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偉,朱新艷,朱信超,任文強,曹 瑞,曹衛清,朱芳明
(1.常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常熟 215500;2.常熟市支塘鎮農村工作局,江蘇 常熟 215531;3.江蘇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管理辦公室,江蘇 常熟 215550)
隨著高標準池塘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常熟地區現有池塘養殖面積9.02萬畝,其中90%為河蟹單養或蟹蝦混養。對于蟹蝦混養模式來說,大部分養殖戶選擇青蝦作為混養品種。2019年以前,套養青蝦畝增收可以達到1 000~2 000元,效益尚可。但近兩年,青蝦回捕率明顯降低,不少養殖戶反映回捕率在50%以下,也有不少養殖戶回捕率基本為零。為幫助廣大蟹農降低河蟹養殖風險,打造河蟹養殖池塘經濟效益新增長點。常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支塘鎮農村工作局,選擇支塘鎮八字橋村一示范戶池塘進行河蟹池塘套養南美白對蝦生態養殖試驗,取得了畝均效益超萬元的好成績,養殖效果和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現將案例總結如下。
池塘總面積50畝,劃分為10只塘口,其中3只扣蟹塘12畝、7只成蟹養殖塘38畝。塘口基本呈南北走向,坡比1∶3左右,塘底平整無環溝,底泥15厘米左右,鋪設黑膜+綠色聚乙烯網雙層護坡。2019年底進行高標準改造,打造獨立分開的進排水系統,增加了“三池兩壩”尾水凈化設施,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并循環利用。水源充足且水質良好,進水口采用80目網袋過濾,防止野雜魚及敵害生物進入蟹塘,采用PVC短管自行調節最高水位。安裝了微孔底增氧系統,畝均功率0.3千瓦,每只塘口再配備水車式增氧機1臺。塘口四周防逃、防盜設施齊全。
1.干塘曬塘 每年11月底河蟹銷售結束后即排干池水曬塘半個月以上,曬至塘底表面出現龜裂。由于曬塘時間較長,該案例中沒有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藥物清塘,降低了一定的風險。
2.肥水種草 12月底至翌年1月初,加水20厘米左右,使用肥水膏配合少量復合肥進行肥水。水草栽種選擇伊樂藻,從其他池塘移栽至準備好的塘口,水草距離增氧管50厘米以上,草垛直徑在5厘米以上,行距、株距分別為50厘米和30厘米左右,水草覆蓋率約50%,不宜太多。
3.投放螺螄 清明節前后一次性投放本地捕撈的鮮活螺螄,投放量為200千克/畝,5個塘口投放了螺螄,放養前用清水反復沖洗3~4次,避免外源性絲狀藻、病菌等通過螺螄帶入蟹塘。
1.蟹苗放養 1月中下旬,待水草生根發芽后即可投放扣蟹。選擇自行培育的規格整齊、附肢完整、活動力強、無病無傷的河蟹“長江2號”新品種扣蟹,放養密度1 100只/畝,規格70只/千克。蟹種下塘前用苗種浸泡液浸泡10分鐘,同時全池潑灑VC等抗應激藥物,降低因放養操作對扣蟹的損傷。
2.白對蝦苗放養 6月1日放養,經過5天以上充分淡化的南美白對蝦苗,畝放養量0.6萬尾,規格1~2厘米/尾,保證苗種不攜帶病菌。放養前3天使用氨基酸肥水精肥水,放養當天全池潑灑抗應激VC,放養時先將氧氣包放在蟹塘水里,待溫差小于2℃后,解開氧氣包將蝦苗倒進蟹塘。
1.河蟹投喂 全程基本采用商品全價配合顆粒飼料,蛋白質水平在42%以上,脂肪水平大于4%,水分小于10%。蟹種剛下塘時,由于氣溫較低,基本處于未開口狀態,此時每2~3天投喂1次,每畝250克左右,根據攝食情況酌情增減。一殼結束后,轉入正常投喂階段,根據河蟹規格及時更換大粒徑的飼料,投喂頻率為每天1次,時間在下午5點左右,高溫季節在下午6點以后投喂。至9月初,飼料投喂量基本增加到1.5千克/畝左右,此時要搭配少量冰魚和玉米一起投喂,冰魚投喂量1千克/畝,玉米投喂量從250克/畝增加到1千克/畝左右即可起捕上市。根據攝食情況、天氣、水質等酌情減少投喂,避免餌料浪費。
