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怡
摘 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符合社會發展趨勢,以“崗課賽證融通”為核心,深度結合“1+X”崗位技能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職紡織專業應加強對實訓基地的建設,教師教學團隊應實現線上、線下、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實現模塊化的教師團隊,提高學生社會適應力,促進學生崗位勝任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1+X”;紡織專業;“崗課賽證”;人才培養
引言
我國近年來加強了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相繼頒布了職業教育改革方案,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落實職業教育的相關文件。“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利于高職院校對新技術、新工藝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提高人才適應社會發展新趨勢,促進職業院校整體辦學質量。
1紡織行業技術人才匱乏
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愈嚴峻,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向科技型產業轉變。在“1+X”證書制度背景,高職紡織專業應結合“崗課賽證”融通的新理念,積極探索綜合育人模式,使紡織專業學生具備社會適應力、創新力、崗位勝任力,為我國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1+X”證書標準向高職院校開發
我國當前紡織專業“X”職業技能登記證書僅有初級、中級、高級的紡織面料開發,認定標準不乏行業骨干企業,高校教育專家等,圍繞紡織類人才培養方向,促進學生多元化知識體系,拓寬學生職業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3“1+X”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3.1順應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化
紡織專業及上下游產業鏈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要求較高,企業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作為基本保障,因此,在工學結合的教學基礎上,還應根據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及目標融入教學內容。高職紡織專業教學過程中“X”證書標準選擇了紡織面料開發,主要是為了推動紡織業不斷向前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實現技術、技能、工學、標準等互融互通,實現崗課賽證融通,使人才盡快適應社會崗位角色,為學生繼續深造及就業發展夯實基礎。
3.2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為了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學生專業技能提升,應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發展,促進紡織專業人才多元化發展。我國教育部對高職類院校教學標準做了明確要求,對深化產教融合具有促進作用。目前,紡織類高職院校將面料開發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使學生在日常專業學習過程中具備創新思維,高職院校為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校企合作為契機,肩負起為培養社會卓越人才的偉大重任。
3.3重塑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紡織行業用工形式不斷更新迭代,新技術的應用對技術人才要求標準越來越高,紡織類人才培養目標也應隨之變化發展。“崗課賽證”的育人模式要求“崗課”銜接,在人才培養目標的重塑上,要以企業具體崗位需求為目標,作為課程的學習標準。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紡織類技術人才時,應做好職業道德培養,加快與企業深度融合,明確企業對紡織人才的需求,明確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將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融入課程實踐。
3.4重構課程體系
“崗課賽證”融通的關鍵在于課程,要在日常教學中實現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提高對課程的精細化管理,根據紡織行業發展動向及技術轉型,重新定位人才培養方向,“1+X”為背景,高職紡織專業課程體系應符合行業改革導向,構建“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對學生職業能力客觀評估,并轉換為學習平臺+模塊化教學+目標導向的課程體系。
3.5整合教學內容
紡織企業運營過程中涉及到諸多技能和專業知識,教學內容應符合學情特征、學生當前能力,在專業技能課的開展過程中,應該融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要求與標準,以賽促練,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為實現對接職業標準奠定基礎。
3.6優化教學資源
高校應與企業合作開發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學生可以借助平臺開展線上虛擬實踐,課程考核等應構建單獨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課程開展過程中交互性,學生參與實訓,可以在實訓平臺實時考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訓的擬真性,促進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提升。
3.7完善教學基地
高職院校應加快教學基地的建設,除了要通過“1+X”證書考核,還應在仿真實訓平臺融合專業課程,完善實訓教學理念,創建教、學、研融為一體的實訓平臺,將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密切聯系實踐,加快學生專業知識的內化,促進教學基地成為紡織人才的孵化基地。
3.8構建模塊化的師資隊伍
重塑師資隊伍,打造模塊化教師團隊,培養“雙師型”教師,解決當前行業詬病,提高社會服務能力。高職院校應針對教師崗位實際工作安排開展崗位實踐,提高教師對“1+X”教學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深入紡織行業優秀企業內部生產管理和面料開發研究,與企業一同解決生產、技術問題,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3.9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紡織高職院校在開展“崗課賽證”培養模式過程中應完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并針對“1+X”證書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鼓勵教師組織各類創新大賽,根據當前發展需要對學分制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紡織專業課的興趣,使員工具備創新、創造能力,夯實技術基礎。
4結束語
高職院校紡織專業以“1+X”為背景,開展“崗課賽證”的人才培養策略,應加快校企深度融合,高職院校應與“X”證書評價機構聯合構建產教聯盟,深入企業明確人才發展目標,結合教學實踐改革專業課程,以賽、證為發展契機,為紡織企業人才需求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程錦珊.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紡織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50(11):167-168.
[2]趙磊,錢飛,周紅濤,周彬.基于群體差異性的高職院校紡織服裝專業社招全日制學生管理對策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50(06):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