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營林技術更加先進,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能起到積極作用。病蟲害防治始終都是林業管理工作的重點,為保證森林樹木的成活與生長,需要十分注重對病蟲害的防治。為有效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能力,林業管理人員將營林技術應用在病蟲害防治中,采取注重種植區生態建設、加強森林管理與養護、注重病蟲害監測預防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 營林技術;森林;病蟲害防治;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24
森林病蟲害對林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惡劣的影響,因此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已經成為林業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之一。營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提升了病蟲害防治的能力,將其應用在林業管理中,能高效應對病蟲害的危害。而廣西由于氣候、溫度等因素,十分適宜種植桉樹,桉樹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逐漸成為當地林業管理內容中的重要環節。基于此,立足于森林病蟲害防治,以廣西的桉樹種植為例,探討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對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意義
為達到林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林業機構會采取科學的營林技術措施。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上具有靈活性與多樣性,對森林病蟲害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以廣西的桉樹種植林為例。1)相關林業部門在種植計劃制定前,會先對種植區域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將種植區域最適宜栽種的樹種、種植區面積、土壤成分及氣候環境等數據調查清楚,通過研究分析出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再根據綜合情況選擇是否種植桉樹,并制定嚴密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提升種植區域的病蟲害防治水平。2)利用營林技術選擇樹苗時,要選擇無病蟲害、優質健康的樹苗,在種植時廣西普遍會將石灰粉或殺蟲劑等鋪灑在樹苗坑底部,預防地下蟲害,使桉樹苗茁壯生長。3)在樹苗生長階段,會根據當地實際狀況對桉樹苗施肥,在森林日常的基本養護過程中對樹根與樹干進行保護,以免桉樹受到損害,注重保持種植區的水分,為桉樹生長保駕護航。此外,采用營林技術在樹冠生長到一定階段后,對其噴灑預防病蟲害的藥物,清理雜草保持養分,并培育根瘤菌生物提高種植區的氮含量。
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意義重大,能在森林種植的每個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從選擇種植區域到樹苗長成,都能體現出營林技術的作用。廣西種植桉樹的面積較大,利用營林技術防治桉樹林病蟲害能有效減少桉樹林遭受病蟲害的侵襲。
2 現狀
2.1 種植模式不科學
當前在種植林栽培過程中,種植模式已經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而創新。然而在當下種植實踐中,樹木的種植依然不夠科學合理。1)營造林的種植速度較快,但是種植區的樹木品種不豐富,單一的樹木品種易導致種植林在種植初期發生大面積同類型病蟲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樹木死亡的風險。例如,平馬鎮在2020年4—10月,桉樹種植林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土白蟻危害[2],整個平馬鎮受災面積達到
36.54 hm2。平馬鎮的土白蟻主要分為黑翅土白蟻和黃翅土白蟻2種類型。在4—10月,土白蟻從地下巢穴中傾巢而出,于4月初啃食桉樹林幼苗的根莖,等到6—9月,土白蟻對桉樹苗根部的破壞最大,11月開始,土白蟻則回到蟻巢中。此外,林逢鎮與思林鎮等地也出現了土白蟻災害,受到損害的桉樹苗大部分死亡,經濟損失嚴重。土白蟻蟲害在桉樹苗種植初期極易出現,如果無法改善種植模式,加大早期病蟲害防治力度,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積同類型的病蟲災害。
2.2 管理與養護不到位
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水源、光源及熱度等資源豐富,種植桉樹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當地種植桉樹的面積較大、數量較多[2]。然而,由于桉樹的適應性較強,部分林業管理人員在桉樹生長過程中并不注重對桉樹的管理與養護,導致桉樹在生長期間沒有得到合理監管,隨時間的推移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管理人員對桉樹的管理與養護重視不足,導致桉樹在生長前期與中期時易遭受病蟲侵害。例如,在每年的6—10月,桉樹苗最易發生莖腐病,易受到感染。莖腐病在發病前期,會使桉樹苗的莖基處浮現水漬狀的褐色病斑,病斑會在短時間內向上延伸,將莖部全覆蓋,導致桉樹葉失去水分、顏色改變、莖葉下垂;中期病斑持續在樹苗上下擴散,可能會導致桉樹苗根部腐爛、整株死亡。廣西在夏、秋季節溫度較高、汛期較長,此時是莖腐病的高發時期,種植方式不科學可能會導致桉樹林感染莖腐病[3]。例如,2019年夏、秋季節,廣西桂林市的部分私營林場在對桉樹苗進行養護與管理期間沒有注重病蟲害的防治,造成部分樹苗感染莖腐病,以至于種植林有所損失。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不佳,沒有對桉樹林進行病蟲害預防,易引起桉樹林病害,導致經濟效益下滑。
2.3 監測與預防不到位
在種植林生長期,如果發生了大面積的病蟲害,大部分的林場管理人員選擇大面積噴灑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從理論角度來講,噴灑化學藥劑確實能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但大面積噴灑化學藥劑會對樹林所處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如果樹林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樹林生態失衡,樹木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不僅無法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在廣西北流市、博白縣等地區,桉樹林極易受到桉大蝙蛾的侵襲。桉大蝙蛾主要對桉樹樹干有極大危害,會在桉樹主干基部與地面相距0.5 m處產生一個與蜂窩相似的蟲糞包,其中含有部分木屑。樹干受到蟲糞包侵蝕的部分,樹皮受傷,引發組織增生,樹干變粗變腫,蟲糞包的蛀口內存在一條桉大蝙蛾幼蟲,幼蟲會從樹木髓心出發,不斷侵蝕樹木根基,對桉樹的生長造成較大威脅,影響桉樹樹干的正常生長。受到桉大蝙蛾危害的桉樹較為脆弱,容易折斷,當山風與臺風侵襲時,有一定的折斷可能性。在面對桉大蝙蛾危害時,當地選擇大面積噴灑化學藥劑的方式消滅害蟲,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平衡,不利于桉樹健康生長。
