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張露
【摘? ? 要】滑縣作為河南省首批39個縣級融媒體改革試點縣之一,在融媒體中心體制機制、管理服務、業務創收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探索出以“三農”報道為中心,筑牢主流輿論陣地;搭建多元傳播平臺,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參與政府服務項目,拓寬業務增收渠道等建設經驗,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為基礎人口大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特色發展之路。當然也還存在體制機制改革不夠深入、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等諸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繼續改革完善。
【關鍵詞】滑縣;融媒體;新聞輿論;政務服務;業務創收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移動閱讀用戶社交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項目編號:20YJC870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郡縣治,天下安。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1]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整個社會溝通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橋梁紐帶作用。縣級融媒體中心是離老百姓最近的基層新聞媒體,是打通新聞宣傳、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的輿論主陣地。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新時代治國理政新舉措,是強化新聞輿論陣地、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大風險防范力度的有效方法。[2]從2018年開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滑縣作為河南省融媒體中心改革首批試點縣之一,搶抓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歷史機遇,按照“創全省一流、爭全國先進”的目標,持續把融媒體中心建設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作為構筑基層意識形態主陣地的有力抓手,作為“書記工程”列入縣委重要議事日程,順應發展大勢和群眾需求,創新發展運行模式,廣泛拓寬運營渠道,全力打造具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融媒傳播矩陣,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為基礎人口大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特色發展之路。
一、滑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基本情況
滑縣的媒體融合工作于2017年5月開始啟動,2018年5月全媒體機制正式運行,同年12月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是河南省首批39個縣級融媒體改革試點縣之一。滑縣融媒體中心以廣播電視臺為依托,整合了電視臺、電臺、政府網站、滑縣發布、手機報、手機臺、“兩微一端”等媒體資源。融媒體中心掛牌以后,縣財政撥付265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融媒體中心建設和發展,高規格建成了600平方米的融媒體調度指揮中心,全面實施采編播系統高清改造,及時與省平臺實現了完全對接。目前,滑縣融媒體中心為縣委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歸口縣委宣傳部管理,設總編室、采編部、制作部、新媒體部等14個部門。2019年3月21日,時任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蒞臨滑縣調研,對滑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在河南省“兩中心一平臺”建設片區座談會上稱贊滑縣融媒體中心是豫北地區做得最好的縣級媒體。2020年,滑縣融媒體中心先后被評為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基層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機構先進集體、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同年12月,順利通過河南省委宣傳部檢查驗收,被評為優秀等級。
中心成立以來,積極參與政務和社會服務,組織策劃各類大型活動,打通線上線下,發展關聯產業,參與各類商務推介、保險營銷、旅游發展、勞務中介、職業技能培訓和群眾性活動,進一步拓寬業務增收渠道,提升了影響力、競爭力和生存力。2020年,中心全年業務收入達到9500萬元。
二、滑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特色
(一)以“三農”報道為中心,筑牢主流輿論陣地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縣級融媒體是基層網絡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依托。[3]由此可見,建成基層主流輿論陣地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首要任務。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做好基層的新聞輿論引導工作,就必須發揮地域優勢和特色,結合黨和政府的重要方針政策,在新聞實踐中不斷生產優質內容。滑縣融媒體中心不斷深化融媒產品供給側改革,優化整合《滑縣新聞》《聚焦滑州》《103.7及時報》《城市快車道》等原創品牌欄目,圍繞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大氣污染防治等重要工作,通過臺、網、微、端、應急廣播等多個傳播平臺,新聞播報、微視頻、微說唱、“土味”標語、圖文直播等多種表現形式,實現了全天候、大容量、立體式、多點推送的硬核傳播。有效提升了優質內容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提升了黨委政府以及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凝聚了全縣干部群眾的信心和力量,營造了齊心協力、敢打硬仗、確保成效的濃厚輿論氛圍。
