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持續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玻璃藝術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只停留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更加注重其內涵以及個性化。窯制玻璃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出現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其美學價值也越來越被人所熟知,現今藝術家們也在不斷追求新型的玻璃表現形式,對窯制玻璃的一些技法研究也為藝術家們開辟了新方向。窯制玻璃也讓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們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更是反映出人們對個性化生活的渴望,同時帶給社會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
關鍵詞:窯制玻璃,個性化,形式,技法
一、窯制玻璃的歷史和發展:
中國最早是在春秋末、戰國初期出現玻璃的,而且在中國古代較為普遍流傳的是稱琉璃一詞,是不叫玻璃的,琉璃包括一些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質,也比較符合現代對于玻璃定義的真正玻璃。
窯鑄玻璃是玻璃藝術創作中采取的一種主要技法——窯制技法。窯制技法有效地延伸了玻璃材料的視覺效果,同時也為藝術家們創作完美的玻璃藝術作品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最初窯制玻璃的成型方式很簡單,只是為了滿足當時的社會需求,在那時也沒有其他方式的選擇,主要是采用手工藝生產,與我們當代社會的生產方式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窯制玻璃也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其中主要的制作過程和技術對社會的價值和功能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由于陶瓷出現的較早,所以在很久以前玻璃是以陶瓷的附屬品存在的,后來經過加工處理,在慢慢的試驗燒制過程當中才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學科。在沒有吹制技術的早期玻璃制造階段,大部分的工序都是基于窯制技術的,因此出現了很多玻璃原料的樣式,諸如:棒狀玻璃、塊狀玻璃、粒狀玻璃,因此這也奠定了窯制玻璃的開端。
如今玻璃不再以模仿其他材料的身份出現,而是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以其本身的價值作為獨立的材料而存在,除了具有豐富的以及不透明的色彩外,玻璃的透光性也深受人們的喜愛,探索光與玻璃的精彩互動,也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的品質。玻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也證實了玻璃的整個發展歷史,玻璃能達到現在的制作工藝都是經歷了數次的有影響意義的變革才發展到現在的水平。
二、窯制玻璃技法:
1、制作方法
翻制模具是有多種方式的,比如有:耐火石膏直接翻制法、硅膠模具脫蠟鑄造方法、陰陽模具翻制方法以及一些其他模具翻制技法。利用耐火石膏翻制通常是想要作品達到粗糙磨砂的感覺,這種方法也適合一些冷加工,操作簡單,比較實用;硅膠模是復制模具最后做成藝術品的最佳選擇,是最能達到蠟模效果的一種方法,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大多數作品適宜使用此方法;陰陽模具比較適合去輔助一些復雜的作品,翻制難度較高,成功率較低。前幾種是窯制玻璃實驗中最常用的翻制技法,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模具翻制的技法,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去合理利用。
窯制玻璃與吹制玻璃相比,工藝的階段性反饋是滯后的,吹制玻璃者運用其熟練的操作技能與熔化的玻璃對話,使粘稠的滾燙的玻璃液體通過雙手和肺變成想要的樣子,這一過程充滿活力,伴隨著驚險和神奇,并時刻能展現出視覺形態,方便把握。而窯制玻璃技法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有:材料是固體玻璃、通常是由熱量引發玻璃材料在不同溫度階段的表現方式、模具或其他形式的模具,因此窯制作品總是藏匿于模型和模具制作之后。
在窯制玻璃制作中,我們沒有辦法強制玻璃變成一種具體的形態,但我們可以依靠經驗去設置一些條件,使之達到我們想要追求的效果。窯制玻璃存在很多的可能性,我們要敢于大膽創新和實踐,去尋找自己對玻璃材料的闡釋。
2、制作過程
窯制玻璃工藝是一種相對緩慢、效率較低、諸多限制而且需要注意許多細節的玻璃制作方法,它最少需要在窯爐里待一周左右,這個階段最大的缺點就是缺少立即直接的反饋,在窯爐里沒有辦法進行視覺監控,在特定溫度下比較難把控的就是玻璃的塑形階段,有很大的局限性。翻制模具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通常模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成品的質量,一件完整并且質量高的窯制作品大多都是需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模具制作上的。
窯制玻璃工藝的創作過程主要體現在燒制前的計劃和組織階段,最好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因為這和制作技能是同樣重要的,而且成品只有在清空爐子時才能看到燒制結果,從最初的設想到中間的制作階段以及最后作品的完成,是需要經歷一段漫長、枯燥、重復的階段,直到作品最終的效果呈現出來,從頭至尾需要歷經數周、數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整個過程才算完成,這時創造力才能夠與現實相觸碰。
窯制玻璃的整個過應該程是比較具體的,每一步都必須嚴謹清楚,除了窯制玻璃工藝的過程和技術以外,我們也加深對玻璃材料以及燒制方法的認識。當作品能夠達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等標準時,就會有一些真正熱愛玻璃的人在漫長的過程當中依舊堅持創作,更有一些藝術家為之奉獻終生。
三、窯制玻璃的創新之路
窯制玻璃總是帶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它所帶給人們的欣賞感受也是其他種類的作品無法達到的。窯制玻璃的制作工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豐富的,不論是在制作上還是表達手法上,都是需要牢固的造型能力以及往常的制作經驗做支撐。
窯制玻璃在當代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在造型和工藝上都獨樹一幟,窯制玻璃該如何創新對每一位玻璃藝術大師來說都是一場挑戰,不僅要繼承,也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目前我們在創作實踐的過程中仍需不斷努力,吸收有益的經驗,作為專門研究玻璃方向的學生,更要為傳承中國玻璃工藝獻力,逐步提升窯制技法,達到更高的創作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玻璃藝術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走在世界的前列。
參考文獻:
[1] 關東海.鑄造玻璃藝術創作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2020.
[2] 卡明斯.玻璃藝術的窯制技法[M].中國建筑工業,2007.
作者簡介:劉昕(1998—),山西省長治市人,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工藝美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