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 帆,王安琪
(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在系統性保護基礎上,推動包括非物質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目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傳播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問題。新媒體的涌現,使得傳統文化慢慢被遺忘,有些非遺產品的商業價值無法得到體現,產生無人傳承的問題;雖然非遺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但不同方向專業人士在非遺傳承保護中的參與度仍較低;非遺的主要受眾和傳承人普遍年齡偏大,對目前的主流消費市場存在認知差異,而一些現有的傳播內容無法吸引年輕受眾[1]。值得慶幸的是,5G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如充分利用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技術優勢,解決非遺傳播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試圖在深入研究、發掘整理的基礎上探索出非遺品牌創新的新路徑,將洛陽水席品牌向現代化轉型,使其更貼近和適應現代生活,并更好地傳承下去。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現代數字技術的發展為非遺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新途徑。AR技術將由計算機技術生成的、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虛擬信息,通過相應的輔助設備疊加到同真實環境、真實場景相同的畫面或空間內,實現在三維空間表現虛擬物體,達到增強現實的效果,讓用戶有一種超現實的體驗感。將AR技術的多種感覺增強效果應用于傳統飲食制作、手工技藝等非遺之中,不僅能夠充分展現其各自的特點和優勢,而且對其發展和傳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非遺昔日所處的環境大多不復存在,而AR技術可以將消失的環境疊加到現實環境中,實現現實與虛擬的銜接,給用戶以全新、真實的感受。
我國對AR技術在非遺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其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的應用,如基于AR技術的數字重現、虛擬景區信息系統、數字博物館、AR展覽等。以圓明園數字重建為例,該項目以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大水法區域為背景,重建大水法、線法山等景物。在完整地保持圓明園遺址風貌的基礎上,利用AR技術在遺址現場直觀地恢復出昔日的壯麗輝煌景象,與當前遺址形成鮮明對比[3],如圖1所示。
圖1 圓明園數字重建
AR技術可將數字化的非遺內容和現實世界進行智能交互,給用戶以良好的交互體驗,使其在消費的同時體會到非遺產品的文化內涵,而這種增強互動效果也符合當前以用戶為中心的市場發展趨勢。
國外有類似的案例,嘗試利用AR重建被破壞的歷史文化遺址,以恢復昔日的輝煌,用戶可以回望過去,并可以使用豐富的交互方式,如跳躍、吹氣、用手指擦拭和觸摸手機上的按鈕。這項研究旨在探索這些豐富的互動如何影響用戶的興趣和意識水平。
一方面,AR技術有助于擴大非遺傳播的深度與廣度,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能夠達到追溯過去、穿越時空的效果;另一方面,AR技術能擴大非遺傳播的范圍,激發人們對非遺的熱愛與重視。AR技術與智能手機的結合使得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了解有關非遺的諸多內容。如此一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非遺就不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話語,而那些受眾在切實體驗和感受由AR技術所帶來的非凡效果的同時也就成為非遺潛在的保護者、傳承者[4]。
