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無疑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當人們漫步在中央大街、松花江畔和斯大林公園,確實會感受到異國風情般的城市魅力。
品讀哈爾濱畫家湯巖的油畫作品,會強烈的感受到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只有愛我們的家鄉、城市,愛的分外心細的哈爾濱人,才會描繪出這樣生動、唯美的畫作。最近湯巖的《哈爾濱往昔》油畫系列作品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在畫面中所流露出的對哈爾濱的眷愛之情,令人著實感動了一番!熟知他的人都知道,湯巖面對那些消失的一棟棟美麗的建筑,曾經獨自傷感,他的眼淚都不是為自己流的,是為了那些已經消失的和現在傷痕累累的美觀建筑而流的、是為美麗的雕塑轉變成一地碎石而流的。
多年后,在湯巖的畫布上出現了風景旖旎的松花江畔和哈爾濱那些令人駐足不前的座座建筑;出現了似如歐洲城市風情的中央大街;出現了美麗的“斯大林公園”雪景、冬日里漫天飛雪的冰城街道。他的畫作嚴謹、細膩、唯美、寫實。哈爾濱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真實多彩、美輪美奐。這些作品默默的記錄著哈爾濱這座城市的過往,留住了哈爾濱的城市面貌,也留住了哈爾濱人那些年的精神面貌。他是一位產量很低的畫家,每幅作品他都要反復琢磨方才下筆。通常一幅不大的作品,湯巖也要花上個把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之所以產量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不逐利。湯巖不是為了錢畫畫,他的創作激情來自對繪畫的而愛和對家鄉的熱愛。
湯巖說,你僅僅是他自己,哈爾濱的不少畫家、史學家、建筑師、文學家、攝影家都在不同的角度上挽救著哈爾濱早已逝去的神韻。由于哈爾濱特異的環境,也成為畫家的繪畫素材,他們用油畫、水彩、素描將“凝固的音符”永遠地珍藏起來,幾代畫家留下了許多建筑藝術繪畫作品。現在許多建筑和街道不見了,可是建筑繪畫,卻永久地保留下來了,這些藝術作品不僅是我們這個城市的寶貴遺產,更是哈爾濱值得驕傲和自豪的藝術珍品。哈爾濱風光繪畫的展現,會讓人們更加珍視身邊的那些古樸、高雅的建筑藝術品。讓現代人們了解,哈爾濱曾是一座融匯歐洲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的美麗城市,也是給無數的中外過客留下珍貴記憶的城市。
他認為,若將哈爾濱比作一位成熟女性(通常文化上總是這么比喻家鄉的,無論家鄉對于人是農村還是城市)那么地具有端莊大方和嫵媚動人相襯托的氣質,具有“酷”和“靚”相融合的氣質。這不僅體現于她的城市面貌,還體現于她的文化歷史背景。哈爾濱宛如一位你與她接觸得越深便將會越發眷戀她的女性……客觀的說,湯巖是一位對家鄉哈爾濱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義務感和使命感的畫家。十幾年來,他走街串巷收集資料、素材,就是為了在畫作中完美的呈現他心中深愛著的這座城市。他的油畫作品,不僅具備史料價值,并且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現在有些人成功的標準是升官發財,所以藝術在這些人眼中就變得可有可無,甚至百無一用。這一癥狀表現在各個層面,比較說明問題的典型的癥狀是,學校經常被取消的美術課、音樂課。
藝術真的是百無一用么?顯然不是!說點兒最簡單的道理,當下大家不都比較現實么?咱們先來講點兒“俗”的,就說藝術跟發財的關系吧,都愛聽這個。
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末,那時候的人們都喜歡外國貨,為啥?無論是百貨、汽車還是服裝相比國貨,外國貨都精致好看啊。比如你是個賣餐具的,飯碗的功能就是盛飯,在你的柜臺上擺了兩種飯碗,一種是粗瓷大碗,一種是有設計感的細瓷碗,你說哪種更好?結論是顯然的,實用加審美,才是產品的全部價值。
有藝術元素的產品,不是功能提升了,而是感性的質量提升了,這就導致產品的附加值幾何倍率的增長。這和包包是一個道理,奢飾品的包包一個幾萬,幾十萬,地攤上的包幾塊幾十塊,擺地攤兒的和經營奢飾品的,哪個能發財?這之間的差距就是藝術的價值。懂藝術的能開裝飾公司搞好了能上市,不懂藝術的最多當個工程隊的工頭,搞不好還得“站大崗”。這之間的差距就是藝術的用處。
一些土鱉企業家,一直在跟產品的功能較勁,對審美性一竅不通,產品感性品質沒有升級,結果導致產品、企業、企業家自身永遠和高端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