2.南美白對蝦投喂 蝦苗下塘后的1周內,每天除了正常投喂河蟹飼料外,還需額外增加南美白對蝦粉料。每天中午將粉料化水沿蟹塘周邊潑灑,選用南美白對蝦專用粉料,連續潑灑7天以上,此時南美白對蝦體長基本翻倍,可轉入常規投喂階段,適當增加河蟹飼料投喂量即可,無須額外對南美白對蝦進行投喂。
1.水質調控 養殖前期水位維持在30厘米,然后逐步加水提高水位,養殖中期及高溫期水位控制在80厘米即可,只要水草管理得當,河蟹就能夠安然度過高溫期,后期逐步降低水位至60厘米。全程不換水,只補水,后期養殖尾水排放至凈化區中。每15天左右使用1次“綠博士+黑金剛”肥水,主要成分為藻種、光合細菌、生物肥以及乳酸菌等。南美白對蝦苗下塘前要增加肥水次數,補充小球藻、綠藻等,適當降低水體透明度。定期使用生物菌改底,有效成分主要為腐植酸鈉和有益菌,高溫期和投喂量大的時間段可縮短使用頻率至10天1次,盡量保證塘底清爽。5月開始,晚上喂好飼料之后開啟增氧機,至第2天上午8點多關機,遇大雨、高溫等極端天氣可適當延長開機時間。
2.水草管護 水草種植前要使用復合肥250克/畝,同時也可使用“壯草生根肥”等產品促進水草生根成活。全年共打草頭2次,5月和7月各1次,然后使用“生根長葉寶”等保草類藥物促進伊樂藻萌發新芽,保持水草活力。高溫期間水草覆蓋率控制在60%,增開水車式增氧機促進池水微流動,增加水體溶氧量。
3.疾病防控 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行疾病防控,全年共使用“纖蟲凈”等殺蟲類藥物2次,殺滅河蟹體表寄生類纖毛蟲,在河蟹1殼前使用1次,5殼前再使用1次。定期拌服復合維生素、免疫多糖以及益生菌等免疫增強劑,連用5~7天,預防河蟹腸炎。河蟹蛻殼期全池潑灑離子鈣,防止河蟹蛻殼不遂。由于預防措施得當,整個養殖周期未出現發病情況。
4.日常巡查 加強日常巡查工作,每天早晨巡視塘口1周,查看食臺飼料剩余情況,酌情進行增減。查看水體肥度,謀劃下一次肥水時間。查看塘堤、防逃板等是否有破損,并及時修補,防止河蟹出逃。
1.南美白對蝦起捕 經3個多月的養殖,南美白對蝦到國慶節前后可以達到40尾/千克的規格,要及時起捕上市出售。采用地籠網抓捕,優先捕捉深水處的蝦,平均每小時收籠1次,根據需要多次捕撈至銷售完畢。
2.河蟹起捕 10月上旬開始捕蟹上市,采用地籠網抓捕,按銷售需求和市場價格決定捕撈量,至12月上旬基本銷售結束。
1.產量及規格 南美白對蝦共捕撈1 284.4千克,按38畝成蟹塘核算,畝均產33.8千克,平均規格為44只/千克。河蟹共捕撈5 434千克,畝均產143千克,其中雌蟹平均205克/只,雄蟹平均260克/只。有部分河蟹是以種蟹的形式出售,其中250克/只的雌蟹售價為90元/只、350克/只的雄蟹售價為120元/只,種蟹畝產20千克左右。
2.效益分析 投入與產出情況見表1、表2。從表1中可以看出,畝均生產成本為8 294元,成蟹養殖過程中,成本投入主要可以劃分成塘口租金、苗種、飼料、投入品等9大類,其中苗種和飼料投入所占比例較高,超過了63%。本例中示范戶自己從事生產勞動,未統計其人員工資成本。從表2可知,38畝成蟹塘總產值834 515.2元,畝產值21 960.9元,實現畝均純利潤13 666.9元,投入與產出比1∶2.65,總體效益可觀。

表1 成蟹池畝均成本投入統計

表2 成蟹池收益情況統計
南美白對蝦喜偏肥的水體,故蝦苗下塘前應充分做好肥水培藻工作,要求水質良好且各項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推薦此時水色調整至淡綠色、黃褐色為佳,透明度10~20厘米為宜。
養殖過程中基本沒有對南美白對蝦進行額外投喂,管理上相對輕松,但飼料系數偏高,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菌、復合維生素等產品,調節河蟹腸道菌群,增加餌料轉化率,進一步降低飼料系數。
南美白對蝦銷售應盡量提前,9月1日即可起捕銷售,9月中旬應盡可能銷售結束,避免對9月后中秋、國慶雙節河蟹上市銷售造成影響。
南美白對蝦捕撈時地籠要放在深水處,淺灘處南美白對蝦不進地籠,地籠放在深水處1小時左右即可起捕,要避免時間太長、地籠中蝦太多造成缺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