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驍,張 煜,關文志,樓 寶,黃福勇,何中央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2;2.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杭州 310023)
鱖是我國優質名貴魚,生性兇猛,以小型魚蝦為餌料,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較強等特點。隨著人民對鱖的需求量逐漸上升,養殖規模也在快速擴大,目前鱖養殖過程中主要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應對疾病,采用科學高效的養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鱖的產量,也是減少魚病發生的常用手段。本文根據鱖的養殖現狀和筆者的實踐,對如何科學養殖鱖商品魚和病害防治進行了總結。
鱖養殖池塘為長方形,面積3~5畝,水深1.5~2.0米,沙泥質底,淤泥厚度15~20厘米。池塘每年均需在年初進行清塘,池水排放后曬塘至少3天以上,并輔助人工翻土。合理使用生石灰和土壤氧化劑,修復池塘土壤有助于鱖高效養殖。
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鱖苗種的成活和成魚的健康。鱖對水質要求較高,每天需注入適量新水,確保水質清新。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水質監測,加強培水工作,增加水體中的微量元素,提高水體中浮游植物含量,增加產氧能力,提高水體溶氧。池塘應根據養殖量合理配備增氧機,充足的溶氧有利于提高鱖的免疫力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近年來工廠化養殖模式與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的采用很好地解決了養殖污染的問題,為商品鱖高效養殖提供了助力。
5~8厘米的苗種,池塘養殖可放1 000尾/畝左右、跑道養殖和網箱養殖可放100~150尾/米3、循環水養殖可放200~300尾/米3。苗種的免疫工作一般在下塘前進行,這樣可確保鱖的生長速度快、大小均一。養殖戶需要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在養殖病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處理,盡量控制病害的影響和傳播。
當前養殖未馴化鱖的餌料主要為活餌料魚,餌料魚養殖過程中要合理施肥,促使其健康快速生長。餌料魚的品質和產量對鱖養殖起到決定作用,配套好的餌料魚才能促進鱖高質高產。餌料魚應該嚴格消毒,也需要做好魚病防控工作,定期檢查寄生蟲等情況。
通過有效的馴食方法,鱖也可以攝食人工飼料。馴食后使用的人工飼料主要包括軟顆粒飼料與膨化飼料兩種。鱖人工飼料中魚粉是主要蛋白質源,一般選用進口白魚粉,發酵豆粕及大豆濃縮蛋白亦可作為適用的植物蛋白源;主要脂肪源為海水魚油。此外,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礦物質、膽汁酸、牛磺酸、硫辛酸等也可以起到保肝護膽、提高飼料效率的作用。

鱖是肉食性兇猛魚,一般以活魚蝦為餌料。在餌料魚投喂時要堅持“少食多餐”原則,依照氣候、水溫、水質等綜合情況合理投喂。投喂餌料魚數量要根據池塘中鱖數量和餌料魚數量進行調整,如發現鱖追捕餌料魚,水花變大,水聲大,則表明池中餌料魚不足。鱖養殖池塘由于常會有餌料魚進入,因此需要牢抓魚病防治。餌料魚在投喂前需用3%~5%食鹽水浸泡15分鐘進行消毒處理,平時也可選用溫和的中草藥定期對鱖養殖池塘潑灑預防,養殖中后期,可選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對養殖池塘消毒預防。
2021年5月,一戶養殖的商品鱖出現攝食量減少的現象,該養殖戶使用了聚維酮碘進行消毒,不見明顯好轉,隨后死亡量增加,病魚體表潰爛,部分病鱖下頜和鰭條也出現潰爛。池塘面積為10畝,畝放養體長3.5厘米以上的鱖魚苗1 500尾,水深1.5~2米。水溫為28℃、氨氮0.9毫克/升、pH為7.2、亞硝酸鹽0.02毫克/升、溶氧3.8毫克/升。
筆者發現病魚體表出現不同程度的潰爛,嚴重的病魚鰓蓋外緣、下頜和鰭條也出現潰爛,甚至出現肌肉深層潰爛,在鰭條基部和尾柄等部位出現充血現象;少量病魚眼球突出,魚體色變黑,鰓絲發白。對病魚進行解剖,可見病鱖有少量腹水,肝臟發白缺血并有出血點,脾臟和腎臟肥腫,腸壁充血或出血,腸內充滿黃色黏稠物。組織切片結果顯示病鱖肝、脾和腎組織嚴重壞死。隨后對樣品進行PCR檢測,最終根據臨床癥狀觀察、流行特點分析、病理切片,結合PCR病毒檢測,初步診斷該病由虹彩病毒引起。
虹彩病毒病對苗種的危害較大,發病魚規格在3.5~8厘米,甚至有的病魚全長在10厘米。該苗種規格較大,在原養殖場地可能已經經歷了培育期,不能確定是否由于親本攜帶病毒而傳播。在苗種長途運輸中,溫度過低的水體和高密度的環境會導致鱖的強烈應激,魚體質下降也是發病的誘發因素。5月以來,嘉興地區天氣多變、溫度不穩定、水體溶氧低,在魚的抵抗力下降和水質不穩定的共同作用下導致了此次疾病的暴發。
首先撈出死魚,對其進行深埋處理,清理魚塘周邊,減少污染源,并停食5天,每天換水1/3;其次使用增氧顆粒250克/畝、腐植酸鈉1千克/畝進行全塘遍撒,每天曝氣7小時左右;第3天使用強氯精250克/畝、第5天使用復合碘300毫升/畝進行全塘潑灑消毒;最后使用水產用氟苯尼考粉+鹽酸多西環素粉+維生素C+黃芪免疫多糖投喂,連續投喂兩個療程,每個療程7天。
鱖虹彩病毒病常發生在鱖養殖集中區,尤其是在廣東、福建等地,主要危害250克/尾以下的鱖,并且死亡率高,較難處理。每年5-9月為該病高發期,發病水溫一般在24~35℃。
養殖技術的提升使得鱖養殖產量和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養殖經濟效益逐步提升。筆者建議養殖戶依據自己的養殖條件合理地選擇養殖模式,不斷總結養殖經驗,實現養殖商品鱖的高產。另外要積極做好魚病防治工作,優化水質,提高鱖抵抗力,減少鱖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