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研究院 劉慧波 陶勇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結合當前的發展形勢,我國應大力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加速交通基礎設施網、信息網與新能源網的融合發展,進而為深入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建設邁上新臺階提供堅實保障。
當前,我國推動“三網”融合發展,有利于增強交通基礎設施的資源利用效率和生產要素配置能力,有利于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帶動交通產業升級,有利于促進交通、建筑領域降碳,實現綠色發展,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
實現“三網”統一布局、協同發展和投建營一體化,不僅有助于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能強化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進高效發展。實現“三網”共建共享共用,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資源投入創造更多的經濟社會價值,形成全生命周期及高效率、高品質的產品供給。例如,通過集成高速公路網與光伏發電裝置、信息端口形成承載式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能實現全路網實時監控,并通過信息集成形成交通大數據;通過有效利用太陽能,滿足實時用電和電能轉換的需要,還能將光能轉換為熱能,實現融冰融雪,確保冬季行車安全。
推進綠色發展。一方面,實現“三網”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土地等資源集約化使用的需求,推動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基礎設施體系,實現資源與能源的循環利用、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能減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能耗,降低能源與交通行業的碳排放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確保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進而助力“3060”雙碳戰略目標盡快實現。
推進協調發展。當前,我國包括交通、信息和能源基礎設施在內的布局建設仍不協調,西部地區相對滯后。實現“三網”融合,可以將落后地區的可再生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推動形成“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
實現“三網”融合能夠有效拉動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國內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進而保證國內資金、供需和產業良性循環,使經濟實現新的增長。
催生消費需求?!叭W”融合將改變和健全基礎設施功能,改變傳統消費模式,形成新的消費需求和經濟增長點,有效催生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需求和潛力。
促進有效投資?!叭W”融合與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方向高度契合,未來將帶來大量的投資需求。此外,“三網”融合還有助于優化未來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率和收益率。
帶動產業升級。“三網”融合有助于促進傳統交通基建、能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朝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方向發展;有助于將“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跨產業集成優勢和數字化集群優勢,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和轉型升級,鞏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

2022年1月18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
推動“三網”融合不僅可以繼續強化我國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既有優勢,搶抓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機遇,還可以滿足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需要,最終形成“雙循環”相互促進和發展的新格局。
有利于我國的產品逐步向價值鏈前端延伸。目前,由于我國很多產品的價值創造能力不高,在全球競爭中仍處于價值鏈的中下游。在此背景下,推動“三網”加速融合可以搶抓新時代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充分釋放不同產業的協同效應,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前端延展,逐步奪取國際競爭和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有利于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交通、信息、能源是我國目前著力建設的重點領域,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叭W”融合能夠進一步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提升建設效率,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家間的合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暢通全球經濟循環體系。實現“三網”的互聯互通互用,將促成資本、人才、科技、產品和服務等要素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體系,重塑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推動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經濟格局。
目前,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能建”)和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安能”)3家央企已開始謀劃“三網”融合發展的相關工作。
中國電建在能源建設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具備提供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全產業鏈一體化集成服務、“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還具體承擔著國家部委在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規劃方面的職責。同時,依托突出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中國電建積極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滲透、拓展,同步強化產業信息化建設,推進產業數字化水平提升。
中國能建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全產業鏈綜合服務的能力。與中國電建一樣,中國能建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展的態勢不斷加快且成效明顯。近年來,中國能建與合作企業在太陽能熱發電、海上風電、清潔燃煤發電、智能電網、特高壓直流輸電、儲能、氫能利用、綜合能源等方面開展了600余項技術研究,通過技術引領,在新能源、智能電網、節能環保等領域積極開拓新業務,加快占領新市場。
中國安能自近年成立以來,陸續承擔了50余項國家大中型水利水電重點工程。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以及市政、房建等領域分別具有特級資質和一級資質;同時,在水下構筑物、隧洞橋梁、機場碼頭等特殊領域,具備建設和施工能力,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上具有專業化優勢。
總體上看,上述3家建筑企業均不同程度涉足“三網”建設,并各有專長。在信息建設方面,3家企業均長期聚焦工程建設領域,逐步加快企業管理和產業信息化能力建設,總體信息化水平相當。在新能源建設方面,上述3家建筑企業較其他央企更具優勢。其中,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均起源并扎根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已具備整合“三網”的基本能力,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儲能、用能和綜合能源技術研發等方面具有相對競爭優勢;中國安能在水利水電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則更具較強的專業優勢。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深耕“大交通”領域多年,逐步形成了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全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較其他3家企業更具專業化、綜合性和先發優勢。同時,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四家同類型企業中唯一一家交通強國試點企業,在行業站位和未來發展中具有比較優勢。

“三網”融合是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周敏 攝
基于上述分析,“三網”融合發展是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級形態,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趨勢,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綜合研判,建議相關中央企業加快提高現代綜合交通服務能力,率先實現“三網”有機融合發展。
深入研究相關中央企業交通基礎設施網、信息網和新能源網“三網”融合發展的可行性,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推進計劃、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
分業務、分領域、分層面深入開展研究論證,明確“三網”各層面有效對接、有機融合關鍵點,明確專項技術、路徑、運作模式的可行性,形成各產業推進“三網”融合發展的適應性實施方案。
立足并聚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各環節,加快推動相關企業與中國三峽、金風科技等新能源領域優勢企業,中國移動、華為等信息產業領域優勢企業及行業專精特新企業的多層面、多形式交流合作,整合相關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加快補齊能源網、補強信息網相關資源,形成可整合的、協同緊密的產業推進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