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專欄
莫小米,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到《杭州日報》工作至今。在國內報刊上發表散文、隨筆、小小說2000余篇,160余萬字。
黑暗逼仄的密室、昏眩閃爍的燈光、來路不明的“嚶嚶嚶”的啜泣聲、突然撞上的黑衣人、處處是機關的特設空間……人入其境,仿佛置身懸疑片場景。
這是當下年輕人的最愛。他們的爺爺奶奶小時候愛在夏夜聽老人搖著蒲扇講鬼故事,他們的爸爸媽媽最愛在門窗緊閉的房間里看恐怖片,他們則身臨其境,直接走進又愛又怕的故事當中。
“密室逃脫”行業相當火爆,曾經的“北漂”“橫漂”以及那些在影視拍攝場所苦苦等戲的“草根”群演,紛紛選擇以密室NPC(Non-Player Character的縮寫)就職。隨著密室游戲升級進入“沉浸式”,對NPC的演技有更高的要求,很多專業的演員也加入進來。
有一位杭州人,學的是影視表演,扮演過兒童劇里的國王和海盜。他感覺在密室里或許比在舞臺上更考驗演技,要隨時接住玩家拋來的“?!?,特別考驗臨場反應能力。
比如《盜墓筆記》游戲中的“王胖子”一角,事先要為其擬定近萬字的臺詞,卻仍無法應對玩家對室內機關、線索、劇情的刁鉆提問。最離譜的一次,玩家指著沒有隱藏好的滅火器問道:“墓穴里怎么會有這個?”“王胖子”靈機一動:“這一定是上一波倒斗(盜墓)的留下的,強壯的兄弟扛著,說不定后面能派上用場。”機智地化解了尷尬。
選擇NPC,有人是為了磨礪演技,也有人為了實現夢想。有一位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上初中時就有當演員的夢想,但他并沒有參演過具體的角色,在就業市場上并不吃香。畢業后,他有小半年時間接不到一部戲,最窮的時候一連兩天都沒錢吃飯,還在天橋底下睡過一夜。
在密室里,通過角色扮演,他帶著玩家進入劇情,玩家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的那一刻,他覺得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盜墓筆記》劇本里有一個彩蛋,玩家中有一個人扮演主角“吳邪”,但得隱藏身份。在經歷兩個小時的解謎和驚嚇后,玩家和NPC一起逃出墓穴。游戲結束,背景音樂響起時,扮演“張起靈”的NPC對著“吳邪”說了一句“后會有期”,玩家當時就哭了。那一瞬間,NPC覺得很有成就感。
人情冷暖,悲喜交加,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似乎沒什么兩樣,有一位出演頂尖角色的NPC說:“我覺得自己真的成了住在這個屋子里的人,這間密室就是我的家?!?/p>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Mi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