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瓊
摘 要: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間一方面差別極大,另一方面又緊密相關。兩者的差別在于教育地位、功能定位和實施內容不同,但兩者均是國家要求設置的必修課程,且以同一個價值體系為標準。在開展勞動教育時不能離開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也要以勞動教育作為重要依托。因此,在學生實際的課程實踐當中,需要正視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間的關系,使兩者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融合。
關鍵詞: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性探討
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勞動教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勞動教育作為新時代“五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要求開設到中小學學校教育中。綜合實踐課程注重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是貫徹勞動育人理念的專門課程之一。厘清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性,有助于促進兩者統籌設計,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撐和著力點。
1 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區別
1.1兩者地位不相同
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課程的地位是不同的。自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之后,“五育”教育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新時期的勞動教育作為必修教育,與“德智體美”并駕齊驅,更加強調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創新的綜合育人功能。
國家除要求在中小學單獨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還要求其他科目結合課程特點及實際情況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和精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體現勞動教育精神,充分發揮其學科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優勢,保證勞動教育得以更加有效開展的課程之一。
1.2存在功能定位差異
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間是存在功能定位差異的。勞動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勞動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勞動教育觀念,幫助學生形成更高的勞動素養。而綜合實踐課程的重點是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過去,我國很多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已經逐漸發展為勞動技術教育。學校僅讓學生掌握一些勞動技巧,卻并沒有重視教育和培養學生充分認識勞動意義和價值。學生缺乏對于勞動價值觀念的正確理解,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不明白自己參與勞動的意義何在。現在,很多學校在給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時,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念,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念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勞動責任、勞動態度、勞動習慣。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其重要意義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老師的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減少學科學習門類,進一步增強勞動相關課程的全面性和科學合理性,培養學生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
1.3實施內容有差異
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內容存在差異。勞動教育有明確的實施內容,而綜合實踐活動卻沒有。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學說,勞動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個大類就是生產性勞動,第二個大類是非生產性勞動。對于中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在進行日常勞動時,所進行的勞動活動都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包括學生的日常的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以及各項生產勞動。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了在當時教育形勢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分類:一是信息技術教育,二是研究性學習,三是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四是勞動與技術教育。2017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式進行了強調,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方式,并將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進行了確定。要求老師和學校要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任務和要求展開實際研討,并設計出明確的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及實施方案。
2 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聯
2.1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體現同一價值目標
兩者都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勞動生產共存,樹立“以德樹人”這一教學原則,做好教學育人工作,將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以體現的勞動教育課程當中去,讓學生明確樹立勞動最光榮觀念,提升學生的勞動自豪感,并且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奮發有為地融入國家建設、時代建設。
2.2綜合實踐活動的親歷體驗有利于勞動價值觀的培養
為促進勞動教育有效開展,需要不斷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同時也要主動地創造機遇,注重對于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勞動方法。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體驗”“體悟”“體認”等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使身體作為認知發展的力量,體現“知行合一”,與勞動教育提倡手腦并用的勞動實踐提升勞動素養的要求不謀而合。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勞動去感受勞動所帶來的重要價值,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學生奉獻和吃苦精神。
2.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四種基本活動方式都能夠實施勞動教育的內容
如上文所描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包括考察、服務、設計制作和職業的感受與體驗四種最基本的活動方式。這和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之間具有很好的契合點。通過四種方式來開展勞動服務,可以明確勞動目的,更好地引領感受勞動的意義,同時更有利于勞動教育從單一的體力勞動轉變為與腦力勞動的結合,使單一勞動技術可轉變為綜合運用的勞動實踐,幫助學生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中缺一不可。為促進學生全方位、多層面發展,需要厘清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教育課程各自的特點和優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價值觀念,促進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協調、補充和融合。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是當務之急——當前我國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人民教育,2018(20):31.
[2]成尚榮.價值體認:勞動教育的核心[N].中國教育報,2019-06-05.
[3]馮新瑞.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系[J],基礎教育課程2016(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