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而生態環境保護中土壤的改良占重要部分。為了更好地保證土壤健康,促進林業苗圃育苗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對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中所含有機質、含鹽量等物質不達標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調節土壤酸堿度及降低土壤含鹽量等措施。
關鍵詞 林業苗圃;育苗地;土壤改良
中圖分類號:S723;S714.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17
耕作層土壤健康是林業育苗的基礎,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由于長期缺乏對耕作層土壤的養護,忽略土壤改良問題,育苗的質量及數量都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對林業苗圃耕作層土壤存在的問題及改良措施進行分析,以有效改良土壤,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1 林業苗圃耕作層土壤存在的問題
1.1 施肥不科學
在林業育苗過程中必須科學施肥,而有些經營者為了方便省力,一次性施用大量肥料,雖然短時間內會使苗木枝葉旺盛、根莖變多,但時間一長,就會因為根莖生長過多導致營養供應不足,出現苗木發黃枯萎的現象,不利于苗木生長。此外,種植者對肥料成分的掌握也有所欠缺,所施肥料含有的元素過于單一,沒有將氮、磷、鉀等元素合理配比,使苗木營養失衡。如果施肥量過少,也會導致樹苗吸收不到充足的養分,影響苗木生長。因此,過少或過量的施肥都會影響苗木的生長,不利于苗木發育,因此要科學施肥,并控制施肥量,以保證苗木的健康生長[1]。
1.2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少
經權威機構監測,長期育苗的耕作層土壤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養護,就會導致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有機質是耕作層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成分之一,盡管它只占土壤組分的小部分,但它對耕作層土壤的耕性及肥力影響極大。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否達標是育苗的關鍵,其含量在不同的土壤中差異也比較大,在林業育苗時有機質含量應保持在20%以上,這樣的土壤透水透氣性好,適合育苗,有機質含量正常才能使苗木茁壯生長。但由于育苗時反復施肥造成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偏少,易使土壤出現鹽漬化風險,造成苗木根系損傷,因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保持是改良土壤的重要部分。
1.3 土壤酸堿度失衡
土壤酸堿度失衡會影響土壤的供養能力及苗木的健康生長,一般育苗時選用的都是中性土壤,這種土壤質地疏松、透水透氣性強,適合樹木幼苗生長。由于環境及施肥的影響,土壤酸堿度失衡,育苗土地偏堿化,導致土壤易板結,澆水后下滲較慢、水面起白沫,不利于土壤存儲水分,造成苗木缺水,影響苗木生長。在育苗過程中發現上述問題時,可到專門機構檢測土壤酸堿度,也可自行檢測,如通過看土色、看質地、憑手感及澆水后的情形判斷土壤酸堿度。例如,土色深的是酸性,土色較淺的是堿性;質地疏松的是酸性,質地堅硬的是堿性;手握感覺松軟的是酸性,手握易結塊的是堿性;澆水后易滲透到地下的是酸性,吸水性不好的是堿性。一旦通過上述辦法發現育苗耕作層土壤過于偏酸性或堿性,要及時改良土壤,以免燒苗[2]。
1.4 土壤含鹽量過高
長期向土壤中施用化肥,土壤的含鹽量必定會有所增加,一旦含鹽量達到一定水平,土壤就會有鹽漬化的趨勢。同時,由于土壤含鹽量的升高,土壤溶液濃度就會較大,直接影響苗木根系的生長。土壤含鹽量可反映土壤中礦質元素的含量,如果礦物質含量過少就會影響土壤肥力。林業育苗時耕作層的土壤含鹽量要控制在3 g·kg-1以下,這樣土壤才會給苗木持續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及肥料,保障苗木健康生長。而一旦土壤含鹽量超標,苗木種植在這種土壤中,輕則苗木會出現長勢不良的情況,重則會導致苗木陸續死亡。現在林業育苗土壤經常出現含鹽量偏高的情況,為保證苗木健康生長一定要將土壤含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3]。
1.5 土壤中微生物數量少
土壤中的微生物繁殖快、數量多、活動性強,對苗木生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林業育苗工作量大,一般使用機械耕作,經常使用機械耕作會對土壤中的微生物造成破壞,導致微生物數量減少。土壤中的微生物對苗木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可消滅苗木根部的病蟲,起到抵抗病蟲害的作用,一旦土壤缺乏微生物就會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團粒結構減少,從而出現土壤吸肥力降低、土質易結塊、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等問題,造成苗木生長緩慢。因此,為使苗木有效吸收化肥中的元素健康生長,改良耕作層土壤勢在必行。
2 林業苗圃耕作層土壤的改良方法
2.1 合理施用化肥
大量施用化肥是土壤被破壞的根本原因,為改良土壤,必須從合理施用化肥入手。施用化肥時要根據土壤及作物的缺肥情況確定施肥數量,要有計劃性,不能為了提高苗木產量而過度施用化肥。施肥前要做好測土施肥工作,檢測土壤中缺失的元素,并根據苗木種類、目標產量等確定化肥元素配比。在育苗前施用底肥時,可按照測土配方一次性施足,再使用機器進行深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化肥揮發帶來的損失,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在苗木各生育期進行追肥,施用氯化銨與磷酸銨混合的復合化肥,促進苗木枝葉的生長。育苗后期,苗木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大,可采用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施用的方式,有機肥中富含有益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及氮、磷、鉀等元素,對土壤保肥、耕性、土壤生物及土壤容重等都十分有利,可提高苗木生產數量。例如,在蘋果樹結果時期施肥,可將雞糞、牛糞等動物糞便提前進行發酵,并與無機肥攪拌后施用到蘋果樹下;還可在秋季蘋果樹豐收后,將蘋果樹的樹葉用機械攪碎,將攪碎后的殘渣埋在蘋果樹下,可保障蘋果樹冬天對營養的汲取。因此,在施用化肥時,不僅要調節化肥中元素的比例,更要保證化肥施用量,通過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方式,減少無機肥的施用,降低無機肥過量施用給土壤帶來的傷害[4]。
2.2 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
