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軍,黃 濱,銀旭紅,王海華,夏前征,金 武,李燕華,馬本賀,張 昊,陳詩偉
(1.江西省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江西 南昌 330069;2.江西省農業技術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3.上饒市廣豐區農業農村局,江西 上饒 334600;4.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39;5.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1)
中華圓田螺食性雜,在水溫15℃以上開始活動與攝食,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細菌和有機碎屑等,且多在夜間活動,最適生長溫度為20~27℃。30℃以上時,田螺會停止攝食,群集于陰涼處或潛入泥土中避暑。近年來,隨著水域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化肥、農藥的使用,野生田螺資源日益減少,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與之相反的是市場對田螺的需求卻不斷增加,開展田螺養殖市場前景廣闊。稻螺綜合種養是一種將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可實現“一田兩用、一水兩用、一季雙收”的效果,具有穩糧、增漁、節地等優點,是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以稻螺綜合種養為基礎,2021年在貴溪開展了研究與試驗示范,旨在對田螺生態養殖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
2021年3月,從市場收購規格30~40只/千克的中華圓田螺作為種螺,以色澤淡褐、殼薄、體圓、個大尾鈍、螺殼無破損、厴片蓋完整、活力強的田螺為主。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強、田底肥而不淤、周圍沒有污染的稻田作為稻螺綜合種養示范基地,一般以10畝為1個綜合種養單元,建立示范面積400畝。
(1)溝坑開挖。在稻田內開挖“十”或“井”字形溝,溝的深和寬均為0.3~0.4米。另外,在靠近田埂邊還需開挖深度0.6~0.8米集螺坑,可設置1個或多個,但總面積不超過稻田面積的10%。
(2)加固田埂。利用稻田開挖溝坑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種養單元外圍田埂,夯打結實,以防滲漏倒塌。田埂高于田面0.6~0.8米,頂部寬0.4~0.5米,坡比小于1∶1。同時在主干道到田頭留3米寬機耕道(下面鋪設直徑0.8米的涵管兩根),便于收割機下田作業。
(3)進排水管布置。每個種養單元采用PVC管設置獨立的進排水系統,進排水口分別位于稻田兩端的對角線上。進水管道建在稻田埂上,直徑為160~200毫米,并在其終端安裝80目的長形網袋過濾掉敵害生物。排水管埋于溝的最底部,直徑為160~200毫米,并穿過外圍田埂接入養殖區的總排水渠。排水管安裝40目的防逃網罩。
田螺放養前7天,用生石灰50~75千克/畝或漂白粉20千克/畝帶水(10~20厘米)清田消毒。稻田堆肥用雞糞、切細的稻草和碳酸鈣夾層堆積,雞糞與稻草之比為3∶1,堆肥量為200千克/畝;碳酸鈣的量以土壤的酸堿度為基礎而定,保持酸堿度為中性。同一稻田放養種螺的規格應一致,規格30~40只/千克;放養時間為3月底、4月初,密度200千克/畝。
選用“贛晚秈923”“65002”等一季晚稻,在6月中下旬進行人工栽培。人工移栽時,采取寬行窄株與邊行密植相結合的方法。行距25~30厘米,株距13~15厘米,每畝種植1.6萬~1.8萬穴。
(1)施肥。田螺的餌料主要為土壤中的微生物、底棲硅藻等天然餌料,每周投喂1次精飼料(米糠、豆餅各50%),投喂量是田螺重量的3%。定期漚制堆肥作為補充,用量100~150千克/畝。同時,根據稻苗生長情況,施以有機肥、復合肥,不能施用碳酸氫銨。
(2)水質調節。稻螺綜合種養要經常加注新水來調節水質,水深保持在30厘米以上,pH在5.5~7.5。繁殖季節保持稻田微流水,高溫季節采取流水,水深60厘米以上養殖效果更好。
(3)病害防治。稻螺綜合種養過程中,田螺除缺鈣軟厴、螺殼生長不良外,一般無其他疾病。預防螞蟥偷食田螺,可投入新鮮豬血誘捕螞蟥,兩小時后用網兜捕撈,如此反復便可將螞蟥大量消滅;每5天換1次水,高溫天氣每半個月用生石灰10千克/畝化水潑灑,防止水質腐敗。種養過程中禁用除草劑,可通過調節水位防治草害,雜草過多時采取人工方式除草。病蟲害防控以生物及物理方法為主,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確需采用化學藥物防治時,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降低藥物濃度,并盡量避免藥液灑到田水中。
(4)日常管理。堅持早、晚巡視,防止出現稻田缺水或田螺逃逸,預防鴨、蛇、鼠、鳥、螞蟥等進入稻田內捕食田螺;適時向稻田中潑灑生石灰或磷酸二氫鈣,消除田螺缺鈣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防“洪、逃、旱、害、盜”等工作。
田螺卵胎生,每年的春秋是繁殖高峰期,3月初投放后,每只母螺可產小螺200只。試驗過程中,每月定期檢測田螺的生長情況(表1)。從表1可知,10月底每平方米稻田可生產田螺1 125克左右,平均規格達28.7克/只,增長近29倍。

表1 田螺生長情況
試驗結束后,對稻螺綜合種養田塊進行測產,畝產田螺750千克,規格平均達28.7克/只,成活率90%以上,田螺按10元/千克計算,畝均產值7 500元;畝產水稻400千克,稻谷按2.4元/千克計算,產值960元;合計產值8 460元??鄢韭菥C合種養生產成本4 500元(表2),稻螺綜合種養平均效益3 960元/畝。
稻螺綜合種養是一種將水稻種植和水產養殖有機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具有穩糧、增收、節地等優點,是促進鄉村振興、實現漁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可在平原低洼田地區進行推廣應用。
稻螺綜合種養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做到勤換水,防止田螺缺氧,高溫天氣稻田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二是定期用生石灰消毒,防止田螺缺鈣,定期施用發酵有機肥,保持肥力,促進稻螺生長,降低種養成本;三是防好螞蟥、老鼠、魚等天敵,尤其要防控好福壽螺,以免成災;四是解決好曬田與田螺之間的矛盾,可用殺蟲燈解決蟲害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