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1995年出生,中共黨員,2014年考入江南大學讀本科,現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曾獲國家獎學金、江蘇省優秀學生干部、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在校期間,她以美為媒,參編《中國校服白皮書》,填補國內校服美學趨勢信息的空白;以美載道,撰寫10余萬字行業咨詢報告,為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效參考。精準服務雅鹿等6家企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以美弘業,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及冬奧會制服外觀設計工作,所在團隊獲冬奧組委會頒發“杰出貢獻獎”。
今年7月,她被評為第十二屆“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
校服能不能變得既好看又實用?
2014年3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訪華,在參觀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時,意外引爆校服之爭。有網友覺得,接待米歇爾的北師大二附中的學生們穿的校服——那套寬松的藍白運動校服,太減分了!
網上一波又一波的討論,也喚起了李雪的記憶。
李雪中小學期間穿的也是那種運動式、業內俗稱“面口袋”的校服。這樣的校服寬大、不合體。在李雪的印象中,她和同學們并不愛穿,一走出校門就脫下來,卷一卷塞進書包里。
就在網友討論校服“丑與美”問題的前一年,即2013年2月,上海爆出一起危害學生健康的校服生產責任事件。上海多所學校涉及此事件,當時抽查的22批次校服產品,覆蓋上海市主要生產企業,有6批次被檢測為不合格,其中1款產品有致癌成分。此次毒校服事件引起全國上下的關注。
校服最早源于春秋時代,我國第一位平民老師孔子在上課時,要求學生都要穿青衣青帽、穿戴整齊地來上課;民國時期,教育部門制定了《學校制服規程》;二十世紀末,運動式校服迅速席卷全國;到了二十一世紀,符合國際審美潮流的制式校服受到了歡迎。
中國校服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但卻面臨著校服市場分散、競爭者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這兩起事件發生后,李雪有意識地關注校服方面的動態。
2015年之后,國內不同部門多次組織舉辦了校服創新創意設計大賽,旨在通過設計大賽宣傳學生統一著裝的立德育人和文化引領功能,引導校服生產供應企業為學生提供安全優質、實用美觀、價格合理、服務規范的學生裝產品,切實保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李雪參與第十一屆晉江國際運動鞋暨中學生運動服裝設計大賽,作品《LOVE FOR YOUNG》獲得了三等獎。
她的設計跟傳統的校服區別開來,結合了當時流行棒球服的趨勢,設計了一款既實用又時尚的校服。年輕的學生們都喜歡丹寧,也就是牛仔裝的面料,但考慮到學生們日常還要上體育課,有運動的需求,李雪就選用了一種仿丹寧類的棉質面料。這樣看起來是牛仔裝的樣子,實際上有彈性,很柔軟很舒適,方便運動。
李雪不斷磨練自己的設計能力,不斷輸出作品,陸續獲得“中國大學生女裝設計大賽優秀獎”“第23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優秀獎”等獎項。
推動校服深水區改革
讀研究生后,除了專業本身,李雪越來越多地關注校服產業的發展現狀。2019年,中國服裝協會成立了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展開對中國校服產業現狀的調研。李雪和同學跟著導師參與到這一課題中,李雪是學生組的負責人。
根據原中國纖檢局(現中國纖維質量檢測中心)2018年的調研結果,目前登記在冊的校服生產企業共1500多家,小微企業占據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中70%以上為民營企業,50%以上企業以校服生產為主。
李雪和課題組的同學們打電話給企業,要求到企業實地采訪和調研。但除了一些頭部企業歡迎他們,積極配合,也希望引導市場良性發展,更多的小微企業并不歡迎。負責人一接到電話,首先就會警惕地問:“你們為什么要做這個調研?你們想干嗎?”企業懷疑他們是競爭企業派來的間諜。更有不少企業怕麻煩,一聽說要調研,直接就掛了電話。
這樣的情形持續了一兩個月,能去的企業李雪和同學們都去過了。可是,頭部企業畢竟是少數,怎么辦呢?
最初,這些企業名單都是服裝協會提供的,后來,李雪和同學們利用各種形式,自己搜羅可以進行調研的企業。他們通過學生家長,通過網絡信息,找到了不少愿意接受調研的校服企業。
通過180天的調研,采訪了全國30多家校服企業和跨越1800公里的樣品檢測,他們最終編寫成了《中國校服白皮書》。該書是國內首次關于校服產業的完整調研,填補了國內校服產業現狀及校服美學趨勢信息的空白,一經發布,就引起政府、企業、社會的廣泛關注,有效推動了校園服飾深水區改革。
這幾年,中國中小學生們的校服款式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變得越來越時尚、舒適,那種“面口袋”式的校服已經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國家標準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出臺之后,那種危害人體健康的“毒校服”早已不存在了。
李雪對于自己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充滿了成就感。
為冬奧添彩、為國家增光
2020年5月,北京冬奧組委會向社會廣泛征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視覺外觀設計,征集活動涉及的制服裝備包括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制服裝備和志愿者制服裝備兩類,每類含戶外功能運動外套、功能運動褲、保暖夾克、梭織長褲、針織帽、脖套等6個品類。
征集時間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6月10日,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非常緊迫,李雪和同學們在導師的帶領下,立即展開調研和設計工作。
制服是奧運會賽事景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作人員、志愿者、技術官員專屬的身份標識。當他們身著統一的制服步入奧運賽場時,相當于亮出了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可由于冬季項目特點,冬奧制服裝備工作相對更為復雜,不僅要對視覺外觀進行設計,更要加大對制服功能性的研究。
李雪主要承擔的是制服的智能化裝備的應用,比如定位功能,增加這些功能,就需要加入特殊材料。李雪比較擅長這方面工作,此前她對此做過基礎研究。
那段時間,李雪和同學們針對國際、國內的專業性服裝,做了很多調研。除了夜以繼日的案頭工作,他們隨時隨地都會開會,展開一番討論,而后再進入設計環節。
最終,在全國各地專業設計師、專業設計機構等強手如林的競爭中,在超過1萬多件的設計作品中,江南大學憑著較強的設計實力、參加的設計數量、選用的設計元素和設計配合的高效率,獲得冬奧組委會的認可,被授予“杰出貢獻獎”。
觀看比賽時,李雪看到冬奧制服中的“江南元素”,對于自己能夠參與到此次盛大的活動中,感到非常驕傲,這項設計是真正地為冬奧添彩、為國家增光。
這幾年,李雪做了很多事情。2021年,為有效解決被疫情嚴重影響的國內服裝供應鏈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困境,李雪深入企業進行疫情后產業建設調研,鉆研服裝企業線上營銷與數字化轉型模式,書寫調研報告5萬余字、相關學術論文4篇。在導師的指導下,她帶領團隊共同服務國民品牌雅鹿,通過設計能力重構品牌形象,于新媒體上獲得百萬粉絲,在疫情中逆勢發展。
目前,李雪正在研究的課題是智能化穿戴,比如專門針對老人的防摔倒智能服裝。未來,她希望用自己的設計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