洛陽水席形成于唐代,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套筵席,其制作工藝也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洛陽水席的產生與發展依托于當地的經濟、文化、習俗和地理位置?;谑⑻频纳鐣尘?,當時的貴族以享用水席為榮;由于洛陽氣候干燥少雨,人們習慣于食用湯湯水水的飯菜[5]。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的盛唐宴席已不復存在。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人計劃的洛陽水席體驗之旅也被擱置,而目前購物網站上出售的即食洛陽水席產品體驗感欠佳。基于此,筆者計劃針對現有的洛陽市水席品牌的發展情況展開創新設計,從AR技術多角度出發,以升級產品包裝、提高視覺效果等方式,擴大洛陽水席的知名度,提升其品牌價值,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目前AR技術正逐步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對包裝設計行業來說也不例外,一批食品飲料龍頭企業爭相推出自家的AR包裝策略,在產品的包裝上大做文章。這樣的包裝設計方式及互動化的品牌推廣方案,更加吸引主流消費人群的目光,促進其對產品文化內容的了解;能夠突破二維碼的局限,不僅在包裝上傳達出更多的信息內容,而且能帶來多維立體的沉浸式體驗,從而提升產品的銷量。
例如,一家來自亞美尼亞的設計機構Backbone Branding,對果醬的包裝設計采用了交互式的包裝設計策略。該公司設計出的Mrgastan果醬產品主要是面向旅游市場,其設計理念在于“把亞美尼亞的秀美風光帶回家”。在果醬的包裝設計上,新鮮誘人的水果與當地美景相結合,美食與美景強強聯合,從而加深人們對亞美尼亞的深刻印象。在罐身的水果圖案上應用AR效果,充分展現亞美尼亞的神奇自然風光,再用動畫和民族音樂增強體驗感,促使客戶對該品牌產生良好印象,如圖2所示。
圖2 Mrgastan果醬AR交互包裝設計
目前洛陽水席的包裝創新策略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在包裝產品種類上創新。洛陽水席是中國傳統宴席的“活化石”,展現了中國飲食精巧的制作工藝和宴席規格。但目前市面上的洛陽水席產品種類較少,主要是“牡丹燕菜”包裝產品,無法讓消費者全面感受到洛陽水席的歷史厚重感。因此,洛陽水席應在包裝產品的種類上多做文章。例如:將洛陽水席中的扣碗、焦炸丸子、八寶飯、小酥肉等菜品加工包裝成預制半成品,經過簡單加熱處理后即可食用,口感也能得到保證;將多種產品綜合成為禮盒包裝,不僅能拓寬銷售渠道,還能讓消費者充分體驗和感受到洛陽水席的飲食魅力。
二是在包裝設計上創新。在包裝設計中,運用洛陽文化元素和傳統紋樣,可以增強洛陽人文氣息,提升產品包裝品質;利用AR技術,可以提升消費者的互動體驗。針對洛陽水席產品的沉浸式AR包裝設計中,主要分為實體包裝設計和AR包裝互動設計。
在實體包裝設計部分,以牡丹為載體,內部包裝的頂部為一朵綻放的牡丹,通過紙的折疊形態來實現。設計中添加牡丹元素,既融入了洛陽人文文化,又增強了包裝的趣味性。打開內包裝,里面放有產品食材、調料包等,還配有統一的白色餐盤。使用白色餐盤盛裝食物,是為了后面的虛擬效果能有一個良好的展示,如圖3所示。
圖3 洛陽水席產品包裝結構
在AR包裝互動設計部分,利用AR技術打造數字化可視包裝,將原本包裝上的說明書、產品信息、二維靜態圖像等可視信息轉變為動態演示圖,并呈現出動態立體效果,用戶只需下載包裝對應的App或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觀看AR版本的說明書。
AR包裝互動設計部分的基本信息架構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講述制作工藝。消費者首先打開包裝說明,包裝中含有一份紙質的說明書和二維碼,通過下載對應的App,或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完成后續的體驗前操作。AR影像的第一個環節是洛陽水席制作傳承人講述洛陽水席的背景故事,讓消費者對洛陽水席有一個基本了解。第二環節是講述關于洛陽水席菜品的加工步驟及制作工藝,傳承人一步步教授制作洛陽水席的方法,以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真實感和認同感。相比于普通視頻,由AR技術制作的優質內容更有趣、更吸引人,顧客在制作和品嘗過程中也更加深對洛陽水席的歷史、文化和特質的了解。
第二板塊:體驗用餐文化。洛陽水席本身就具有視覺藝術價值,最具代表性的是“牡丹燕菜”。該產品包含一朵用雞蛋和蘿卜制作的、嬌艷盛放的金色牡丹,出菜后將其放置于菜品中心,牡丹浮于湯面之上,給人以雍容華貴的感覺?;谶@些內容,牡丹花、蝴蝶以及活潑的侍女形象等被引入動態的視覺設計中以豐富視覺美感。消費者將制作好的菜品放置于桌上,打開移動設備掃碼即可欣賞美景:在虛擬的牡丹花叢中唐宮侍女手提食盒,又跑又跳地追逐蝴蝶,虛擬的蝴蝶落在盤中,侍女停下腳步,將食盒中的菜品擺入顧客的盤中,隨手采下一朵金色牡丹花放在菜肴上。營造這樣的虛擬意境,旨在為稍后真實菜品的上桌“暖場”,隨后用戶就可以在此氛圍中品嘗親手制作的水席美食。當然,不同的菜品應配合不同題材的畫面場景,以體現洛陽水席在特色、用料和工藝上的精巧。例如,“連湯魚片”這道菜,為了貼合菜品主題,在虛擬場景中,唐宮侍女乘著船,天空滴下的雨水劃破湖面,水中的魚兒自在游動,船逐漸靠近,侍女取一瓢流水倒進碗中。這樣的視覺設計不僅能夠表達出食材的鮮美,還能烘托用餐氣氛,提升用餐體驗。值得注意的是,提升沉浸式體驗不僅在于視覺設計,還應搭配音效設計以烘托整體氣氛。音效設計要考慮每道菜的特點,清淡的菜品要用到輕靈的音樂,濃烈的菜品用厚重的音樂。此外,還應遵循多普勒效應,匹配不同的聲效以營造距離感,如在劃船場景中,水聲應由遠及近,以加深沉浸體驗。在不同的節日里還可以考慮加入特色音效,依據盛唐時期宴會設計總體氛圍,用中國傳統器樂烘托主題,讓顧客完美融入盛唐宴席中,享受一場視聽盛宴[6]。