林業育苗耕作層土壤中的有機質降低會影響苗木數量的產出,為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可推廣秸稈還田等耕地保護措施,以改良土壤為目的,經濟合理地使用秸稈等有機物,使土地恢復肥力。例如,將秸稈等有機肥料收集起來,進行堆放發酵,在林業苗木施肥時將發酵物施入土壤中,發酵后的秸稈會生成有機質,隨著發酵物施入土壤中,有機質也融入土壤中,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其熱量、氣體、水分及各種養分代謝更加快速,有利于苗木生長。此外,可通過休耕的方式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中微團聚體的比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例如,在種植苗木時進行3年一停耕的方式,通過停止育苗使土壤啟動自我修復功能,恢復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停耕1年后,待土壤得到充分的改良后再繼續種植苗木,這樣也能提升育苗的質量。停耕會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因此經營者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土壤,減少無機化學物質對于土壤的傷害,合理地給土壤補充缺失的有機質,避免通過停耕恢復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2.3 調節土壤酸堿度
土壤中的各種礦物質營養在酸堿度適中時最能發揮效果,土壤過酸或過堿都會改變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導致苗木吸收的微量元素不全面。1)可通過輪作的方式改良土壤的酸堿度。例如,在一塊土地上長期進行林業育苗,為防止土壤發生酸堿變化,將垂柳、白楊樹、松樹或白樺樹等不同種類樹苗進行輪作,其中垂柳、白楊樹適合堿性土壤,松樹、白樺樹適合酸性土壤,通過1年換1種苗木進行育苗,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在不減產的同時有效改良土地的酸堿度。2)農藥對土壤的酸堿度影響極大,因此要減少農藥的使用頻率和用量。可通過人為釋放赤眼蜂或使用黏蟲板2種辦法殺滅害蟲,這2種方式均不使用化學物質,可有效減少農藥對土壤的傷害。例如,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縣作為綠色防蟲模范縣,農戶們都減少農藥的使用,白天采用赤眼蜂防治害蟲,晚上利用黏蟲板防治貪夜蛾,不僅可有效防控害蟲,還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實現無毒無害綠色健康的防控。只有確保耕作層土壤酸堿適中,pH處于6.5~7.5,才能使苗木對鉀、鈣等元素的吸收值達到最大,以種植出茁壯的苗木。
2.4 降低土壤含鹽量
土壤鹽漬化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由于連年耕作,化肥用量較大,再加上下雨時的淋溶作用,導致鹽分沒有及時下滲,時間久了就易發生鹽漬化問題。土壤鹽漬化會導致微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無法為苗木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1)通過有機肥、無機肥及微生物肥的合理施用調節土壤的含鹽量。例如,在進行楊樹育苗時,可將糞水有機肥、無機化肥及微生物肥料科學配比后施肥。隨著苗木生長周期的不同,施肥比例也有所不同,后期苗木生長成熟后,需減少有機肥施用量,增加生物肥施用量,以確保苗木生長后期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充足。2)通過控制水分調節土壤含鹽量。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以水壓鹽,水流通過土壤縫隙,將耕作層的高濃度鹽離子帶到地下,避免耕作層因為含鹽量過高缺少微生物,造成苗木減產的情況。3)采用土地深翻的方式調整土壤含鹽量。耕作層土壤含鹽量高多表現為透氣性差、板結等特點,可通過土地深翻,打破土壤的層次結構,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深翻的深度一般在40 cm以上為宜,能徹底有效改良土壤。在發現育苗土壤周圍出現苔蘚,且土壤出現白色斑點時,就要關注土地含鹽量情況,一旦發現土壤含鹽量高出現鹽漬化等情形,應照上述方案處理,調節含鹽量,以減少對苗木的損害[5]。
2.5 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
現階段,我國的土壤微生物群還沒有達到世界水平的1/2,土壤的吸水能力降低,使土地變得很堅硬,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低。補充土壤中的微生物,增加微生物菌群的數量,改善苗木生長環境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微生物和苗木是互利共存的,林業苗圃育苗時,苗木的根系會向土壤底部生長,在根系生長過程中,須根上的根冠細胞會脫落,脫落的根冠細胞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給微生物提供營養物質;反過來,微生物代謝酶類菌絲,這些菌絲會和土壤團粒結合在一起,加大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氣性,更適合苗木的生長。一般可通過施用微生物肥料補充土壤中缺少的微生物,還可在苗木土壤中培養微生物。例如,在育苗期間可在土壤上堆放牛糞,并在牛糞中養殖蚯蚓,蚯蚓體內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用于補充土壤中缺少的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含量豐富,會增加有機質含量,使苗木更好地生長。
3 結語
土壤的肥沃度對育苗有著重要影響,為培育質量更好、數量更多的樹苗,要積極改良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從施肥、有機質、酸堿度和含鹽量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改良土壤,保障林業育苗的生長環境,推動林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安曉紅.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改良及養護策略[J].種子科技,2021,39(1):59-60.
[2] 張學光.對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改良的探討[J].種子科技,2020,38(4):117-118.
[3] 魏旭.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及養護研究[J].花卉,2020(4):189-190.
[4] 王春光.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及養護[J].江西農業,2020(4):64.
[5] 王海艷.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及養護[J].現代園藝,2019(9):86-8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