滑縣是農業大縣,融媒體中心堅持以“三農”報道為中心,深入挖掘縣域范圍內的優秀文化、涉農企業、紅色旅游、三農人物、脫貧典型和道德楷模等本土資源,策劃了“永遠跟黨走 文藝進基層”快閃、運河文化節、“大美滑州”攝影作品展暨滑縣牛屯鎮首屆油菜花節、滑縣小麥豐收節、八里營鎮第四屆甜瓜節等大型活動,受到廣泛關注。2020年以來,重點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等主題內容,專門開設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脫貧攻堅奔小康》《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滑縣黨史主播說》等13個欄目,制作專題片、宣傳片46部,制作播發公益短視頻、主持人MTV、微電影36個,抖音號發布作品累計閱讀量12100余萬次。在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期間,滑縣融媒體中心迅速行動,創新形式,及時發布防汛抗洪圖文視頻信息2300余條,其中,7月23日“云上滑州”抖音號發布的《不拋棄,不放棄!》點贊達到31.9萬次,轉發1.3萬次;7月27日“云上滑州”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剛剛!滑縣發布防汛緊急通知!》閱讀量達到23萬+。
(二)搭建多元傳播平臺,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2018年9月20日,中宣部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要求“努力把縣級融媒體中心建成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4]優質的內容只有通過合適的載體形式和媒體平臺送達目標受眾,才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滑縣融媒體中心以原來的滑縣電視臺為基礎,整合了廣播電臺、有線電視臺、手機臺等傳統媒體及近年來在移動終端上線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現場云、抖音號、“云上滑州”APP等多個新媒體平臺。近年來,一直堅持“一次采集、多種生成、移動優先、多元傳播”的媒體融合發展思路,高品質打造視頻、音頻、圖文、動漫、H5、微視頻等適合不同傳播平臺的載體形式,通過各種新老媒體平臺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交叉覆蓋傳播。重要活動、專項工作通過“云上滑州”APP、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迅疾可看,信息發布實現了“微、新、準、快”。重要會議、新聞發布通過“現場云”直播活動可在新華社客戶端、騰訊等同步推送,并鏈接到主流媒體網站,保證第一時間傳播權威信息。時政新聞、信息公告通過傳統的廣播電視滾動播出,盡量覆蓋不常用移動媒體終端的中老年受眾。
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正在探索的“媒體+政務+服務”模式,就是為了實現其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的功能。[5]滑縣融媒體中心以“云上滑州”APP為引領,不斷提升以政務為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首先是全縣114個縣直單位、23個鄉鎮(街道)及重點企業全部入駐“云上滑州”,廣大干群可以實時瀏覽各部門的政務消息、相關資訊,打通了網上問政渠道。縣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農村電視網絡實現全覆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服務平臺與融媒體中心“云上滑州”客戶端進行嵌入式對接,實現了數據共享、權限互通、一體聯動、相互促進,助推融媒傳播,擴大文明實踐成果。其次,滑縣“一湖一河兩園八廣場”、80個主要交通路口、794個行政村安裝應急廣播,實現了廣播全覆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第一時間發布了疫情防控重要部署、舉措,及時報道了抗疫一線可敬可佩的感人故事。先后編發推送疫情防控信息34400條次、防控知識109期,拍攝制作“主播話防疫”微視頻、主持人MV、廣播公益廣告42個。先后在中央、省、市級媒體及學習強國發稿142篇,10萬﹢傳播稿件154篇,全平臺閱讀量大幅攀升,有效激發了基層的工作熱情,增強了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鼓舞了廣大干群抗擊疫情的士氣。
(三)參與政府服務項目,拓寬業務增收渠道
縣級融媒體中心組建以前,在衛星電視和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縣級電視臺的受眾群體被嚴重擠壓,廣告收入出現“斷崖式”下滑,大部分融媒體中心成立以后主要是靠財政撥款生存。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想增強體制機制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創新探索營收模式,拓寬自身的收入來源。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與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產業的融合發展,強化與企業的戰略合作,著力推進融媒體廣告、移動電視、影視內容生產、演藝會展、動漫創意、金融服務等的協同運作,開啟“云經濟”模式下的消費新產業、新業態。[6]為此,河南省委宣傳部2019年頒布的《河南省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各縣(市)應從本地經濟發展、市場空間實際出發,擴大縣級融媒體中心自主管理權,鼓勵縣級融媒體中心依法依規探索多元發展道路,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滑縣融媒體中心在運營創收方面不斷開拓創新,目前已經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業務增收模式。