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陳大鵬 彭永強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乳腺外科,安徽亳州 236800
乳腺癌多發于女性,臨床主要表現為身體皮膚呈水腫狀態,乳頭凹陷等[1-2]。三陰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為陰性的乳腺癌[3]。有研究表示,TNBC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為總發病例數的15%~20%,易發生遠處轉移和局部復發,嚴重影響預后[4]。既往常通過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具有一定效果[5]。近年來,保乳手術逐漸應用于早期乳腺癌,該手術可保留乳房,患者接受度較高[6-7]。為進一步證實兩種手術方案治療早期TNBC 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故進行本研究。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早期TNBC 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TNBC 組織病理學診斷標準[8],按TNBC 分期為Ⅰ~Ⅱ期;②乳頭與病灶距離>3 cm;③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及病理資料完整;④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病灶較為廣泛或多中心分布;②合并結締組織病或處于妊娠期;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出現遠處轉移。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55例),年齡31~59 歲,平均(45.64±4.25)歲;腫瘤直徑19~35 mm,平均(26.54±3.13)mm;已絕經20例,未絕經35例;TNM 分期Ⅰ期22例,Ⅱ期33例。對照組(55例),年齡32~60 歲,平均(45.45±4.37)歲;腫瘤直徑18~36 mm,平均(26.43±3.32)mm;已絕經21例,未絕經34例;TNM 分期Ⅰ期20例,Ⅱ期35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給予保乳手術治療。根據病灶部分、大小做放射狀或沿乳暈切口;將病灶切除后取術野區底部及內、外、上、下組織送冰凍切片行病理學檢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將切除范圍擴大,直到切緣為陰性;將腋窩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后,放置引流管,將創口進行逐層縫合包扎。手術結束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以放療、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對照組給予改良根治術治療。根據患者病灶部位、大小于距離腫瘤邊緣3 cm 以上部位行不同的梭形切口,手術過程中需保留胸小肌、胸大?。粚⒉≡钊榉壳谐?,并將腫瘤同側腋窩淋巴結徹底清掃;手術完畢后于腋下、胸腔兩處各放置一根引流管。手術結束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與觀察組一致的綜合治療。
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治療后通過電話、郵件、上門拜訪等方式隨訪3 個月,觀察有無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情況,比較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分別于手術前、手術后3 個月使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core scale,QOL-C30)[9]對兩組 生活質量進行評分,量表包含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軀體功能4 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生活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使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兩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隨訪情況比較[例(%)]
手術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手術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手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手術前比較,aP <0.05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女性全身性疾病,具有發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及早治療尤為重要[10]。目前,臨床多通過藥物、放化療及手術等方法治療早期乳腺癌[11]。但經臨床實踐證實,乳腺癌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預后不佳;藥物治療后患者恢復緩慢,對病情控制情況較差;因此,手術治療最為廣泛[12-13]。在乳腺癌的治療中,TNBC 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類型,患者較為年輕,術后易復發轉移,臨床通過靶向治療或內分泌治療效果均較差[14]。對于TNBC 患者,盡早發現并通過手術治療是取得顯著療效的關鍵。
臨床治療乳腺癌多使用保乳手術及改良根治術,但兩者治療TNBC 的效果尚有一定爭議[15-16]。改良根治術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可徹底清除病灶周圍區域,控制疾病發展,達到治療效果[17]。但有研究表示,該術式具有創傷較大、并發癥發生率高、患者恢復緩慢等缺點,嚴重影響其預后;且由于手術過程中會造成乳房缺失,易對患者情緒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影響預后[18-19]。較之于改良根治術,通過保乳手術治療TNBC 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可更好地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20]。保乳手術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手術模式,可在清除病灶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乳房,且手術創傷更小。對于多數患者而言,該術式更加容易接受,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術后生活質量[21-2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改良根治術比較,通過保乳手術治療的TNBC 患者,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提示保乳手術可促進患者恢復,與類似研究[24]一致。
上肢淋巴水腫、皮瓣壞死、皮下出血、皮下積液等均為TNBC 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25-26]。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保乳手術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使用改良根治術治療的患者。提示保乳手術對于早期TNBC 患者安全性較高,預后較佳。隨訪3 個月,兩種術式的患者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與相關研究[27]有一定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隨訪時間較短有關,若需更為詳盡的遠期療效,還需延長隨訪時間進行研究。
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改良根治術比較,保乳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提示TNBC患者對于保乳手術接受程度更高,患者術后情緒更為穩定,生活質量更好。
綜上所述,早期TNBC 患者經保乳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