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規劃,新賽車,新車手,2022賽季F1終于要來了。
F1步入2022賽季,在諸多方面都有了調整。
新規則
在賽車設計上,F1賽車必須運行某些“標準”部件,如車輪空氣動力學、標準輪輞和底板,車隊必須按照固定的設計標準制造這些部件。
技術規則則定義了限制車隊設計自由度的規則架構。這包括前翼、尾翼和破風板設置特定尺寸,新規下的F1賽車,后車鼻翼距離前車鼻翼大約3個車身長度(約20m)時,后車將會損失35%的下壓力;而當這一距離縮近到10m時,下壓力的損失將達到47%。定義禁止開發的空氣動力學區域,并禁止發動機中使用某些昂貴的合金。同時還有一則規定,旨在更大程度地應用了空氣動力學中的“地面效應”,將兩車距離(后車鼻翼至前車鼻翼)為20m時后車的下壓力損失降到了4%;距離為10m時下壓力損失也僅有18%,并使賽車能有更多的近身作戰能力。
新賽車
2022款賽車最引人注目的兩個變化當屬車輪上的小翼片設計,以及自2009年以來再次出現的輪轂罩。它的“回歸”就是讓氣流通過車輪會使賽車增加下壓力,但同時,它也會制造更多的亂流。因此,輪轂罩的設計有助于亂流的減少。
而輪上的小翼片,他們的作用是控制前輪產生的氣流,使他們遠離賽車尾翼。通常來說,這是賽車前翼上的渦旋所發揮的作用,但在跟車的情況下,它們會變得非常敏感。相比之下,輪上的小翼片可以達到同樣的功效,但同時也擁有更強的空氣動力學彈性。
新設計的前翼造型,為的是讓氣流不要大幅度地被送往車身外側,也不是讓氣流從底板下穿過,最終被擴散器吸收,而是盡可能地引導氣流沿著車身側面通過。
新尾翼的形狀和位置將創造一個旋轉氣流,這個旋轉氣流將控制輪胎產生的亂流并將其卷入從擴散器中出來的氣流當中,形成一個看不見的“蘑菇”形氣流尾跡。同時,后方的賽車將會穿過干擾更少的干凈氣流。增加后車的進攻機會。
本賽季也將使用更多的可持續性燃料,成分也上升到10%。這就是E10燃料來的由來。
除此以外,FIA也增加一個安全性的提高,以及更重、更結實的輪胎,將使得賽車的最低重量從現在的752 kg增加到790 kg,增重約5%。
18英寸輪胎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賽車運行期間輪胎過熱的次數,這將更有助于跟車。低斷面的輪胎還將帶來額外的好處:它可以減少輪胎側壁的偏轉變化以及與此產生的空氣動力學效應。
從賽季前的測試來看,各車隊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在首日8小時的測試中,喬治·拉塞爾在早上以1:21.403位居榜首。有部分賽車僅駛出Pit做了象征性的繞場圈,技術問題顯露無疑。集中在模擬器和實際駕駛時的數據不匹配。
2022賽季F1分站賽賽歷
2022賽季F1大獎賽賽歷確定,中國因疫情防控嚴格缺席。值得關注的是2022賽季,F1分站賽首次達到23站。創紀錄的密集賽事也是希望F1能夠撈取更多的錢,對于車隊和車手而言,控制陳本以及保護賽車的任務加劇了。
更多則是因為新規則下所產生的動力分配問題。下午邁凱倫的諾里斯跑出了1:19.568的成績,各車隊的車手也紛紛做出了首日的測試單圈最快成績。每年的季前測試往往會被冠以“測試王,比賽亡”的定論。中國車手周冠宇并沒有在首日就行測試。由于文章截稿時間所限,只能對以上測試做出淺淺的介紹。
新車手
中國車手周冠宇簽約阿爾法·羅密歐車隊,振奮人心,
縱觀過去10年,董荷斌,程從夫以及馬青驊都差一點成為F1的正式車手,參加過測試,也做過板凳車手。這次,在各個級別的賽事中都取得了做人的成績的周冠宇,也其實早在2021賽季就有機會成為F1車手,但因為米克·舒馬赫加盟F1的緣故而推遲。但這并沒有打消眾多F1車隊對于他實力的關注,確切的說他的實力略勝于米克。
中國車手的F1夢實現了。我們也就很自然的會將希望寄予周冠宇身上。2022賽季我們也會對他予以高度關注。
梅賽德斯奔馳車隊,宣布拉塞爾加盟,搭檔漢密爾頓征戰2022賽季,從2021賽季的表現來看,拉塞爾實力很強,自然而然會有人把他捧上天,譽為未來的冠軍車手,如今來到目前賽車實力最強的車隊,并與漢密爾頓搭檔,他們之間會不會碰撞出“火花”。離開梅·奔之后的博塔斯則與周冠宇搭檔,頂替了KIMI退役后的空缺,終于不再做僚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