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

四支入選S11的LPL隊伍相繼公布了出征大名單。

整體上看,常規賽主力選手悉數出戰。主教練、助教、分析師、經理、領隊這些常規的隨隊人員也悉數跟隨。橫向相比較下來,令人驚喜的一點在于這一次FPX戰隊的大名單中出現了心理輔導師劉潔潔的名字。
出于好奇,我翻閱了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的LPL出征戰隊的大名單,這是心理輔導師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大名單里。
其實就像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上奪得銅牌的傅園慧一樣,大家關注更多的是傅園慧從“洪荒少女”到全運銅牌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的訓練量、付出了多少努力,而不會注意到這背后,她從巔峰到谷底再到重新站起的整個心理康復的過程。
甚至當看到有些選手或者運動員表現不好的時候,發出的一些不負責任的聲音,這也是對選手或者運動員心理上的傷害。
而實際上這背后是全社會對于選手心理健康認識和保護的不到位。 在由奧運和全運掀起的公眾對體育競技的熱潮仍未褪去的當下,如果說成熟的體育競技更多是運動員身后支持體系的對抗,毫無疑問,一些隊伍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遑論電競選手,就算是久經沙場的奧運名將,在頂尖的對抗里,心理因素也起著較大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概念,通常意義上心理輔導或者治療是心理醫生的工作,而運動心理則是由專門的教練來做的,前者是相對短期和服務性質的,而后者才是相對長期和專業的。
在此之前,RNG俱樂部曾經聘請過中國女籃的心理教練黃菁隨隊征戰過MSI,而黃教練的工作則偏向于運動心理,相反這次FPX出征S賽所帶的心理輔導師劉潔潔則是為了一個短期的心理疏導。
然而這次世界賽,拳頭每支隊伍只規定了12個名額,但FPX依舊為心理輔導師留有一席,這背后是長久以來困擾電競選手們的心理問題。
去年的LPL夏季賽由于野核版本的改動,網絡上的大量指責讓FPX打野選手高天亮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以至于需要遠離賽場一段時間來調整自己。
在2021年MSI決賽開始前放出的宣傳片中,DK中單選手ShowMaker面對鏡頭也說道:“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贏了以后,我更多的感覺是還好我們贏了,我覺得壓力特別大。”
甚至連英雄聯盟項目的三冠王Faker也曾在與心理咨詢師聊天的過程中哭著說:“我在找一條路,漸漸一片漆黑這種感覺。”
電競選手受困于心理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訓練有專業的方法,心理上同樣需要科學的調整。
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積分霸榜英超的利物浦的球員們擔心英超賽季作廢,原本到手的冠軍可能會落空。
為此,俱樂部的體育心理學專家李·理查森專門制作了一份視頻文件,在視頻中他開導球員:“英超的決定或者疫情的走向,是不在我們掌控中的,我們能掌控的是自己的行為和反應,專注于我們能掌控的,接受我們無法掌控的。”
同時,他還為球員提供了一些緩解焦慮的方法,如定期的隔膜呼吸法等,最終利物浦的球員們也不負眾望拿下了2020年的英超冠軍。
事實上,心理狀態對競技狀態的影響在直觀的結果后面往往非常復雜:情緒、信心、韌性,任何一個維度心理狀態的崩潰都容易讓選手長時間的訓練與努力功虧一簣。
而且,不得不承認,過去:關于選手心理狀態的討論更多是黑盒子,并且頻頻引發過度的解讀,從而讓選手背負更大的壓力。
戰隊是否重視心理輔導的背后是電競戰隊需要提升對競技的認識的問題。
著名《星際爭霸2》選手INnoVation因為打法風格上很像一個無情的機器而被稱為“機器人”,實際上這指向了競技體育一個相對終極的目標——穩定。
但選手們又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著七情六欲的人。為了避免選手出現極大的心態波動,甚至積勞成疾,適當的心理輔導是必須的。
其實在我國,競技體育很早就開始重視心理輔導對運動員的作用了,甚至隨著科學化的訓練逐漸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不同于其他項目通過外聘心理教練輔導、開展特色心理課的方式,由于我國國乒的特殊優勢,在國乒中,“心理輔導師”的角色一般是由乒協的管理者、教練、乒乓球的從業者組成,他們也是最了解乒乓球的一批人。
在2019年日本東京舉行的乒乓球團體世界杯上,陣中年輕選手孫穎莎、梁靖崑都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心理問題,但賽后乒協主席劉國梁第一時間找到他們聊天,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事后,劉國梁形容大賽的心理輔導是“心臟撕裂后又給縫合上了。”
之后在威海備戰奧運會的期間,國乒還為隊伍請來了前乒乓球國家隊隊員“大滿貫”選手王楠作為心理輔導師。
而她則會通過和選手們“嘮家常”的方式,一方面是緩解隊員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是結合自己當年的奧運備戰經驗給隊員們出謀劃策,幫助隊員找到自己應有的狀態。
其實,問題的關鍵是管理者們要樹立正確的競技觀,要真正做到尊重和關心我們的選手和運動員。
短期的心理輔導確實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將更加成熟科學的體育運動心理學引入到電競中,才能為電競選手們提供一個更加健康和長遠的保障。
我們也是時候和這些可愛的選手們聊一聊“心理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