第三板塊:娛樂營銷AR游戲。在AR包裝互動設計中,不僅要打造沉浸式體驗,還要增加趣味性互動。例如,在不同的包裝中設置不同款的互動游戲,在用戶掃描二維碼后會出現,其主要內容取決于前兩個板塊的背景鋪墊。用戶通過游戲不僅可以了解洛陽當地的民間故事,學習菜品的制作方法,體驗洛陽水席的文化內涵,還有可能贏取代金券、折扣券、贈品等。此外,游戲最后還會有營銷推廣屬性的加入。虛實結合的打卡拍照體驗,可以將真實的用戶形象、制作好的水席菜品融入虛擬的盛唐景象中,其中有多種虛擬內容可供選擇,讓打卡照變得更有趣。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洛陽水席,既增添了產品的趣味性,又讓人們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保護洛陽水席非遺的行列中。
洛陽水席擁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受眾涉及不同年齡段人群,因此在就餐環境設計時要考慮這些因素。
一是在保留傳統宴會廳的同時構建情景化智能餐廳。一些想要體驗傳統就餐的食客可以繼續在傳統就餐區就餐;一些想要嘗試創新體驗的消費者,可以在情景化智能餐廳體驗全息投影設備和AR交互點單服務帶來的樂趣。而一人一盤分餐制的新式水席在保留傳統水席制作技藝的同時充分宣揚新式、健康的用餐方式,也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是在廚房設計上增加了明廚,將低油煙的烹飪轉移至明廚,讓消費者可以看到菜品的加工過程,在就餐體驗中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非遺技藝的魅力,如圖4所示。
圖4 餐廳動線圖和平面布局圖
與洛陽水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法國大餐,從來源上看,也是出自宮廷宴席,也蘊含著相當講究的美食文化。對于洛陽水席而言,法國大餐的宣傳推廣模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榮獲多個獎項的電影《料理鼠王》以法國大餐為背景,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精美的制作講述一只微不足道的老鼠,懷揣夢想,最終成為法餐大廚的故事。片中“老鼠小米”的原型就是法餐著名傳承人。該電影在講述主要故事的同時,讓人們了解到法餐制作過程的精益求精;在描繪細節和場景的過程中,讓人們感受到法國浪漫的風土人情[7]。由此可見,法國大餐的宣傳推廣模式對制定洛陽水席品牌數字化傳播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具體方案如下。
(1)利用當地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編寫與洛陽水席相關的故事,以國潮動漫的形式制作具有洛陽水席特色的微視頻,在嗶哩嗶哩、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投放。這既符合現代年輕人的觀賞需求和審美感受,又能激發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對洛陽水席的關注,從而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
(2)在短片播出之后,可以聯合新媒體平臺進行話題營銷,借助于短視頻平臺的流量推廣,聯合美食視頻作者去拍攝“牡丹燕菜”等洛陽水席菜品的制作過程,將其打造成一款“網紅美食”。讓公眾人物去到洛陽當地探店打卡,體驗線下的洛陽水席,從而激發人們對洛陽水席菜品的關注度和好奇感。
(3)結合洛陽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實施文旅結合、協同發展戰略,打造新型文化旅游項目,包括設置AR體驗項目等,以展示洛陽水席獨特的制作工藝及歷史文化內涵,提升公眾認知度。例如,在當地博物館中開設洛陽水席非遺展示區,定期開展傳承人線上線下講座,使游客更詳細地了解有關洛陽水席的內容。此外,為了擴大洛陽水席品牌的識別度,針對市面上現有的“洛陽牡丹燕菜”零售產品,運用數字化的包裝策略進行升級設計。
非遺寶庫的博大精深為洛陽水席的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再有現代科技手段的助力,一張張多姿多彩的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畫卷將展現于世人面前。利用增強現實技術(AR)實施品牌創新設計,充分彰顯洛陽水席的資源優勢以及洛陽飲食的文化魅力。假以時日,傳統資源與現代科技協同發力,將構建起大眾與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橋梁,讓具有地區特色的非遺品牌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