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陳利
巫溪至云陽至開州高速公路,是重慶市境內的一條剛剛全面進入施工階段的高速公路,起于巫溪縣城,經巫溪縣、云陽縣,止于開州區厚壩,設開州樞紐與城口至開縣高速相接,路線全長118.6公里,是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三環十八射多聯線”中的第三十三聯線,計劃于“十四五”期間建成通車。
通車后,巫云開高速將串聯起紅池壩、雪寶山、漢豐湖、龍缸、大寧古城、張飛廟等著名旅游景點并助推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極大改善巫溪、云陽、開州等沿線區縣300多萬人的交通出行條件;同時,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一區兩群”發展戰略,對加快萬開云板塊同城化、推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巫云開”,這個頗具神韻的名字,指的是路線全長約118.6公里的巫溪至云陽至開州高速公路(以下簡稱“巫云開高速”),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進入施工階段,計劃于2025年建成通車。屆時,巫溪至開州車程將由目前的兩個半小時縮短至1個半小時;從開州中心城區駕車到巫溪將節省半小時車程,去往紅池壩景區的車程也將縮短近1個小時。
翻開地圖,巫溪、云陽、開州三地間從未有高速公路通達,原因是云陽縣地形特征山高、谷深、坡陡,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內地下水與地表水資源發達,密布河流溪溝,在溶蝕與沉淀作用下,形成巍峨高山,將三地隔如參商。
巫云開高速共設有7個施工標段,其中B1、B2兩個標段位于云陽縣境內。B1標段工程全長16.1公里,起于巫溪縣朝陽鎮西側茄蘭村,止于云陽縣沙市鎮上茅坪,全線的7座大橋,以及5.1公里的朝陽特長隧道和4.2公里的丁家特長隧道,是整個巫云開高速項目的重點工程和控制性工程;B2標段工程全長17.67公里,全線包括橋梁19座,其中主線橋梁13座,互通及連接性橋梁6座,隧道3座,路基工程4公里。
開州主城區距離B1標段項目部400多公里,交通不便,開車要花費6個多小時。相對用時較短的方式是從開州乘1個多小時高鐵到萬州,再轉路上交通。
從萬州駕車出發到達云陽后,便由高速公路轉入省道305線,沿著長江支流湯溪河溯流北上,過江口、魚泉,達沙市后,一路盤山而行,道路越發狹窄,兩側山峰竦峙,水流湍急,向窗外望去,在強烈日照與大氣流動的共同作用下,水汽蒸騰形成云霧,環繞于群山之間,仿若仙境。行駛在延綿群山間,層巒疊嶂中,司機告訴筆者:“我們要走完整條山路,才能到項目部。”
翻山越嶺,抵達山路盡頭,位于鄉風淳樸的上壩鄉的巫云開高速B1標段項目部駐地駛入眼簾。放眼望去,這片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項目用地與來時的窮山惡水形成天壤之別。整齊劃一、色彩明亮的功能用房,干凈平坦、路標清晰的臨時用道,令人眼前一亮。

朝陽特長隧道

經數字加工成型的鋼筋籠
甫一跨出車門,“吹人舞袖回”之感頓生。凜冽寒風,折膠墮指,肆無忌憚地順著領口、褲管襲遍全身,讓人不由自主地瑟瑟發抖,可工地上卻呈現出一派緊張忙碌、熱火朝天的景象。“我們干起活來,雙手就閑不下來,來回穿梭在鋼筋之間,就不覺得冷了。”說起近期的氣溫,一位建筑工人說,考慮到施工需要依仗手指的靈活性,不到凍得受不了,他一般不會佩戴手套。即便是戴,也不能選擇材質太厚的手套,否則會影響正常施工進度。

