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第三中學一名劉姓歷史老師上完網課后在家中不幸去世。劉老師家屬提供的視頻和圖片顯示,劉老師上網課時,直播間被人故意播放刺耳的音樂,有搗亂者惡意威脅,種種話語不堪入耳。事件發生后,當地公安、教育、網信等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處理此事。在網上,這些入侵網課進行搗亂的行為被稱為“網課爆破”或“網課入侵”,“入侵者”被稱為“爆破手”。(11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上網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手段之一。“網課爆破”頻發,嚴重擾亂了教學秩序,不僅讓上課的老師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學生也很難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
就個案而言,劉姓歷史老師上網課后在家中不幸去世,與“網課爆破”有無必然聯系,暫無法確定。“爆破手”多次在劉老師的課堂上惡意搗亂,有人謾罵老師和學生,有人放哀樂,有人散發淫穢色情視頻。其中,對劉老師的人身攻擊,加重了劉老師的精神負擔,或是導致劉老師心力交瘁乃至死亡的近因。劉老師的遭遇,為如何應對“網課爆破”或“網課入侵”,如何處罰“爆破手”,提供了嚴肅的思考依據。
“網課爆破”事件頻發,已經到了令人忍無可忍的地步。今年9月,沈陽城市建設學院的大學生上網課時曾遭他人惡意闖入,有人開麥放歌,甚至在公屏刷屏“老師我喜歡你”,老師幾番叫停無果,教學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廣東深圳高中生小薇回憶,在一次網課上,突然有個網名為“夢淚”的搗亂者沖出來怪叫,緊接著,網絡教室里一下多出十幾個人一直吵鬧,他們播放視頻“霸占”老師的屏幕,刷屏語言極為粗俗。更有甚者,在校學生和“爆破手”里應外合,一起對網課搞破壞。
“網課爆破”令人氣憤,但令人震驚的是,在一些熟悉網絡文化的年輕人看來,“網課爆破”并不算是嚴重的事,只要把搗亂者踢出網絡教室即可。在他們眼里,并沒把上網課當回事,反而對那些爆粗口、說臟話,影響教學效果、教學效率和教學秩序的行為,看成是兒戲、調侃、一種搞笑的“梗”。
“爆破手”入侵網課,不管是對某位教師發泄不滿,還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其行為都走到了違法的邊緣,如公然侮辱、誹謗老師,傳播淫穢物品,擾亂教學秩序等行為,就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爆破手”無知無畏,與法治社會格格不入。
查出“網課爆破”的搗亂者,只是時間問題,如何懲處“爆破手”需要同心協力,公安、教育、網信等部門應打出“組合拳”,該出手就出手,絕不能對“網課爆破”現象優柔寡斷,姑息遷就“爆破手”。家長也應行動起來,教育孩子不要參與其中,別把無知當樂趣;網課平臺應強化功能,提升“防爆”能力和安全性。
“網課爆破”是對網絡教學的挑釁,教育部門應強化網課秩序管理。上網課,尤其是中小學校因疫而設的網課,有的學校和老師簡單地以為就是利用網絡平臺把學生聚集在一起,或許沒意識到網絡空間秩序管理的重要性。面對“爆破手”的入侵,有的老師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教學場面混亂,反證了網絡教學秩序管理的必要性。重視網課秩序管理,把上網課會遇到的問題考慮全面,未雨綢繆,防止和避免閑人入侵網課,也是應對“網課爆破”的必要之舉。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敏寶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