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東臺市梁垛鎮農業農村局,江蘇 東臺 224214)
東臺市梁垛鎮為推進池塘生態化改造及尾水綜合治理,選擇該鎮興鶴村連片216畝養殖池塘作為試點,2021年通過“三壩兩池”尾水設施處理后各項指標均達到排放凈化標準,在實施過程中該鎮依照實際水體水系,敢于創新,勤于探索,利用鋼結構做過濾壩,為本地區推廣池塘生態化改造提供了高標準、低成本、易操作、可復制的樣板范例。
該村地處里下河地區,地勢較低,21世紀初實施中低產田改造,有標準化池塘8個,周邊有生產河、老河50畝,水源良好,主養品種為銀鯽,畝產在750~1 000千克。由于追求高產量,忽視池塘生態化改造,魚病頻發,未經清塘、消毒處理的塘水直接排放,給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該水域鄰近泰東河(泰東河為供應全市自來水的主要水源),2021年列為東臺市池塘生態化改造重點推進督查項目。
“三壩”:首壩利用防洪閘(可電動升降),排水時關閉閘門可作攔水壩,中間建設鋼結構過濾壩,此壩為核心設施,末壩為溢水壩,高度略高于水面。“兩池”:兩池利用現有的生產河和老河水面計27.6畝,攔水壩至過濾壩之間設為沉淀池,過濾壩與溢水壩之間為凈化池。
過濾壩建設占總投資額的2/3以上,該地區過濾壩正常為磚混結構,先是兩邊打壩,抽去中間的水,打好基礎,再用磚頭和混凝土砌成留有空隙的過濾壩,這樣做費工費時,成本較高,易造成兩邊塌方和不穩定。該鎮創新思維,依照河形,用熱鍍鋅鋼管做成邊框,相距30厘米用鋼管再加固,用直徑3毫米、孔徑2厘米熱鍍鋅鋼管做欄。壩的寬度為1米,中間為長方體,兩邊為三角形,鄰近岸邊用磚混砌好,與河內鋼結構欄框連成整體。這樣既操作輕便,又結構牢固,與磚混結構相比可降低30%成本。再把火山石回填至過濾坎,可充分利用火山石過濾、吸附、降解凈化尾水。
尾水超標主要是總氮、總磷超標和溶氧不足,凈化措施主要以生物來吸收、轉化、降解。在河邊栽植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河中放置適度的浮萍等漂浮植物,塘底放養螺螄、河蚌等底棲動物,河中放養規格20尾/千克的花白鰱40尾/畝,搭配少量的雜食性鯽魚、鯉魚等,全方位利用動植物降解總氮、總磷,提高溶氧,是保證水質優化的常態化管理措施。
沉淀池主要作用是減少懸浮物,提高透明度。為起到凈化效果做到以下幾點:①把握好排水節奏。池塘3/4的上層水基本為清水,可正常排放,剩余的下層因靠近塘底,魚集中易帶動塘泥,渾濁度較高,需少量多次排放。②放置漂浮植物如浮萍等,河邊留有水花生,吸附懸濁物,但所占面積不能超過30%。③投放魚種。可投放40尾/畝的花白鰱,中下層魚禁放,防止翻動河底,增加渾濁物。
詳見表1。

表1 水樣檢測結果
池塘生態化改造是水產業健康發展的保證,高標準、低成本是池塘生態化改造全面推廣實施的前提,過濾壩是生態化改造的核心設施,也是投資的重點。經過實踐,使用鋼結構過濾壩有以下優點:①可集中生產,再應用各地。該壩是由4~5個單個鋼結構框架分組放至河中,再組合成整體,每組框架100~150千克,便于移動運輸,安裝簡便,在同一地區可由專業廠家生產,根據不同水體河形集中定制生產,再到各尾水處置點設置安裝。②工效時間短,可全天候施工。如用磚混結構做過濾壩,兩頭打壩中間抽水,遇到惡劣天氣誤工誤時,甚至前功盡棄,用鋼結構可根據需求隨時實施,安裝時間不到1周。③成本低,抗力強。因批量生產,構件可將達標的廢舊鋼管再利用,每個過濾壩成本可降至2萬元左右,各個組合框架用工業連環鏈固定形成整體,增加抵抗水流和天然災害的能力。④效果好。用鋼網做成的網,網目較小,比磚混結構間隙大得多,需過濾的水與火山石直接接觸面更大,吸附能力強,降解效果好,能起到較好的凈化效果。該尾水處理面積占養殖池塘總面積的12.8%,通過生物凈化基本達到尾水排放標準。如占比較小,建議用生物制劑和微孔增氧等措施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