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彥峰,蘇志星,王孝杉,蔣科技,彭士明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東海與遠洋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90)
六斑刺鲀是一種具有重要開發潛力的品種,本研究針對野生六斑刺鲀親魚捕獲后馴養難度高、人工繁殖技術不成熟導致性腺發育緩慢及孵化率低的問題,開展了野生六斑刺鲀的誘導馴養、性腺發育營養強化以及孵化技術的對比實驗,以期提高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率,為完善六斑刺鲀苗種繁育提供參考資料。
六斑刺鲀來自海南潭門港,收購時挑選體表無傷、鰭條完整、應激狀態下能迅速潛逃、舉刺或鼓氣的個體,平均體長(23.3±1.0)厘米、平均體重(858.0±98.1)克/尾。運回實驗基地后先用2毫克/升的甲醛(淡水)浸泡10分鐘,再放入兩口32米3水體的水泥池中進行5天的適應性暫養。暫養水溫(28±2)℃、鹽度33.0±0.5、pH 8.2~8.3,24小時不間斷充氣,采用黑暗沉淀加沙濾的同溫度和同鹽度潔凈海水、每天更換400%潔凈海水的方式保持水質穩定。兩口池中各放80尾。
(1)馴化攝食。將六斑刺鲀適應性暫養結束后的兩口池分別設為實驗組A-Ⅰ和對照組B-Ⅰ,剔除活動狀態不好的個體,A-Ⅰ池中保留60尾待馴化的野生六斑刺鲀,另再放入10尾體重與野生刺鲀體重相近的全人工繁育得到的子二代刺鲀;B-Ⅰ組留待馴化的野生六斑刺鲀為70尾。根據以往野生刺鲀馴化時間設定本實驗為14天。兩組均按飽食投喂的方法每天投喂2次,全部投喂冰鮮魚和蝦,將雜魚和蝦根據六斑刺鲀的口裂大小切割成塊投喂。投喂后60分鐘將池底殘餌和糞便用虹吸法處理掉,水質控制與馴化暫養期間相同。每天觀察記錄A、B兩組魚的初次開口攝食時間、全部個體開口攝食時間、實驗結束時兩組魚各自的攝食量、魚活動狀況。
(2)性腺發育的營養強化。強化添加劑主要成分包括烏賊內臟粉30%、列壸藻粉20%、海洋酵母20%、復合維生素5%、維生素E醋酸酯5%、大豆卵磷脂10%和南極磷蝦粉10%,其中復合維生素(毫克/克混合物)由維生素B12.5、維生素B210、維生素C 20、泛酸鈣25、煙酸37.5、維生素B62.5、葉酸0.75、肌醇100、維生素K 2、維生素A 1、維生素D 0.002 5、生物素0.25、維生素B120.05加纖維素填充到1克而成。添加劑按投喂量的5%添加,將強化添加劑按每粒膠囊3克的量添裝到藥用膠囊中,將膠囊放置在4℃冰箱中冷藏備用。
馴食實驗結束后將兩組中已經開口攝食的野生六斑刺鲀混合后再隨機分成2組,分別為實驗組A-Ⅱ和對照組B-Ⅱ,各60尾。實驗的環境條件同馴食實驗。投喂方法為:A-Ⅱ組在每次投喂前將添裝有強化添加劑的膠囊夾塞到飼料魚塊或蝦段中,投喂時保證80%的六斑刺鲀均攝食到2塊;B-Ⅱ組的飼料魚蝦中不添加強化添加劑,投喂數量與A組相當。實驗進行30天,管理方法與馴食實驗相同,每天觀察兩組魚的活動情況,實驗結束時在A、B兩組中分別隨機選取6~7尾解剖觀察性腺發育情況。記錄雌雄個體數、性腺外觀顏色、性腺成熟系數、雌魚的絕對懷卵量,將雄魚的游離精子稀釋1 000倍后用平板計數法計量精子濃度。計算公式為:
性腺指數(%)=性腺重/魚體重量×100;
絕對懷卵量=卵巢中樣品的卵粒數/樣品的重量×卵巢重。
A-Ⅰ組中子二代六斑刺鲀在實驗第1天下午就開始攝食,而A-Ⅰ組中的野生六斑刺鲀則在實驗開始的第2天下午投喂飼料后出現攝食個體,實驗第5天全部個體開始攝食,并在投喂飼料后所有個體能迅速游至投喂點,表現出爭食行為。實驗結束時平均每尾魚日攝食量達到55克,約占魚體重的6.5%。B-Ⅰ組中野生刺鲀在實驗第4天出現攝食,實驗開始后第9天全部個體出現攝食,所有個體出現爭食行為則是在第11天。實驗結束時平均每尾魚日攝食量為35克,約占魚體重的4.0%。混養子二代刺鲀的實驗組開食時間較沒有混養的對照組提前2天,全部個體開食的時間也比對照組提前4天。14天的實驗結束時,實驗組中平均每尾六斑刺鲀的攝食量較對照組多57%。
