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榮 李泰賢 陳衛衡
1.貴州中醫藥大學骨傷學院,貴州貴陽 550005;2.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創傷關節科,北京 100029;3.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微創關節科,北京 100029
股骨頭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ONFH)是一種因不同原因破壞股骨頭血供,導致股骨頭局部血供不良,引起骨細胞缺血壞死、骨小梁斷裂,最終發展為骨關節炎的進行性疾病[1-2]。按病因分為創傷性、非創傷性及特發性三種[3]。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廣泛深入研究其發病機制,在股骨頭微環境[4]和基因調控[5-6]等領域發現了許多相關基因和信號通路[2,7-8]。建立良好、有效的動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推動ONFH 的進一步研究[9]。CiteSpace 軟件通過可視化的手段來呈現學科知識領域的分布情況[10],本文運用該軟件對中國知網上以“股骨頭壞死”和“實驗動物模型”為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為進一步研究ONFH 動物模型提供參考。
以中國知網為數據源,檢索時間為1992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主題詞檢索:股骨頭壞死AND 實驗動物模型。資源類型包括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和會議論文。
股骨頭壞死動物實驗類文獻。
①重復發表;②信息不全。
以RefWorks 格式導出文獻數據,轉換格式后導入CiteSpace V5.7.R2 中,設置時間分段:1992—2020 年,時間切片:1 年;節點類型:作者、機構、關鍵詞;閾值:50;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節點機構:閾值,修剪=無;對作者、機構、關鍵詞共現進行可視化分析;利用Excel 2019 對年發文量等進行分析。
檢索得到文獻889 篇,排除99 篇,最終納入790 篇。
文獻年發表量可分為四個階段:①1992—2002 年增長緩慢;②2003—2009 年快速增長,2009 年達到高峰(69 篇);③2010—2017 年呈波動下降,上下浮動約10 篇;④2018—2020 年趨于穩定,又有緩慢上升的趨勢。見圖1。
共生成693 個節點,1164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49,見圖2。對相關研究的作者及發文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相關作者共283 人,頻次824 次;發文量≥11 篇的有童培建、肖魯偉、王坤正、盧世璧、黨曉謙、劉萬林,見表1。節點連線形成了3 個較為緊密的團隊:①以童培建為核心的團隊,建立中醫證型相關的ONFH 動物模型,并探討療效機制[11-12];②以范猛為核心的團隊,通過鴯鹋來建立ONFH 動物模型,并從顯微結構變化的角度說明骨小梁及骨密度的變化情況[13-14];③以王坤正為核心的團隊,建立兔的ONFH 動物模型,觀察了壞死狀凋亡抑制對激素性ONFH 動物模型的促進作用[15-17]。

表1 發文量≥11 篇的作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發文量最高(15 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次之(13 篇);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骨科位列第三(11 篇),見表2。從機構間合作關系看,出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研究所、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骨科等合作網絡關系;從合作強度看,尚未形成較為緊密的學術合作網絡;合作關系多為同地區,見圖3。

表2 發文量≥8 篇的機構
2.4.1 共現分析 生成611 個節點、2285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23(圖4),10 個關鍵詞發文量≥36 篇(表3),較高中心性的關鍵詞有股骨頭壞死、動物模型、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激素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表3 頻次≥36 次的關鍵詞
2.4.2 關鍵詞聚類分析 得到12 個聚類模塊。模塊化和輪廓的參數值分別為0.5262 和0.7696(圖5)。#3、#6、#7 為病理機制研究,#2、#11 為造模研究,#1、#4、#8、#9、#10 均為治療方法研究。
2.4.3 關鍵詞突現分析 共得到21 個突現詞,前3 的突現詞依次為股骨頭、壞死、骨缺損。按時間排序,2007 年之前為骨形態發生蛋白、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血脂,2008—2014 年為家兔、組織構建、液氮冷凍、實驗動物,2014—2018 年為組織工程、骨組織工程、骨髓間充質干細胞,2017—2020 年為激素性ONFH。見圖6。
動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發病機制、治療預后的基礎[18]。本研究顯示,2009 年是ONFH 動物模型研究相對興盛的時期,近三年來文獻數量趨于穩定,預測未來幾年內該研究領域仍將保持穩定,并可能有上升趨勢。作者合作方面形成以童培建、范猛、王坤正為核心的3 個較大的研究團隊,然而不同團隊間尚缺乏合作,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研究方向側重點不同有關。機構合作方面結果表明全國范圍內的相關研究存在一定的合作趨勢,這對于該領域內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具有促進意義,但全國性的合作有待更進一步地發展。
關鍵詞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內容和思想[19-20]。本研究發現激素性ONFH 是目前的研究熱點,表明在ONFH患病人群中,激素性病因呈現增高的趨勢[21-22]。選取動物方面,大鼠和家兔仍是主要的造模對象[23-24],分析原因可能為,與其他大型動物比較,大鼠和家兔獲取較容易,飼養相對簡單。然而大鼠和家兔均為四足動物,其股骨頭負重和人類存在差異,不容易出現后期ONFH塌陷等表現[25-27],因此仍需尋找在生理學和髖關節的解剖學、生物力學方面與人類相似的模型動物。
本研究客觀分析了我國ONFH 動物模型的研究概況,建議加強跨區域、跨團隊的合作。然而,本研究僅分析了中國知網數據庫,缺少其他數據的整合分析,結果可能存在片面性,后續仍需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