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坐克然·亞森
摘 要:我國在反家庭暴力、維護女性合法權益方面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檢察機關在充分尊重家庭暴力受害者真實意愿的前提下,對無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受家暴者,依法支持其起訴維權。檢察機關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應當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群眾了解檢察職能;加強協作配合,完善司法救濟機制,形成維護家庭暴力受害者合法權益的合力。
關鍵詞:反家庭暴力 支持起訴 檢察職能
一、本案理解適用中的重點問題
(一)如何認定“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認定為家庭暴力。但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受害者往往沒能提供相關的證據證明其受到傷害程度達到了法律意義上“家庭暴力”標準,審判機關很難支持受害者相關訴求。另外,由于司法機關內部對家庭暴力沒有統一的標準,認定不一,導致此類案件辦理效果不佳,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本案中基于張某云持有的證據不能證明其主張,檢察機關依法引導張某云收集報案材料、派出所出警記錄、張某云傷情照片、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據,支持張某云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同時制作支持起訴意見書并向法院發出,最終法院支持張某云的請求,判處準予離婚。
(二)離婚案件是否屬于檢察機關受理支持起訴的案件范圍
離婚案件涉及家庭財產、子女撫養、雙方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與普通民事案件相比具有特殊性,檢察機關對離婚案件支持起訴應該謹慎對待。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介入離婚訴訟后,很可能出現受害者態度反復的情況,公權力介入后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因此,原則上除了家庭暴力受害者外,檢察機關不應受理其他民事主體提出的支持提起離婚訴訟的申請。本案中,當事人第一次申請離婚,法院審理后以夫妻感情尚未破裂為由判決不準離婚。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對案件事實進行嚴格審查,查明張某森對張某云多次實施毆打,造成張某云身體和精神上的損害。檢察機關經反復酌量認為,張某云的合法權益已不能得到正常的保護,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5條相關規定,決定依法支持起訴。
二、案件辦理相關思考
(一)防治家庭暴力工作存在的問題
1.立法方面。家庭暴力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多數情況下女性作為家庭中的弱勢群體,其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我國高度重視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形成了包括《治安管理處罰法》《反家庭暴力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及民法典在內的一套防治家庭暴力及提供救濟的法律體系。以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為例,其雖有制度創新,如明確界定家庭暴力范圍、家庭暴力的預防和處置,規定強制報告制度、告誡制度、臨時安置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及多機構合作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系列救濟途徑,但實踐中發揮的實際效果卻有限。
一是《反家庭暴力法》的原則性過強,實際操作存在困難。如《反家庭暴力法》第16條規定了告誡制度,從內容來看,其適用于情節較輕、不足以給予行政處罰的家庭暴力案件,既對加害人起到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又有利于雙方關系的恢復。但在實踐中,公權力機關對于告誡書的使用較為慎重,主要原因有:告誡書的法律性質較為模糊,有時受害者出于對告誡書法律后果的擔憂,不愿意開具告誡書[1];對告誡書的規定較為籠統,對于“口頭教育”和“書面告誡”如何選擇并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統一的處置流程及范本。二是《反家庭暴力法》作為專門性法律,沒有規定對受害人的賠償、救濟及加害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相關內容,不利于維護受害者相關權利。
2.制度建設方面。一是公權力介入與家庭自治權的界限不明確: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對家庭暴力案件的介入有時導致與家庭自治權相沖突。我國相關法律對于公權力介入并沒有統一規定。[2]家庭暴力案件往往涉及家庭內部關系,有時公權力介入后不僅不利于家庭矛盾的解決,甚至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或者公權力介入后,受害人態度反復,一方面尋求公權力機關的幫助,另一方面又因家庭、子女等因素,不想追究加害者的法律責任,甚至雙方“一致對外”,不僅導致處置效果上打折扣,還影響公權力機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二是機構之間職責分工模糊。相關部門之間缺乏信息共享與溝通,在聯動執法方面缺乏有效的機制,導致家庭暴力類案件處理效果不顯著。
3.司法救濟方面。一是當事人舉證難。受害者向法院起訴時,往往無法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存在家庭暴力。證據不足、舉證難成為實踐中普遍存在的難題。另外受害者即使選擇報警,有時因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辨別意識、證據意識和程序意識,而導致出警記錄、告誡教育記錄在法庭不能直接用來證明確有“家庭暴力”的存在。二是檢察機關工作存在滯后性。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介入家庭暴力案件主要有兩種途徑:當家庭暴力造成嚴重后果、涉嫌犯罪進入司法程序時;或受害者因家庭暴力不能正常保護合法權益,向檢察機關申請支持起訴時。由于法律宣傳不到位,受害者主動尋找民事檢察部門申請支持起訴甚少,因此檢察機關在家庭暴力案件上不能很好發揮民事檢察職能。
(二)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完善路徑
1.進一步補充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提供可操作指引,增強實踐操作性。一是通過出臺《反家庭暴力法》的實施細則等方式,對告誡制度等的適用主體、范圍、情形,公權力機關介入的法定標準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便于在實踐中操作。二是完善家庭暴力案件的舉證制度。在不違反法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在司法實踐中可以對有關家庭暴力訴訟所涉及的證據的采信、證明標準、舉證責任等方面的規定進行靈活運用,適當減輕家暴受害者的舉證責任。[3]
2.充分履行檢察職能,推動形成反家庭暴力工作合力。一是加強檢察一體化機制建設,在檢察系統內部形成工作合力。民事檢察部門要就反家庭暴力工作加強與刑事、未檢等部門的協作,形成內部聯動機制,“一盤棋”推動反家庭暴力工作更好開展。二是主動加強與法院、公安、婦聯、民政、衛建委等部門聯系,暢通信息共享渠道,根據個案具體情況,對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以檢察建議、支持起訴等方式,實現檢察職能與反家庭暴力制度的銜接,促進反家庭暴力工作整體推進。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檢察機關通過深入基層、社區、村委會進行普法宣傳,通過網絡宣傳、公益廣告展播、宣傳手冊發放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檢察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