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明 李承宇
“莫斯科大地上,唯見克里姆林宮高聳;克里姆林宮上,唯見遙遙蒼穹。”這是俄羅斯人形容克里姆林宮的諺語。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克里姆林宮里的伊凡大鐘塔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筑。
克里姆林宮的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羅斯、巴洛克、希臘和羅馬等不同風格,高大堅固的圍墻、各式各樣的塔樓、林立的教堂、輝煌的殿宇……布局和諧,氣勢磅礴,構成了一個無比壯美的藝術建筑群和文化古跡寶庫。1990年,克里姆林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克里姆林宮始建于1156年,坐落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東北與著名的紅場相連,占地面積約27.5萬平方米,由眾多教堂、宮殿、廣場、塔樓和花園等組成,是俄羅斯的國家象征。
克里姆林宮的景點地圖
大克里姆林宮
大克里姆林宮包括三個主要建筑:中央宮、特里姆宮和多棱宮。
大克里姆林宮俯視圖
大禮堂和特羅伊茨卡亞塔
中央宮
中央宮建于14世紀,風格仿照了古典俄羅斯建筑。這里曾是沙皇的皇宮,現在是政府的辦公地點。
建筑朝向莫斯科河方向,樓上有露臺,內部面積約2.5萬平方米。從表面看似乎是三層建筑,但實際上是兩層樓,二層有兩套窗戶,內部大廳也更高挑、更透亮。
宮殿外墻是黃白色調,裝飾著各種花紋、圖案以及浮雕,中間是一個13米高的紫銅圓頂,上面立著旗桿,節假日會升起國旗。
中央宮的大廳讓人印象深刻——安德烈夫斯基大廳里有沙皇寶座,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大廳寬敞明亮,金碧輝煌,現用于政府接待外賓及舉行儀式慶典的場所,總統的就職典禮也是在這里舉行。弗拉基米爾斯基大廳、亞歷山大洛夫斯基大廳、葉卡捷琳斯基廳等也同樣金碧輝煌。
大克里姆林宮
特里姆宮
特里姆宮曾是17世紀俄國沙皇的主要居所,它的名字來源于希臘語的“住所”。
特里姆宮
多棱宮
多棱宮
多棱宮是一座方形建筑,名字來自墻上的許多棱形刻飾。多棱宮是克里姆林宮內最古老的石造宮殿,面積460平方米,中間的一根巨柱擎起十字形穹隆,廳內布滿了壁畫。如今,這里被當作宴會廳使用。
大禮堂
大禮堂建于1961年,是克里姆林宮內最新的建筑,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白色烏拉爾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恢宏建筑,凝聚了現代建筑的特點和俄羅斯傳統建筑的風格。不過,大禮堂因其風格與克里姆林宮周圍的古老建筑不相協調,備受俄羅斯人的爭議。
大禮堂是俄羅斯舉行重要會議、節日慶典和頒獎授勛的地方,也是普通民眾欣賞芭蕾舞、聆聽音樂會和觀看時裝表演的場所。
兵工廠
兵工廠是一棟二層新古典主義的黃色建筑,始建于1702年,原是制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1720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兵工廠外圍展示著許多舊時作戰用的大炮和1812年衛國戰爭時繳獲的大炮。
兵工廠俯視圖
軍械庫
軍械庫
軍械庫建成于1851年,收藏著4000多件藏品,共有9個展廳,分別展示了金銀雕刻品、皇室珠寶、盔甲和武器、皇室服裝、皇家馬車等。著名的藏品包括沙皇的黃金鉆石皇冠和權杖、莫諾馬赫王冠等。
元老院
元老院也稱參議院,整體呈三角形,是一座三層新古典主義的黃色建筑,建于18世紀,曾是列寧的辦公室,現在是總統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元老院附近有條警示線,用來告知游客禁止靠近,如果游客誤闖禁區會被巡警鳴哨。
教堂廣場
教堂廣場上有四座主要的教堂,沙皇從出生、受洗禮,到結婚慶典、加冕典禮、死亡安葬,分別在這幾座教堂舉行儀式。
在教堂建筑群中,比較特別的建筑要數伊凡大鐘塔。鐘塔始建于1505年,兼具信號臺和瞭望塔的功能。1600年,鐘塔由3層增加到5層,總高達到81米,成為了克里姆林宮內最高的建筑。登入鐘塔之頂,莫斯科全景一覽無余。
不過,伊凡大鐘塔內并沒有大鐘,本該放入塔內的大鐘一直陳列在室外。大鐘是女皇安娜一世于1735年下令鑄造的,直徑6.6米,高6.14米,重達200多噸,鐘壁上鑄有精美的塑像和圖飾。這口鐘在敲第一下時就出現了裂痕,1737年,工匠修補大鐘時,克里姆林宮遭遇火災,用來滅火的冷水澆在炙熱的大鐘上,冷熱不均導致大鐘碎裂,碎片重達11.5噸。這口大鐘也變成了“世界上從未敲響的鐘”。
從未放過的沙皇炮
在十二使徒教堂西側,有一尊1586年生產的銅鑄大炮,也稱沙皇炮,炮身長5.34米,口徑89厘米,重40噸,空心球形生鐵彈重達2噸,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中最大的榴彈炮。但是,由于炮身過短,這門大炮一直沒有發射過,只被當成武力與科技的象征。
傳說,拿破侖曾想把它當作戰利品運回巴黎,但因太重而放棄了。大炮最初的木質炮架已被燒毀,目前的炮架以及放置一旁的4枚炮彈都是1835年重制的。
宮墻和塔樓
克里姆林宮由朱紅色的宮墻環繞,墻高14米,厚6米,周長2235米,20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宮墻上。
斯巴斯克塔
斯巴斯克塔
斯巴斯克塔建于1466年,總高71米,塔樓四面裝有直徑達6米的自鳴鐘,僅時針就有30多公斤重。俄羅斯國家的象征“克里姆林宮的鐘聲”就源于此。總統、政要和貴賓由塔樓下部的通道進出宮殿。這座塔樓是克里姆林宮最漂亮的塔樓,已成為莫斯科的標志之一。
圣尼古拉塔
圣尼古拉塔是克里姆林宮東墻上帶有直通通道的塔,登頂可以俯瞰紅場。據說這個塔樓厚厚的墻壁中修筑著一個秘密水井,當克里姆林宮遭到圍困時可以用來解圍。
圣尼古拉塔
特羅伊茨卡亞塔
特羅伊茨卡亞塔也稱三圣塔,建于1499年,高80米,是所有塔中最高的一座,為古代俄羅斯教堂建筑風格。塔下面的特羅伊茨克門是過去沙皇和軍隊凱旋時必經的大門,現在則是克里姆林宮的主入口。
三圣橋與庫塔菲亞塔
其他塔樓
庫塔菲亞塔建于1516年,高13.5米,是克里姆林宮所有塔樓中唯一一個沒有封頂的塔。
博羅維茨卡亞塔以博羅維茨基山命名,建于1366年,高54米。
莫斯科沃雷茨卡亞塔位于東南角,建于1488年,塔高46.2米,塔上建有許多炮口和槍口,守護著莫斯科河的渡口。
軍械塔位于最北端,建于1495年,高40米,塔底層有一處涌泉。
供水塔建于1488年,高61.85米,位于西南角。塔內有一口井可以供應用水,曾守護著涅格林納亞河,還有地下密道通往這條河。
沙皇塔建于1680年,是這里最小的塔,外形很可愛、很童話。
警鐘塔建于1495年,高38米,里面裝有大鐘,用于告知民眾有火災或其他不幸的事。里面的鐘現在展于軍械庫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