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秋芬 姜玲玲 楊雪梅 葉峻




摘 要:為探究食物對大學生情緒調節的相關性,以成都4所高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用SPSS25.0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戀愛、人際關系、就業是造成大學生負面情緒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為焦慮、沮喪和憤怒。食物均是男、女大學生化解負面情緒的重要方式,且在不同負面情緒時,大學生對食物的選擇有一定差異。建議學校食堂、超市適當增加牛肉、魚蝦、牛奶、蘋果、香蕉及麻辣燒烤類食物的供應,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負面情緒;食物調節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ood and Emotion Regu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G Qiufen1,2, JIANG Lingling1, YANG Xuemei3, YE Jun1*
(1.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Chengdu 611130, China; 2.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sychology, Guiyang 550025; 3.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Phychological HealthService Center, Chengdu 61006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ood and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regulation,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school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means of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spss25.0.The results show that l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mployment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negative emotions of men and women, mainly manifested i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nger. Food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resolve negative emotions; When they are in different negative emotions, they hav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food choice.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cademic growt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chool canteen and supermarket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supply of spicy barbecue, beef, fish and shrimp, milk, apples, bananas and other food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gative emotions; food regulation
大學生處于心理、生理發展趨于成熟的階段,情緒上具有不穩定性、豐富性、沖動性的特點,易出現悲傷、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當大學生負面情緒未得到及時調適,將會影響其學業完成和身心健康[1]。食物不僅為人類提供能量、營養物質,且食物中富含的鈣、鋅、鐵、硒、鎂等元素和B族維生素、多巴胺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物質亦是人體神經介質及其前驅物,有減輕壓力、舒緩抑郁等精神調節作用[2-3]。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的攝入可調節人體酸堿平衡,有降低壓力、減緩焦慮的作用,但若長期過量食用酒、咖啡、濃茶、辣椒等會造成情緒焦躁,壓力增加[4]。因此,食物不僅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新陳代謝必需的營養物質,亦是人體情緒的一種“調節劑”。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位于成都市的西南財經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師范學院和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300名學生進行調查,有效問卷267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67人。
1.2 實驗方法
在訪談的基礎上,運用自編《食物與大學生情緒調節相關性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法抽選被試,無記名作答,用SPSS 25.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負面情緒的來源及影響因素
目前,大學生的負面情緒的類型、表現形式和主要來源調查,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大學生的負面情緒主要為焦慮、沮喪;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怒,男、女生無明顯差異。負面情緒主要源于“戀愛”“人際關系”“就業”等方面,但男、女生有一定差異;“家庭”亦是造成男女學生負面情緒的重要來源。因此,建議加強大學生“戀愛”“人際關系”與“就業”等指導,適當增加學業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學業成長。
2.2 負面情緒的化解方式
大學生的負面情緒化解方式調查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食物”“打游戲”均是男、女大學生化解不良情緒的最主要方式,女生更是體現了“化悲憤為食欲”,表明食物對情緒有重要的調節作用。Pearson卡方檢驗為p=0.004<0.01,表明男、女生化解負面情緒時所采用的方式存在顯著差異。男生還會通過“運動”、女生會通過“聽歌看劇”等方式來緩解負面情緒。但男、女生選擇“心理輔導”的頻率均較低,說明學生對學校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認知度不夠。
2.3 負面情緒下對食物類型的選擇
調查存在負面情緒時大學生對食物類型的選擇傾向,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悲傷情緒時,大學生選擇頻率較高的食物為甜食類、麻辣燒烤類。原因是甜食會刺激人體分泌更多血清素,麻辣燒烤類食物中的辣椒素會刺激口腔神經末梢而分泌較多內啡肽,產生“辣椒素快感”,且辣椒富含的維生素C,有助于壓力的緩解[5-6]。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36>0.05,表明悲傷情緒下,男女生對食物種類的選擇無顯著差異。
