經濟收入在全子宮切除患者中占比不高,大多數患者家庭經濟能力一般,可能與本研究調查對象均為女性且收入不穩定有關。醫保支付占94.11%,略高于童海鷗和王洪萍[19]的84.08%,體現了大部分患者是醫保支付方式就醫,可能與我國醫療制度的日漸完善有關?;颊咴\斷為子宮肌瘤的占78.43%,遠高于戴榮[20]的48.6%與童海鷗和王洪萍[19]的56.05%,但子宮肌瘤均為占比最高的診斷,說明全子宮切除患者最常見的診斷為子宮肌瘤。
51 例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總分為(21.76±9.30)分,說明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是中等偏低的。分析可能的原因為:全子宮切除于患者而言不但意味著女性身體完整性的破壞,更意味著女性魅力值的下降及女性身體形象的改變,多數全子宮切除患者常因過分在意自己的形象改變或者他人對自己形象的看法,而產生焦慮、抑郁、自卑、愧疚等負性情緒,從而導致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較低[20]。在臨床上,應對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引導患者正確、全面地理解全子宮切除對其疾病的治療作用,降低患者的顧慮與消極心理,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不同子女的個數、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住院期間的主要照顧者、所在居住地、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夫妻關系、配偶健康狀況、診斷、病程、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就診前的主要癥狀、術后癥狀是否得到緩解、疾病造成的影響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家庭人均月收入較低的患者可能會因為自身疾病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而產生內疚的心理,對疾病的治療與恢復產生較為消極甚至回避心理,導致自我效能感降低;由于全子宮切除術后的女性會喪失生育能力,因此對于子女個數少的患者自我效能感會相對偏低,對于無法繼續生育的現實難以接受或產生悲觀的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向患者介紹疾病有關知識,解釋并使患者認識到手術的必要性,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現實,克服不良心理。
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等偏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的個數是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獨立影響因素。建議加強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心理護理,及鼓勵家屬在情感上多與患者溝通。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從而提高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