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廣基
摘 要:在“雙減”政策教育背景下,在“優教慶陽”和“四優+”工程推動下,體育鍛煉和勞動對學生人格培養、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已然不言而喻。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好的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從小養成熱愛運動、積極勞動的好習慣。由于農村家長受教育程度低,單親、留守兒童、殘疾等無人看管的學生比例多問題,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問題就更為關鍵。于是,如何做好有效利用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提升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的課題就變得意義重大。
關鍵詞:體育鍛煉;勞動實踐;身體素質
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收獲健康的體魄,還能讓學生對學生良好思想的養成起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育實踐經驗,從三個方面出發淺析有效利用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提升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教育策略。
一、培養農村中學生的鍛煉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說過“學生學習事物的動因皆來自對事物的興趣?!斌w育鍛煉和勞動實踐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小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在教育中至為關鍵。首先,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避免策劃活動時草草了事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教師應當以身作則,認真研究活動開展策略,積極鼓勵學生鍛煉身體素質,這樣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來說是最有效且生動的指導。其次,教師應當通過讓學生覺得活動是有意思的事情來激發學生對其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安排一些比較有趣的活動,如通過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或者安排一些有趣的游戲來營造體育課堂的濃厚氛圍,用活動的魅力從內而外的感染學生,從而激發他們對鍛煉身體的興趣。并讓班級內積極提升身體素質的風氣盛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策劃體育活動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注重中學生的需求,不能太幼稚從而導致學生喪失興趣也不能難度太高從而挫敗學生的信心,教師可以多多參考學生的意見,觀察學生參與不同活動的興趣反饋,從而更好地完善不足,發展體育活動。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乏味單一的練習活動只會讓學生們對鍛煉身體產生抵觸的心理,這樣的方法可以“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逐漸愛上鍛煉,良好的鍛煉習慣,不僅有利于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從小培養小學生踏實努力的性格,從根本上讓農村孩子參與到鍛煉活動中去。
二、家校聯動緊抓學生身體素質
在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教育中,家庭與學校的良好配合至關重要。應當讓鍛煉身體貫徹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鍛煉自身的好習慣,發揚勞動光榮的良好精神。家長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從家務勞動這樣的小事做起,才能讓勞動實踐做大做好。勞動實踐作業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又層層遞進,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必備的生活勞動技能,這對孩子們未來的成長大有裨益。
現如今的許多孩子勞動技能不夠、不注重身體素質的提升,變得十分懶散,不愛活動。而家長有時也會過度溺愛孩子,不讓孩子參與到平時的家庭勞動活動中去,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勞動成長有著不可逆轉的危害。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該是全面的、多維度的勞動教育。家長和老師的通力合作才能讓幼小的心靈中勞動的種子生根發芽,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
三、豐富勞動實踐活動內涵
在勞動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由于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很容易讓社會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的形式大于內容。這種將勞動教育剔除的做法有幾點危害,這些危害在學生時代還不怎么看得出來,但它遲早會有所顯現的:一是不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二是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怕艱苦,懶勞動??蒲薪虒W不深入不細致,總想著找捷徑,輕松求成甚或坐享其成。三是容易滋生享樂主義,因為從小就習慣享受他人勞動成果帶來的好處,進一步就是太過看重物質回報和金錢名利。四是勞動技能差,只要留意觀察,就會發現許多孩子基本的勞動技能很差,因為從小就不勞動,手始終是生疏的。這些危害的背后是道德危機。
因此,在學校勞動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堅決避免了這種問題的發生,做到真抓實干,讓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去進行勞動實踐教育工作,著力培養孩子動手、動腦和生活勞動能力。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讓孩子也參與其中,例如,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開展一些樹立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善美勞動意識的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勞動的樂趣,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有了良好的勞動意識,學生的身體素質自然會得到更好的提升。
總而言之,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應該貫穿于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新時期加強勞動教育是符合當下國情、教育現狀的舉措,必然成為農村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熱點。講方法、用策略,方能發揮勞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實效。鍛煉和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也不是為了抽象的記憶,更不是為了乏味的說教而說教,而是讓學生用身體去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郭軍.農村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第二課堂(D),2021(10):46-47.
[2]鄒俊亮.淺談農村初中體育創新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智力,2021(24):20-21.
[3]李慧敏.新課改下農村初中體育創新教學路徑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1(2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