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劉長虹 張丹 劉明輝 趙文歌 閆鳳娟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育部,2012)。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程曉堂,2017)。初中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其認知能力、創新能力與英語知識的掌握水平,對于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問題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利用圖文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通過實際體驗實現思維的遷移,培養初中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課堂教學? ?思維品質
本文是由課題組劉老師一則教后記引發我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思考。
二零二零年十月,當我們學到仁愛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個話題Section C時,一個判斷題難住了我們的小班長,該課文本如下:
1a
Jane and Sally are my new classmates. They are very nice. Jane comes from Canada and Sally is from America. They speak English.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like English a lot,but I like it a little. So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Jane and Sally often help me with it. They like Chinese very much. But their Chinese is not good, so I help them. We are good friends and we help each other.
1b
Read 1a and mark “T”or “F”.
1. Jane, Sally and I are in the same class.(? )
2. Jane is from America.? ? ? ? ? ? ? ? ? ?(? )
3. I don’t like English at all.? ? ? ? ? ?(? )
4. Sally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 ? ? ?(? )
5. Jane helps me with my English.? ? ? ? ? (? )
需要做出判斷的1b部分,前面四個小題,同學們都很輕松地完成了。到了第五小題,我提問了我們的小班長,他的判斷為“F”F,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原文中寫道:Jane and Sally often help me with it .此句中只說了Jane,沒說Sally,所以錯了。我啞然了,幸運的是,很快另一個同學舉手了,我詢問他的判斷,他的判斷為“T”T,他把原句翻譯了一遍,說Jane和Sally經常幫助我英語說明Jane經常幫助英語,Sally也經常幫助我英語。我的小班長好像還是沒聽明白,依然堅持己見,認為這個句子說得不全面不完整,應該是錯的。全班同學都激動了,他們爭先恐后地給班長解釋,終于,小班長的思想有所動搖,最后,終于想通了。
這是發生在我的英語課上一個的真實的小故事,對學生而言,這是一道簡單的判斷,背后的原因卻是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發展還處在淺層的形象思維階段,還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那么,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呢?我們課題組經過研究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利用問題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
在我們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合理、恰當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得到提升。科林英語教材圖文結合,圖片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為了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課題組張老師在教學科林英語第十一級Different Villages時,設計了如下問題:
1.
What are these in the picture?
Have you ever seen the houses like these?
Where did you see them?
What’s the name of the book?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village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villages?
3.
What is the same or different about what the people live in villages have and what you have?
通過由易到難的問題,逐步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
在教學教學科林英語第十一級Making a Choice時,陳老師設計了如下的問題:
1.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front cover?
2. 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book?
3. Who makes the choice?
4. Look at the girl. What does she put in her bag?
5.Look at her face. How does she feel? Why?
通過由表及里的問題,積極促進學生思維向更深層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對學生進行提問,也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如課題組趙老師在教學仁愛版教材八年上學期第一單元Playing Sports時設計的問題如下:
Do you like sports?
Which sport can you do?
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 ?
Who is your favorite sport star ?
通過這些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談論這一話題,提升了學生的深層次思考。
二、利用圖文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
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就是發散思維。利用圖文,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的廣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完科林英語第十一級Banjo之后,課題組劉明輝老師設計了如下圖文讓學生分角色講故事。
學生積極踴躍,分別以各自的角色盡力講好自己的故事,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教學完科林英語第十一級Different Villages之后,課題組張丹老師利用圖文讓學生選擇一個話題與同伴交談,學生都各抒己見,激烈異常。
圖文結合,既直觀,又生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向多方面發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了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
三、通過實際體驗實現思維的遷移。
很多老師都在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了。的確,現在孩子都在學習死知識,他們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他們過的是一種假生活。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創造一些實際的體驗,促進學生思維的遷移。課題組陳老師在教學仁愛教材八年級下學期Unit 7 Food Festival時,在班級開展美食節活動,每位學生自帶食物,自制說明,練習訂餐、購物的對話,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又進行了知識的整合,實現了學生思維的遷移,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多想辦法,多創條件,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豐富的英語知識中得到成長與發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英語應用能力,滿足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
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2019年度河南省中小學”以分級閱讀促進中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專項課題《以英語閱讀提升初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FJYD1904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