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鈞
趙 佗
“南下干部”第一人
標簽
顧全大局
題記
趙佗燕趙子,南粵創(chuàng)輝煌。
歸漢識大體,中華一統(tǒng)疆。
趙佗(約前240—前137),秦朝鉅鹿郡東垣縣(今河北省正定縣)人。
趙佗原為秦朝將領(lǐng)。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qū)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lǐng)50 萬大軍平定嶺南。屠睢因為濫殺無辜,引起當?shù)厝说念B強反抗,被當?shù)厝藲⑺?。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一起率領(lǐng)大軍平定越地,經(jīng)過4 年努力,公元前214 年,嶺南劃進了大秦的版圖。
隨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設南海郡治,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 個縣,委趙佗任龍川縣令。趙佗采取“和輯漢越”方針,勸導士兵在當?shù)仞B(yǎng)兒育女,促進漢越同化;又上書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秦朝滅亡后,公元前203 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當?shù)貪h越兩族士民的擁戴下,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都城在番禺。公元前196 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quán)。次年,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趙佗努力協(xié)調(diào)各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積極吸取中原文化,引進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資料和生產(chǎn)技術(shù),促進了嶺南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穩(wěn)步發(fā)展,使嶺南人民安居樂業(yè)。從任囂、趙佗開始,嶺南有了城堡和文字。
漢高祖死后,呂后臨朝,開始和趙佗交惡,漢越矛盾激化。公元前180 年,呂后死后,漢文帝劉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的墓地,并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在丞相陳平的推薦下,任命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陸賈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被說服。趙佗理嶺南共82 年,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與發(fā)展。
毛澤東主席曾經(jīng)詼諧地稱趙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今正定縣以南的石家莊市新華區(qū)有趙陵鋪村建有“趙陀公園”,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