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里自然 葉 焰
1.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廣州中醫醫院肺病科,廣東廣州 510130;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肺病科,廣東廣州 5101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以持續的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肺功能顯著下降,甚至造成呼吸循環衰竭而導致死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再住院的主要原因,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我國約有1 億COPD 患者,40 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達13.7%[2]。西醫對AECOPD 的治療以控制癥狀為主,但長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帶來了諸多副作用,中醫藥具有獨特優勢[3]。痰熱壅肺是急性發作的關鍵病機,更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證候之一[4-5]。本研究采用數據挖掘的方法系統全面地呈現該疾病證型的組方規律,以指導臨床實踐。
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中采用高級檢索功能,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或“AECOPD”和“痰熱”為主題詞,對201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報道的臨床文獻進行檢索和篩選。
①中藥治療痰熱壅肺證AECOPD 的文獻;②有明確的中藥組成和劑量,且療效顯著的處方;③相同的處方只納入1 次。
①以針灸、中藥灌腸、穴位貼敷等為主;②無明確證型;③中成藥、經驗總結、綜述、meta 分析、實驗類文獻。
采用Excel 2019 錄入組方建立中藥數據庫,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6],若未收錄則參照《中華本草》[7]對中藥名稱進行規范化處理,如“杏仁”改為“苦杏仁”、“浙貝”改為“浙貝母”、“全瓜蔞”改為“瓜蔞”等。
運用Excel 2019 對中藥數據進行頻數統計,按《中藥學》[8]統計藥物的功效分類、四氣五味歸經,生成表格、繪制雷達圖。使用SPSS Modeler 18.0 軟件Apriori 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最小支持度設為20%,最小規則置信度為70%,最大前項數為1。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 軟件對高頻藥物進行聚類分析,生成樹狀聚類圖。
共檢索到1095 篇文獻,根據納排標準篩選文獻,最后共納入126 篇文獻,得到128 首處方,共178 種中藥。
所有處方累計的藥物總頻次為1403 次,頻次>15 次的中藥共有24 種,出現896 次,占總頻次的63.86%,前5 位的中藥分別是黃芩、苦杏仁、法半夏、甘草、桑白皮。藥物功效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藥為主,配伍理氣、化濕、活血、瀉下藥,見表1。

表1 頻次>15 次的中藥
分析178 種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繪制雷達圖(圖1~3),顯示中藥四氣主要為寒、溫、平,藥味主要為苦、甘、辛,歸經主要在肺、胃、肝、脾等,以入肺經藥物為主。
應用SPSS Modeler 18.0 軟件,經Apriori 算法分析得到20 組不同關聯藥物組合,按置信度由高到低進行排列,所有組合提升度均>1,均為有效規則,見表2。其中紫蘇子→桑白皮的關聯度最高,黃芩、苦杏仁配伍出現頻次最多。高頻藥物網絡圖見圖4。

表2 關聯規則分析結果
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 對頻次>15 次的高頻中藥進行系統聚類分析,見圖5。聚類方法為最長聚類法,將其分為5 類,統計見表3。

表3 高頻中藥聚類分析結果
中醫認為COPD 屬于中醫“肺脹”“喘證”等范疇,多因肺失宣降,脾失轉樞,腎不納氣,致氣血津液輸布失常,痰濁氣滯,久病生瘀,痰瘀膠結,故屬本虛標實之證,肺脾腎虧虛為本,痰瘀為標實之邪[9-10]。急性期患者多因風寒入里化熱或痰熱伏肺,而致肺氣壅塞,膨膨脹滿,上逆喘咳[11]。
高頻藥物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藥為主,配伍理氣、化濕、活血、瀉下藥。治痰者先治氣,理氣化濕藥能調理肺氣宣降,恢復呼吸節律,助運脾胃,以絕生痰之源。痰瘀為發病的宿根,活血藥從瘀論治改善肺臟氣血運行[12]。肺與大腸相表里,運用通腑藥正是基于肺腸同治理論辨治[13]。出現頻次最高的藥物有黃芩、苦杏仁、法半夏、甘草、桑白皮等。李東垣言黃芩“能瀉肺火而解肌熱”,張山雷認為黃芩能“清上焦之火,定肺熱之喘嗽”,具有抗炎、抗氧化、調節免疫、抗菌的作用[14-15]。李杲云“杏仁下喘,用治氣也”,能止咳平喘,促進免疫,抑制炎癥,抗氧化,潤腸通便[16]。法半夏有良好的鎮咳祛痰之效[17]。
四氣中寒藥居首取其清化直折痰熱之義,溫藥亦用較多。《難經》曰“形寒飲冷則傷肺”,寒邪寒飲是肺病的夙因[18]。若肺熱病一味以寒藥為用,則傷肺臟陽氣,助生痰飲,痰飲為陰邪,得溫藥則化、則行[19]。注重溫藥的運用與“治肺不遠溫”[20]和“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思想相符。五味中苦能清實熱,泄濕熱,痰熱傷陰耗氣,甘能補益氣血、和中緩急,辛藥開宣肺氣、宣散表邪。藥以歸肺經為要,病久及脾腎,藥入脾經培土固衛,入腎經金水相生、呼納有度。肺火炎盛克木,歸肝經平木疏肝,心主氣血,藥入心經以安氣血運行。
在關聯分析中,紫蘇子與苦杏仁相配,降氣平喘,為治痰壅氣逆之要藥;與法半夏、黃芩、浙貝母配伍,辛苦并用。桑白皮甘寒瀉肺而不傷氣,黃芩苦寒清解肺熱,同入肺經以清肺瀉熱平喘[4]。石膏專解肺胃氣分實熱,與苦杏仁相伍,能使氣分實熱從大腸導出。浙貝母與黃芩解痰熱、散壅滯,瓜蔞與苦杏仁能豁頑痰,茯苓、陳皮與法半夏配伍,方諳二陳湯思想,健運中焦脾土。
聚類分析中第一類方為桑白皮湯加減方,主治“肺氣有余,火焰盛作喘”,臨床上桑白皮湯對AECOPD痰熱證確有良好療效[21-22]。桑白皮瀉肺平喘,輔以黃芩、梔子清泄肺熱,熱退則無以煉津生痰;紫蘇子、浙貝母、苦杏仁降氣化痰,諸藥共奏清肺降氣、化痰止嗽之功。第二類方為溫膽湯加減,陳皮、茯苓健脾化濕,半夏燥濕化痰,枳實行氣消痰,瓜蔞寬胸滌痰,具有溫而不寒、藥性平和的配伍特點,體現溫化痰飲的思想。第三類方為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宣肺泄熱、平喘化痰,臨床用于肺脹痰熱證療效顯著[23-24],方中麻黃、桔梗宣肺泄熱,火郁發之,石膏清肺潤燥,魚腥草消癰排膿。第四類方中地龍入肝經通搜經絡,祛除肺絡瘀血痰火,能抗凝血,抗血栓,調節免疫[25]。丹參、桃仁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化痰平喘、祛瘀通絡之效。血不利則為水,瘀血去痰水自消,故該方可能為治療痰熱證肺脹的臨床有用新方。
綜上,通過整理痰熱壅肺型AECOPD 中藥處方的用藥頻次、功效、四氣五味歸經,分析藥對關聯等,明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為AECOPD 痰熱壅肺證的基本治法,理氣、化濕、活血、瀉下藥隨證搭配。本研究揭示目前中醫治療AECOPD 痰熱壅肺證的用藥規律,期望為今后辨證處方提供有效的治療思路和用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