焦慮情緒時,大學生選擇頻率較高的食物為甜食、動物性食物、蔬菜。動物性食物中的維生素B12、ω-3等物質會刺激大腦分泌復合胺、多巴胺、降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能有效降低人體焦慮感[7];蔬菜中富含膳食纖維素和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對鐵的吸收,對抗焦慮情緒時產生的大量自由基。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64>0.05,表明男女生對食物種類的選擇無顯著差異。憤怒情緒時,大學生對各類食物選擇頻率無顯著差異。人體在憤怒時,大量血液涌向大腦,腦血管的壓力增加,破壞了人體大腦興奮與抑制的節律,不利于進行清晰的思考和準確的選擇,對各種食物“來者不拒”。但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df=6,p=0.003<0.01,表明大學生對食物類別的選擇具有顯著性別差異,男生傾向于飲料、動物性食物類的選擇,女生更傾向于對甜食、蔬菜類食物的選擇。
情緒抑郁時,大學生選擇食物頻率依次為甜食>麻辣燒烤類>飲料類。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02<0.05,表明男女生對食物類別的選擇具有顯著差異。沮喪情緒時,大學生選擇食物頻率依次為麻辣燒烤類>動物性食物>甜食。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11>0.05,表明男女生對食物類別的選擇無顯著差異。喜樂情緒時,大學生選擇食物頻率依次為麻辣燒烤類食物>動物性食物>甜食>飲料。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07>0.05,表明男女生對食物類別的選擇無顯著差異。
2.4 負面情緒下對食物種類的選擇
負面情緒時,大學生對各類食物的選擇傾向調查,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負面情緒時,大學生對甜食的選擇頻率較高的是巧克力和糖果。巧克力中可可豆含有可舒緩情緒的苯乙胺醇,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令人產生愉悅感[6]。雖然甜食對改善負面情緒亦會有一定作用,但巧克力類糖攝入太多會降低血糖,使人體情緒低落,進而產生沮喪或抑郁等負面情緒。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77>0.05,表明男女生對甜食類食物選擇無顯著差異。
大學生對動物性食物的選擇頻率較高的是牛肉、魚蝦類。牛肉中富含鋅、煙堿酸、葉酸,鋅能保持人體細胞和酵素功能正常,幫助制造能穩定情緒的蛋白質,調節神經功能;葉酸能夠增加大腦的血清素含量,有效減輕焦慮、疲乏;魚蝦類中富含ω-3脂肪酸(EPA、DHA),會刺激大腦分泌各種影響情緒的神經傳遞素(復合胺,多巴胺和降腎上腺素),能有效改善抑郁等不良情緒[8]。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10>0.05,表明男女生對動物性食物的選擇無顯著差異。
大學生對飲料選擇頻率最高的是純牛奶,對其余飲料的選擇無顯著差別。牛奶中富含色氨酸和鈣,色氨酸能增強大腦的血清素含量,有效改善負面情緒,使心情更加穩定;鈣能調節心跳,維持正常神經功能。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09>0.05,表明男女生對飲料種類的選擇無顯著差異。
大學生對水果選擇頻率較高的為蘋果、香蕉、柑橘。蘋果、柑橘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減少不良情緒時產生的大量自由基,有效緩解焦慮情緒[6];香蕉中富含維生素B6、色氨酸和生物堿,亦可促使大腦產生血清素,振奮精神。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為p=0.01<0.05,表明男、女生對水果的選擇具有顯著差異。
3 結論與建議
(1)“戀愛”“人際關系”“就業”和“家庭”等是造成當前大學生負面情緒的主要因素,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怒和睡眠質量不好,而影響其在校人際交往和學業完成。
(2)“打游戲”“食物”“運動”和“聽歌看劇”是當前大學生化解負面情緒的主要方式,且男、女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但“食物”均是男、女大學生化解不良情緒的重要方式,選擇百分比平均為60.3%。
(3)大學生處于各種負面情緒時,對甜食、麻辣燒烤類食物和動物性食物、蔬菜和飲料等均有較高的選擇頻率。不同負面情緒時,大學生對各類食物的選擇具有一定差異:對甜食傾向于選擇巧克力,對動物性食物的傾向于選擇牛肉、魚蝦,對飲料傾向于選擇牛奶,對水果傾向于選擇蘋果、香蕉。與所選擇食物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C、鈣、鎂、鋅及一系列合成血清素所需的化學物質相關。因此,在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同時,學校食堂、超市可適當增加甜品、麻辣燒烤類和牛肉、魚蝦、牛奶及蘋果、香蕉等食品的供應,更好地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FERNANDO G P.Brain foods: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brain function[J].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2008,9(7):568-578.
[2]管斌,劉紅,高慧,等.孕期飲食變化與孕晚期心理抑郁情緒的關聯研究[J].安徽醫學,2013,34(6):824-828.
[3]BOTTIGLIERI T,LAUNDY M,CRELLIN R,et al.Homocysteine, folate, methylation, and monoamine metabolism in depression[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0,69(2):228-232.
[4]ALPERT J E,MISCHOULON D,NIERENBERG A A,et al.Nutrition and depression: focus on folate[J].Nutrition,2000,16(7):544-546.
[5]吳為.悲傷讓孩子更愛甜食[J].江蘇衛生保健,2018,243(4):58.
[6]付希燕.用食物改善情緒[J].現代職業安全,2013(9):120-122.
[7]邱曉琴.認識一下“快樂食物家族”成員[J].人才資源開發,2017(7):42.
[8]CARLIER H,BERNARD A,CASELLI C.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J].Reproduction Nutrition Development,1991,31(5):475-500.
基金項目:烹飪科學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NO.PRKX201811);四川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S202014389203);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CJF10025)。
作者簡介:蒙秋芬(1998—),女,四川南充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心理統計與測量。
通信作者:葉峻(1968—),男,四川南江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光譜分析與食品安全。E-mail:2609490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