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丹 劉菊雅 王春玲
1.遼寧省人民醫院全科醫療科,遼寧沈陽 110015;2.遼寧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遼寧沈陽 110042
冠心病是一種與動脈有關的心臟病,發病機制為異常的脂質代謝阻礙了動脈中血流的正常流通而造成動脈粥樣病變[1-2]。該病多發于老年人,致死率、致殘率極高,而患有冠心病的老人表現最為常見的癥狀為心臟絞痛,并且患者出現許多的負面情緒時,如抑郁、焦慮等,則會增加患者臨床治療的風險,可引發心肌梗死和猝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3-4]。在對心絞痛患者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的同時,離不開適當的護理干預,護理不僅能夠增強療效,還能提高患者預后[5-7]。有研究報告指出,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能夠調節人們的心理狀態,改善治療依從性[8]。國內外對于健康教育的研究模式多有研究,但從我國目前臨床護理情況來看,還沒有將健康教育納入臨床常規護理。因此,本研究通過探討基于問題導向的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負性情緒及提高生活質量的影響,為將健康教育納入臨床常規護理提供參考價值。
選取遼寧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0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5.73±6.54)歲;平均病程(5.67±3.39)年;人均月收入:<3000 元13例,3000~5000 元19例,>5000 元18例;合并高血壓17例,心律失常12例,糖尿病21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5.87±5.28)歲;平均病程(5.43±2.52)年;人均月收入:<3000 元14例,3000~5000 元16例,>5000 元20例;合并高血壓15例,心律失常13例,糖尿病22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命名及診斷標準建議》[9]中對于冠心病的診斷且確診并伴有心絞痛;②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認知能力;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史;②肝腎功能障礙;③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能力低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研究批準。
對照組患者全部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入院后,告訴患者手術有關事項,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飲食搭配及鍛煉時長、情緒把控等,并在出院后按規定時間主動來院進行復查。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疊加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干預。①了解患者需求和困惑:在與患者進行術前溝通前,應提前翻看患者的診療記錄以及護理情況,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建立起醫護與患者之間的信任,再通過日常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困惑,例如對于自己身體狀況的感受、對于手術的看法、希望醫護人員給予自身什么樣的幫助等,做好詳實的記錄,并從中分析總結出患者反映最普遍的問題。②形成干預目標:對于患者出現最多的問題,了解到他們自身的應對措施及方案,然后針對性地以提示性的問題將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融入與患者的交談中,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問題可變換不同的提問方式,以期達到患者都能夠正確認知自己所患疾病,已經發生緊急情況時該如何應對。③進行干預:根據患者自身的不同情況結合不同的成功案例進行交流,消除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提升手術治療的依從性,增強患者內在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后期反饋和隨訪:將調查內容以提問方式進行,了解患者的滿意度及對于疾病的認知和身體方面的舒適度等。
①自我管理能力評估。選用我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分別從不良嗜好管理、臨床癥狀管理、一般知識管理、疾病知識管理、急救管理5 個方面來進行評估,自我管理能力隨著分數的上漲而不斷提高。②負性情緒評估。選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0]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1]對干預后患者出現的負性情緒進行評估,焦慮和抑郁程度與分數成正比。③生活質量評估。選用我院自制生活質量量表,從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④治療依從性評估。通過自制依從性量表,詢問患者是否有按時按量服藥、遵從醫囑等,并分為3 個等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
采用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管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變化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變化比較(分,±s)
干預前,兩組HAMD、HAM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HAMD、HAMA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分,±s)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分,±s)
注HAMD:漢密頓抑郁量表;HAMA:漢密頓焦慮量表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心絞痛作為冠心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往往因其不穩定和惡化性較高,有著極高的致死率[12-13]。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組織器官的功能也會隨之減弱,且還會伴隨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多病加身,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有研究顯示,及時有效的治療、合理的護理干預以及病變程度都是影響病情發展的重要因素[14-15]。其中合理的護理干預增能夠增強治療的療效并促進患者的恢復,從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預防意識和生活質量[16-17]。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健康宣講,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更好地了解到此類病情以及其發病癥狀,及時預防,不至于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并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干預,多與患者溝通交流,解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生理性或心理性問題。
自我管理能力的強弱通常是來源于患者自身,有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強,不遵醫囑,則會導致恢復較慢,疾病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18-19]。而經過健康教育后的觀察組患者對于自己不良嗜好的管理能力,以及對于疾病的認知和一些臨床癥狀的掌握情況明顯有所提高。國內研究[20-21]也表明,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幫助冠心病患者提高自我管控能力,這也提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于老年患者來講,更容易出現許多的負性情緒,同時對于疾病的認知不足,還會對治療產生恐懼,因此使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大大降低,治療效果也就無從談起[22-23]。而本研究結果顯示,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能夠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這提示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恢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來說,心絞痛一旦發作則難以忍受,將會帶來極大的痛苦,所以,心絞痛發生的穩定性及其頻次的控制尤為重要[24-28]。在本研究中,進行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心絞痛的穩定狀況及發作情況均不及疊加健康教育的觀察組,包括患者肢體活動及對于心絞痛的了解均是觀察組更優,提示疊加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心絞痛患者出現心絞痛的穩定性、降低其發作頻率、增強患者機體活動。原因可能為在整個護理干預過程當中,醫護人員與患者都建立了良好的信任與關系,且對于患者的需求和問題都進行解決,所以患者對于治療的滿意度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升。
綜上所述,疊加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還能消減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讓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同時也能夠有效調節心絞痛發作頻率改善其穩定性,減少患者的痛苦以及突發心絞痛給患者帶來的生命危險。因此,疊加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比常規護理干預效果更為顯著,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當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