鋼筋智慧生產中心
作為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三環十八射多聯線”中的第三十三聯線,巫云開高速按照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準建設,于2021年1月18日10時30分正式開工,全線有橋梁86座、隧道21座,橋隧比達60%,是目前重慶建設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之一。截至目前,整個項目共完成投資15.39億元,占總投資的6.9%;鋼筋智慧生產中心建成率超過73%;13座施工便橋已經完成90%;86座橋梁和21座隧道正加緊推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鳳凰特大橋、雙河口特大橋等10座橋梁已全面動工,開工率達12%;朝陽特長隧道、丁家特長隧道等11座隧道已全面動工,開工率達52%;文峰互通、紅池壩服務區、江口互通、雙龍互通、金峰互通及多個路基段落已開始軟基、涵洞、抗滑樁及邊坡防護施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巫云開高速全線快速、安全、高質量推進的過程中,堅強的電力保障必不可少。據介紹,巫云開高速建設采取電力專線總承包方式,從2021年8月正式開工以來,采用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歷經4個月時間,已于同年底基本完工。
作為巫云開高速項目的重要基礎工程,電力專線承建方將輸變電設施建設在了蜿蜒逶迤、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大巴山脈中。工程建設35千伏變電站3座,架設電桿1488根、鐵塔30基、10至35千伏線路169.5千米。整體工程地勢險要、地形復雜、地質落差大,山體多為堅硬的金剛巖石,施工難度大。
“在勘察設計和施工建設過程中,最大的難題還是無路可走,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披荊斬棘、排除路障。”項目負責人說,在運輸電桿、塔材過程中,電力工人除投入大型機械和掘坑機器設備外,還不可避免要靠人力、物力搬運電桿、塔材等物資。
電力保障減少了涵隧施工的后顧之憂。2021年10月,長興隧道右洞正式進洞施工,拉開了巫云開高速全線建設的序幕。在克服前期地形復雜、施工便道彎曲、物資運輸不便等重重困難后,長興隧道進入了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連接開州區金峰鎮和云陽縣雙龍鎮的長興隧道全長3951米,是巫云開高速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據了解,整條隧道中,進口端山坡巖層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長興隧道圍巖主要為粉砂質泥巖及砂巖,洞口的圍巖等級最高,安全風險最大。經過反復勘查,施工方科學組織、制定合理的進洞施工方案,逐步推動項目建設。
據施工方介紹,超前錨桿能支護掘進進尺范圍內拱部上方,可有效約束圍巖在爆破后的一定時間內不發生松弛坍塌。開挖后,需及時進行噴錨支護,以確保施工安全。
目前,B1與B2標段全部隧道均已順利完成進洞施工。B1標段負責人表示,作為巫云開高速的重點工程和控制性工程——朝陽特長隧道下一步將加大施工力量,克服大型巖溶地下暗河、高瓦斯、滑坡、巖溶、高應力巖爆等諸多不良地質影響,推進隧道快速、安全、高質量施工。

“滋滋”“轟隆轟隆”在B1標段數字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聲和鋼材加工聲不絕于耳。在偌大且明亮的車間內,工人們正頭頂安全帽,臉戴濾光罩,專心致志地進行鋼材焊接;車間中央,智能化、數控化的鋼筋加工設備正在悉數運行。

鋼筋智慧生產中心內部場景
鋼筋網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高速公路建設中需求量極大,是橋隧、路基等工程的“必須品”。據介紹,蓋梁和拱架焊接機器人、鋼筋籠滾焊機、鋼筋鋸切套絲生產線、調直切斷彎曲一體機、小導管生產線、自動化連接板生產線、鋼筋網焊接生產線……中心車間內目前擁有20余臺套用于鋼筋加工的智能化、數控化機械設備。以數控立式鋼筋彎曲設備為例,一臺可替代22名工人的工作量,實施雙向數控移動彎曲后,產量可達傳統加工設備的10倍以上。
除數字加工車間外,巫云開高速全線以數字化為主導,重點建設鋼筋加工廠、混凝土拌和站、預制梁廠、工地試驗室等設施,打造以隧道品質提升、長壽命路面施工、高邊坡安全監測、生態環保監測等八大目標為重點的“智慧工地”建設示范點。全線以“兩區三中心”高標準統一規劃建設,“兩區”即工作區和生活區,“三中心”即建設鋼筋智慧生產中心,實現鋼筋超市倉儲式管理;建設混凝土智慧生產中心,提升混凝土質量穩定水平;建設預制構件智慧生產中心和標準小構件集中加工配送中心,提高建設標準化、裝配化水平。
作為重慶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巫云開高速立項之初就將科技創新視為建設根本,并廣泛應用“四新”技術。
通過搭建以“BIM+GIS”技術為基礎的項目綜合管理平臺,巫云開高速的項目管理、調度、運行實現了“一屏觀全局,一網管全線”。從項目合同簽訂,到工程進度、變更、計量支付,再到質量安全管理、辦公資料收集整理、電子檔案管理,各參建單位可在項目綜合管理平臺上完成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

勞務產業園

鋼筋數字加工廠的工人正在加工制件鋼筋籠
管理中,各承建單位積極推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建設新模式,大力應用標準化安全防護設施和施工現場安全智慧用電系統,提高項目建設和施工的安全水平。同時,通過建立“網格化”安全管理責任,利用智能安全帽、巡航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巫云開高速實現了日常巡檢智能化、安全教育多元化、監管方式現代化。
基于獨特的地質地貌條件,巫云開高速項目自開工伊始,便大力探索山區有限資源條件下的車、路、云一體化建設,為實現通車后的全面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提供基礎保障。建設過程中,項目方先后應用北斗衛星導航、高速無線通信、先進傳感、移動互聯、智能控制等新技術;利用服務區探索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自動駕駛配套設施等智慧高速公路建設內容;利用部分區段建設貨運車輛智能管控系統和基礎設施,實現貨運車輛智能化管理;建立全壽命期數字檔案,建設數字化交通基礎設施示范段等。
云端之上,開山修路。建設者們用經霜傲雪的勇氣、晝夜不輟的辛勤、穿山破壁的毅力、思深憂遠的睿智,正一步一步改寫著巫溪、云陽、開州三地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路通才能民豐,或許,巫云開高速這個名字并非巧合,它正是一條即將沖破阻礙地方發展烏云的光明之路,引領巫溪、云陽、開州三地沿線300多萬居民奔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