A-Ⅱ組取雌、雄魚分別為3尾和4尾。雌魚解剖后可見卵巢膨大,卵巢膜血管豐富清晰(圖1-a),卵巢重(161.8±31.3)克/個,性腺成熟系數達13.7%。剪開卵巢膜可見卵粒大部分游離(圖1-b),游離的卵直徑達到(1 537.2±36.1)微米,將游離的卵子堆聚在一起顏色呈淡黃色;雄魚解剖后可見精巢飽滿,外觀呈乳白色的橢圓形狀(圖1-c),平均精巢重(5.8±0.9)克/個,雄魚的性腺成熟系數為0.6%。劃破精巢后精液呈黏稠狀流出,且遇水即散開,精子濃度為(1.7±0.4)×109個/毫升。B-Ⅱ組取雌、雄魚各3尾。未經強化添加劑飼喂的雌魚卵巢與實驗前相比也明顯膨大,膜上血管豐富(圖1-d),3尾雌魚的卵巢平均重為(128.3±33.7)克,性腺成熟系數為10.7%。解剖卵巢時未見有游離的卵粒(圖1-e),經測量,卵徑為(1 401.5±87.7)微米;雄魚精巢外觀形狀與A-Ⅱ組中的情況相近(圖2-f),顏色較A-Ⅱ組中雄魚精巢略暗,精巢重僅(4.0±1.0)克/個,雄魚性腺成熟系數為0.4%。劃破精巢后大部分呈“面疙瘩”狀,少量呈黏稠狀流動,遇水不能立即散開,散開的精子濃度為(1.7±0.3)×109個/毫升。

圖1 添加強化劑飼喂后六斑刺鲀卵巢、精巢形態特征
六斑刺鲀為肉食性魚,在剛剛捕獲時野性較強,應激反應強烈,在人工養殖環境條件下通常不輕易攝食。本實驗通過在暫養池放入同種個體大小相近的子二代刺鲀,較對照組明顯提前了馴化開食時間達4天。在子二代六斑刺鲀的養殖過程中,飼料種類以藍圓鲹、玉筋魚、龍頭魚以及牡蠣等為主,本實驗馴化野生六斑刺鲀時直接投喂冰鮮雜魚蝦,省略了之前先投喂活餌再轉成冰鮮雜魚蝦的過程。類似的馴化開食方法在野生牙鲆的親魚培育中,也有采用已馴化好的牙鲆與野生牙鲆混養的方法以誘導野生牙鲆開口攝食。
親魚的性腺發育可以通過環境因子和飼料中營養物質的調控來達到促性腺發育的目的,如通過突然改變光周期和營養強化等方法誘導大菱鲆產卵。在研究環境因子對性腺發育促進作用的同時,飼料的營養強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魚在通過攝食獲取能量以滿足生長發育的同時,也對生殖過程中的性腺發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來源。性腺發育需要特殊的營養物質來強化,親魚營養對提高魚的生殖性能、卵子質量和仔稚魚生長與存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實驗在性腺發育的強化添加劑中除了大豆卵磷脂,同時還添加了烏賊內臟粉、列壸藻粉、海洋酵母和南極磷蝦粉等,這些原料中同樣包含了卵磷脂的成分。親魚發育需要飼料中有適量的卵磷脂。
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是親魚性腺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對親魚產卵效果、精卵質量和仔稚幼魚的生長發育都有顯著影響。本實驗采用的烏賊內臟粉、列壸藻粉和南極磷蝦粉等原料中富含DHA和EPA等高不飽和脂肪酸,保證了強化添加劑能滿足親魚性腺的發育,這可能是導致實驗組中六斑刺鲀卵巢絕對懷卵量與對照組形成顯著性差異(P<0.05)的原因之一。實驗組和對照組中的雄魚精巢重量、成熟系數和精子濃度雖然均未有顯著性差異,但精巢的性腺發育已達到Ⅴ期,且顏色呈現出乳白色,遇海水后散開更快,未見如對照組解剖后的“面疙瘩”狀。結果表明了強化添加劑還能有效地提高精巢的發育進程,從標準差值看實驗組較對照組更具有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