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創新就是一種新思想的產生,到首次商業化的過程。所謂創新,就是將遠見、知識和冒險精神轉化為財富的能力。
20世紀80年代以前,企業通用的創新模式是“封閉式創新”。該觀念指出,成功的創新需要企業強有力的控制,企業必須自己研發技術并生產、銷售產品,企業還必須提供售后服務、財務支持。換言之,要想有所作為,企業必須事無巨細、樣樣精通,從設備、材料、產品設計與制造,直到銷售、服務和技術支持,事事都要親力親為。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施樂公司在早期為了使其復印機更好用,甚至自己生產專用的復印紙張。封閉式創新的實質是封閉的資金供給與有限研發力量的結合,其目的是保證技術保密、獨享和壟斷。
這一創新模式遠遠跟不時代的發展,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全球風云際會時不斷發出“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的呼吁那樣,新時代的創新也需走向開放,走向包容。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曾經說過:“自主創新只是一個結果,但到底如何自主,并未有明確的界定。”在他看來,在當下這種“超連接”時代,合作創新體系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IBM公司就是從封閉式創新模式轉型為開放式創新模式的典型例子。IBM歷史悠久,所以轉型絕非易事,是一次瀕死的經歷迫使它進行轉型。在從封閉式創新轉型為開放式創新的過程中,并不是公司里的每個員工都能做出轉變,所以成千上萬的員工被解雇了。然而,盡管有裁員和注銷,但是IBM公司的轉型經歷說明了即使是封閉式創新范式中大型的成功公司,也可以在創新方式上變得更加開放。今天,它已經擺脫了封閉式創新思維的桎梏,以至于IBM經常使用他人的技術來開發自己的產品,并將其技術出售給他人。盡管與之前的創新方式不同,大公司仍然可以繼續從創新性投資中獲利。
書中談到,與封閉式創新不同,開放式創新認為有價值的創意可以從公司的外部和內部同時獲得,其商業化路徑可以從公司內部進行,也可以從公司外部進行。開放式創新描述了企業與外部合作伙伴之間在創新過程中的知識交互,以及由此產生的外部知識開發和外部知識探索。
此外,企業將越來越多的知識保留于組織邊界之外,并且從動態視角將組織間關系視為企業內部知識基礎的一種拓展。開放式創新在企業實踐中發展迅速,一些開放式創新領域中的先驅者,例如美國的寶潔公司、禮來制藥以及我國的海爾集團,已經從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收益。
開放式創新的思想已經被普遍接受,資源外取已經成為企業成功運作的一個關鍵要素。成功的企業在執行創新戰略時總是能夠融合企業的內外技術資源,維持并增強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
開放式創新也對企業職能管理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在項目管理方面更多地采用“揭榜掛帥”的機制,在人力資源方面特別是企業研發人員使用方面不斷采用外部的方式,依據“按需工作”的方式進行科研合作。
簡而言之,本書闡述了關于創新過程的新觀點與新角度,對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和組織模式,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