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順
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新一輪疫情來勢兇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大流行狀態。近期,中國本土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態勢,疫情防控已成為一項現實的重大任務,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場大考?
面對全球部分國家全面放松防疫管控的現實,面對病毒不斷變異的兇險,我們各級主管部門尤其是醫療衛生機構有必要充分做好應對疫情規模性暴發的思想、組織以及醫療救治、物資儲備等方面的準備。從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多地先后采取的“動態清零”防控實踐看,盡管各地經濟發展永平、公共衛生資源、社會綜合保障能力不一,但以下五種能力建設是快速有效處置疫情的關鍵。
首先,是全民動員能力。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病毒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同時每個人的疏忽都有可能危及他人。只有眾志成城、上下一心,才能構建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作為防控阻擊戰的主力軍,人民群眾的自覺意識、參與程度是能否打贏這場阻擊戰的關鍵。在當下現實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用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決策部署統一各級黨委政府的思想及行動,切實提高廣大基層組織疫情防控的社會動員能力,耐心做好對民眾的解釋和組織工作,真正構建思想統一、步調一致,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控體系。
其次,是社區管控能力。分區分類差異化防控,是實施“動態清零”戰略的有效做法。社區是疫情防控最基本的“戰斗單元”和“前沿陣地”,其管控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各項防控政策能否有序穩定地落實。眼下圍繞疫情防控偶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根子上講,大多與社區管控能力強弱有關。面對這場從未經歷的疫情防控任務,廣大基層干部、社區工作者以及公共衛生防疫部門,少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少有專業的知識相支撐,只能邊實踐邊總結,努力打一仗進一步。各級主管及專業部門需打開視野,充分學習借鑒國內外疫情處置的成功經驗,及時指導社區精準實施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分類管理措施,加強村(居) 民委員會及城鄉社區工作者應急能力培訓和實操演練,提高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健全城鄉社區工作者主動摸排和群眾主動告知相結合的動態管理機制,創新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聯動的疫情防控機制。
第三,是核酸檢測能力。兩年多的抗疫實踐反復證明,核酸檢測能力是落實“四早”要求的關鍵環節,也是做好精準防控的基礎前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多次對提升檢測能力、擴大檢測范圍作出重要部署。當前最需要做的是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加強核酸檢測工作規范管理,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儲備,不能出現“用而不備”的情況。
第四,是醫療救治能力。如何加強地方醫療救治力量的統籌和科學配置,確保醫療資源充足,持續提高收治能力和救治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精準管理服務風險人群、保障群眾就醫需求,是我們堅持人民至上方針的要求。現在迫切需要加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門診管理,發揮首診醫生作用,開展發熱病人篩查,加強病例發現、確診、轉運和收治工作,加強隔離點貯備和方艙醫院建設,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加強重癥、感染、呼吸等多學科協作,降低醫院感染風險。
第五,是社會保障能力。有效的服務保障是對疫情防控的有效支撐。對各級主管部門而言,處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關系是提升現代化社區治理能力的重要要求。要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的物資保障,理清儲備底數、補齊儲備短板,建立科學合理、種類齊全的物資儲備體系,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我們要認識到,防疫是前提、保供是目的,特別是疫情地區,在嚴密防范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播的同時,還要精準做好運輸服務保障工作,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在隔離管控區,應通過多種方式加強人文關懷,不斷優化居家隔離服務措施,以細致溫暖的服務贏得理解支持,凝聚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強大合力。
筆者認為,各地著眼于有效防范和應對疫情暴發風險、全面準確實施“動態清零”政策,必須要有堅定的思想認識,采取務實的行動、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提升應對疫情有可能規模性暴發的綜合能力。▲(作者是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干部)
環球時報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