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品
在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的新鮮事物應運而生,順勢發展。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各,不同專業,不同形式的種種課外補習也隨之發展起來,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但眾觀全局,總而言之,還是弊大于利,害多益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各式各類的校外補習過重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對于學生這個群體,由于年齡不同、身體發育不同、心里發展也不同,都是有發展規律的。如果扭曲了這個規律,身心發展就會失衡,后果不堪設想。課后服務前的大多數(特別是城鎮)學生,除了學校學習之外,下午四點半放學回家后,急匆匆的草率的吃了點下午飯后,又急匆匆的去參加六點鐘的各式各樣的種種補習,有補基礎學科知識的,也有各種技能培訓的。如:習作、奧數、英語、音樂、美術、拳擊……直到晚上八點或者八點半才放學回家,往返還需家長接送。孩子回到家里,洗漱完畢就十點有余。第二天六點又要早起,準備上學。周末也不例外。如此循環,孩子哪里有自由活動的空間,哪里有自主決策的主動權,簡直就是一個"活的機器",主動權完全操控在大人手中,只有聽人擺布的份。這種狀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能正常健康發展嗎?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們暫時擁有的知識技能是用健康、用自由換來的。
二、各式各樣的補習過重的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種種補習培養出來的孩子,知識技能是得到了一定發展與提升,但家長的負擔就沉重了。一是沉重的經濟負擔,二是家長監護接送的負擔。一種補習,一個月一科補習費就是幾百元,按科目累計計算,學一種技能,從開始到結業至少需要幾千元。生在農村家庭的孩子,父母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外出打工,監護孩子大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責任,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孩子的成長,只有這樣。對于一個個打普工的人來說,一年又能掙多少錢呢?除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開支和孩子這樣那樣的補習費,所剩無幾,多數人是負債累累,不補習孩子又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不如別人的孩子,家長也好象低人一等;孩子參加補習,家長經濟負荷太重,有苦難言,只好打落了牙齒含血吞。孩子在知道自己的父母為了自己拼命掙錢,不顧他自己的死活時,怨恨補習老師高昂的補習費,減輕父母經濟負擔而自殺輕生的悲劇慘案年年皆有發生,屢見不鮮。最為關鍵令人擔憂的還有一點是孩子或孩子的這些老年監護人,在孩子們補習往返的途中發生什么意外,怎么辦?那才是大家難以想象和無法彌補的。家長與孩子之間不是疼愛,而是自責;孩子與家長之間不和善的進取,而是愧疚、放棄;學生與老師之間不是師恩,而是仇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能身心愉快嗎?家長在如此環境下生活又能安心工作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黨和政府高瞻遠矚,洞觀全局。讓學生既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又能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有效的發展。既培養了孩子全方位的素質,又減輕家長種種沉重負擔的前提下,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雙減",開展學校課后服務。國家教育部明確規定:全國各級各類中小學必須開展好課后服務工作,必須有目標、有計劃地立刻實施起來。
只要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好課后服務工作,孩子就能得到全方位發展,家長的種種負擔也隨之減輕。要有效開展好課后服務,學校必須統一布局,統一籌劃,科學實施。比如:孩子學習時間的安排,教師課時的分配,教師勞動報酬的分配,安全的教育與管理等,都必須系統規化、科學實施等。無論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得出現任何紕漏,若任何一處出現失誤,事關全局。若事以愿違,則全民抱怨。
怎樣才能有序有致地開展好課后服務呢?本人就幾點建議以供教育主管部門和同仁參考指證,旨在拋磚引玉。
一、課程的安排必須要科學有效。
一個星期十節課后服務,要依照課程標準進行配備。文化知識課服務、技能發展課服務、體質健康課服務和勞動教育課服務等,要科學有效地進行搭配,學校要開設哪些文化知識服務,哪些技術能力服務,哪些體質健康服務和勞動技能服務等,學校要科學規劃,讓學生在服務期間得到全面的、有效的發展和提升。千萬不能單一性,也不能顧此失彼。
二、時間的安排也必須要科學合理
一天兩節課后服務課時,每周十節課。一周之內,各種文化知識、社團活動都能得到有效開展。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技能,在同一周內都能得到均衡發展,孩子人人有學習活動的空間,各種特長都得到有效發揮,使孩子的發展更加趨于全面。
三、任務的分配均衡,不宜差距太大
課后服務或多或少是有一定報酬的,一分付出就會有一分回報。教師課后服務課時的分配,雖然不能平均,但也應根據教師各自的特長、技能進行合理分配。盡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責任。讓每個教師的特長都得到利用和發揮,切記加重個別負擔和排擠個別人的現象發生。課后服務不是空話,也不是口號,要落在實處。它不是某一地區、某一的事,而是每一個地區、每一間學校、每一位教師共同的事。全社會都應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來做好并完善這一艱巨的工作。
只要做好了課后服務這一工作,使之完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