簡而言之,融媒體中心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利用自身優勢參與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近年來,凡涉及利用廣電優勢可以開展的項目,縣融媒體中心憑借自身實力積極競爭;凡涉及政府投資或購買服務項目,縣融媒體中心憑借優質服務主動參與。目前全縣的“三個工程、三個系統和一個平臺”建設(縣平安建設技防雪亮工程、縣藍天衛士工程、社會視頻資源接入工程、縣智慧城管系統、縣視頻會議系統、縣視頻接訪系統、縣12345社會公共服務平臺),以及智慧黨建、智慧旅游和電子警察項目等全部由滑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實施,智慧水利、智慧教育、全縣政務數據平臺建設等項目正在洽談中。另外,縣融媒體中心還承接了23個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開創了公共文化服務建、管、用并重的社會化管理新模式,省市領導和專家給予高度評價。
其次是組織策劃大型活動和進行藝術教育培訓。2020年以來,融媒體中心組織策劃了運河文化節、小麥豐收節、甜瓜節、農資訂貨會、現場觀摩會等各類大型活動100余場,幫助農民銷售大量農產品的同時也參與化肥農藥等農資銷售。融媒體中心下屬的藝術培訓中心、廣電藝術幼兒園年累計招收、培訓學員10000人次。融媒產業范圍不斷擴大,增收渠道持續拓寬。
三、滑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
(一)存在問題
滑縣融媒體中心重組以來,通過堅持不懈改革創新,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相比江浙先進地區尤其是浙江長興、德清、安吉等地,在觀念和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限制滑縣融媒體中心發展的桎梏目前主要有兩個:首先就是體制機制改革不夠深入。融媒體中心定位為事業單位,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都是按照事業單位相關政策進行監管,所以融媒體中心在經營、分配、績效考核上面臨很多束縛。其次是人員結構不合理,缺乏新媒體人才。從年齡構成來看,融媒體中心中老年員工相對較多。從學歷層次來看,高中、中專、大專學歷層次員工占比較大,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較少。由于地域、待遇等條件所限,高層次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引進難、留不住,每年通過招才引智引進的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往往把融媒體中心作為跳板,基本上兩三年內都會選擇考研或者考公務員。
(二)策略分析
目前,河南省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基本都屬于正科級事業單位,除了財政供給的事業編制人員以外,通常都根據自身業務需要聘用一部分合同制員工。針對縣級融媒體中心體制機制方面受到的束縛,今后省級層面可以在縣級融媒體中心機構人員編制和分配、經營、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給予媒體更多保障,賦予更多自主權,激發內部活力。在人才引進和管理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探索薪酬制度改革,做到待遇留人、編制留人、情感留人。人才引進不能唯學歷、唯職稱,關鍵要看綜合能力和素質,要做到能為我所用。在收入分配上,要打破身份界限,實現同崗同酬、同工同酬、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另外,要激活存量人才,通過外出培訓、內部學習等多種方式提高現有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
滑縣融媒體中心自重組掛牌以來,堅持深度融合的戰略謀劃,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組織設置、內容創新、渠道拓展、平臺再造、技術應用等重要方面的融合發展。從簡單相加到深度相融,滑縣融媒體中心雖然探索出了適合自身的特色發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隨著我國新聞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媒體實踐的快速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會繼續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因此,滑縣融媒體中心還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指導下,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繼續進行改革和創新。
注釋:
[1]光明網.如何當好“一線總指揮”,習近平這樣要求廣大縣委書記[EB/OL].[2021-07-22]. https://dangjian.gmw.cn/2021-07/22/content_35016281.htm.
[2]張麗萍.加快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N].光明日報,2019-2-19.
[3]謝新洲.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N].人民日報,2018-11-8.
[4]郭全中.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進展、難點與對策[J].新聞愛好者,2019(07):14-19.
[5]王海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策略研究——基于河南省 16個試點縣(市)的實地調研[J].新聞愛好者,2021(02):64-66.
[6] 吳高波. 強化四個著力點,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內生動力[EB/OL].[2020-12-09].https://m.gmw.cn/baijia/2020-12/09/34448022.html.
(作者:王海燕,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露,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項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