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莉莉
我在民進邢臺市委曾任秘書長,現任駐會副主委,與邢臺市政協在一個樓里辦公。由于工作關系,跟政協接觸較多。從初識到熟悉到融入,市政協見證了我的成長。
融入政協工作是在2002年初,我作為工作人員去政協全會幫忙。5 天的時間見證了政協高效、嚴謹的工作作風,領略了政協領導們平易近人、春風化雨的領導藝術,感受到了政協機關工作人員的真誠、坦率和友愛,看到了政協委員們各抒己見、共商家鄉發展大計的履職風采,使我對政協的工作性質、職能逐漸清晰。
熟悉政協是在2003年的秋天,根據文化藝術界會員的反映和呼聲,民進邢臺市委把我市創建和申報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了重點課題,并組織文化藝術界專家組成調研組開展了系列調研活動,最終形成市政協大會發言材料《我市創建、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缺失與對策》,在2004 年市政協十屆二次全會上,劉樹人主委代表民進市委第一個發言,產生了強烈反響和共鳴,時任市長張洪義當即對發言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辦理。這個發言材料還被轉化成5 個集體提案提交市政協,其中《我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建議之一:加強對申報工作的領導》被市政協選為重點提案,進行了重點督辦。市政府于當年7 月召開第22 次常務會議,決定成立創建和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及辦公室,組織專門隊伍,具體負責申報工作,并撥付專門經費,2004 年底邢臺市就成功申報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這次調研不僅使我了解了調研的重要性,更看到了政協履職對工作的推動作用。之后,隨著我參與市政協組織的提案督辦、面復活動的增多,更深入了解了一份提案從立案到交辦到落實的過程,對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真正涵義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進一步融入政協是在我成為市政協委員之后。2013 年的春天,我作為邢臺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坐在嚴謹而隆重的全會會場里,當莊嚴的國歌奏響時,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之中,積極履行職責,反映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2014 年,聽到群眾反映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而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大多存在條件較差、服務功能單一,專業化、規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我經過深入調研,發現我市養老服務建設基礎還很薄弱,與老齡化程度、養老服務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亟待完善,于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撰寫了《關于發展我市養老服務業的建議》,此提案被市政協列為2015年度重點提案。提案交付后,市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對我市養老機構的投入,特別是加大了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并在規劃土地、資金投入和稅費減免等方面加大了落實力度,緩解了群眾需求。看到所提建議得到落實,心中那份自豪和喜悅難以言表。在我兩屆政協委員任期中,我提交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建議》《關于保障農村食品安全的建議》《關于改善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落后現狀的建議》等30 余件提案,其中不乏被確定為重點提案和優秀提案,而且件件都得到了采納落實,收到良好效果,我也多次被市政協評為優秀政協委員。
作為市政協委員,我還積極響應政協號召,參與“走千連萬,幫貧助困做奉獻”活動,每年到幫扶的學生家里送錢送物,了解困難和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履行政協委員的社會職責。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關注受災地區的需求,多次伸出援助之手。積極參加市政協組織的考察座談活動,針對全市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基礎設施、民生民本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盡一份綿薄之力。
政協是個大舞臺,培養我不斷提升素質,履行職責辦實事;政協是個平臺,引導我不斷開闊眼界,更好地發揮作用。雖然如今我已當選為市人大常委,但正是政協讓我明白了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政協促使我成長,也見證了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