3 應用策略
3.1 注重種植區生態建設
營林技術能夠貫穿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全過程,如果想讓種植區域的樹木長勢更好,免受病蟲害的侵襲,就需要注重種植區域生態建設,將營林技術應用在對種植區域的考察與治理方面,提升樹木的生長環境質量。種植區域生態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樹木的病蟲害預防能力,降低感染病蟲害的概率[4]。例如,廣西平馬鎮在2020年4—10月容易遭受土白蟻侵害的問題,要想降低大面積發生桉樹死亡的可能性,就需要在種植階段注重種植區域生態環境的建設,對桉樹苗進行完善的日常基礎養護。1)林護管理人員可以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的力度,通過長期的病蟲害防治降低土白蟻的危害可能性,降低土白蟻為害桉樹的概率。2)林護管理人員可以依據多種病蟲害種類與其防治的困難程度,再結合植物的生長周期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防治。管理人員可以將土白蟻的習性與為害方式整理清楚,并針對其特點對癥下藥,將土白蟻的危害降到最小。從種植環節開始,將病蟲害預防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并不斷堅持,能夠大幅度地提升桉樹林的病蟲害防治能力;不斷改善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能夠使桉樹林的生長環境更加健康,促進桉樹的健康生長,不受病蟲害的侵襲[5]。
3.2 加強森林管理與養護
當前,在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節是要做好基礎管理工作,相關人員要強化管理方法和完善技術手段,制定相關的應急預防措施,并與當地農業經濟和林業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同抓同管,農林結合,綜合體現生態性與經濟性二者協調發展。對于桉樹林種植區域易遭受病蟲害侵襲的原因進行剖析不難發現,由于林業管理人員對桉樹林管理與養護的疏忽,桉樹林遭受病蟲害侵襲的可能性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營林技術的應用能起到重要作用。1)林護管理人員需要按照桉樹林的實際情況,對其施用無公害的肥料,在保護種植區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達到保護桉樹林不受病蟲害侵襲的目的。管理人員需要增強對種植區域桉樹林的管理與養護意識,在日常的管理與養護中加強病蟲害防治。2)林護管理人員需要在桉樹生長過程中加強對樹木的修剪與清理,按照營林技術的科學指導,在規定時間對桉樹林進行修剪與清理,預防病蟲害的侵襲,保護桉樹健康生長。對于部分桉樹出現的莖腐病,工作人員在定期檢查時能夠積極進行預防,在發現后要及時進行救治,降低桉樹林的損失程度[6]。林護管理人員對桉樹林的管理與養護更加注重,能夠在各方面提升桉樹林的病蟲害防治能力,保障桉樹生長所需要的水分與養分,使桉樹的長勢更好,能夠抵御病蟲害的侵襲。
3.3 注重病蟲害監測預防
營林技術中的營林監測能幫助管理人員對種植林進行監管,發生特殊情況時,向林業管理人員做出預警,給管理人員精準提供種植林中出現的問題,輔助林業管理人員解決問題。因此,對種植林進行科學的病蟲害監測預防,對當地各種植物和常見病蟲害生長空間和習性進行分析,針對性地進行生態環境和病蟲害預防性監測,提前發現和控制大規模病蟲害的萌生和繁殖,借助相應的營林技術嚴格控制災害,從源頭上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控措施,極大降低森林被病蟲害侵襲的可能性。諸如對于當地經濟基礎、營林技術條件相對較差的林業監管單位和機構,可以通過引用分樣篩濾的檢測手段,通過鏡檢技術確定是否有松采線蟲的存在和侵害。而對于當地經濟基礎、營林技術條件成熟的單位和機構,可以通過貝爾曼漏斗分離法進行,在鏡檢后,再采用分子生物法進行有效檢驗。例如,廣西玉林市等地的桉樹林易受到桉大蝙蛾侵襲,林業管理人員可利用營林技術在各季節針對性地對桉樹林進行病蟲害的監測預防,降低病蟲侵害桉樹林的可能性。1)管理人員需結合桉樹林的具體情況,將桉樹生長的各時期的數據整理好,在此基礎上,對桉樹林進行科學的監測,為其提供完整全面的生長數據。2)林業管理人員可以在發現病蟲害的第一時間,依據監測數據確定病蟲害的類型,并針對該病蟲害類型作出相應的防治計劃。林業管理人員可將桉大蝙蛾的數據統計清楚,上傳到數據庫中,一旦有桉大蝙蛾的侵襲情況發生,立即啟動響應預案,全方位開展桉樹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7]。利用先進有效的營林技術對種植林進行大數據篩選以達到監測預防的目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種植林的損失,減小病蟲害的侵襲面積,保障森林經濟效益。
4 結語
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森林的病蟲害防治能力。廣西的桉樹種植較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因此林護管理人員需注重種植區生態建設、森林管理與養護及病蟲害的監測預防,將營林技術應用在林業管理中,達到病蟲害有效防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孟凡成.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防治作用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1):121.
[2] 張兆云,于林霖.營林措施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分析[J].現代園藝,2021,44(5):83-84.
[3] 邵光明,李磊.淺析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7):71.
[4] 孟凡成.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防治作用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1):121.
[5] 鮮玉梅.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50(6):136-137.
[6] 劉化桐.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究[J].農業與技術,2019(20):67-69.
[7] 陳香斌.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運用[J].江西農業,2020(16):9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