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分學生畢業后,會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出現消極的心理,不愿意走出校園。為了降低不良因素對學生就業的影響,文章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心理因素為研究對象,對大學生就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利用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的方式,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學生;就業競爭力;心理因素;職業道德素養
引言:大學生就業,不僅是學生自身、學校與家長的方面關注的問題,也是社會性的問題。在就業的過程中,會因為專業能力、心理等因素出現不愿意就業,或者競爭力能力差的問題,無法獲得心儀的崗位。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與市場競爭力,本文就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
1目前大學生就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獲取就業信息能力差
在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獲得理想的崗位,需要關注就業市場的情況,獲取相關的信息,抓出適合的就業機會,以此滿足自身的學習。在互聯網信息快速發展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與媒介逐漸增加,可以了解很多關于就業的信息,從中選擇心儀的崗位[1]。但是由于學生的信息搜集與分析能力差,所以無法及時發現就業信息,錯過就業就會,影響大學生的就業。當前企業發布的就業信息比較遲緩,且在不同的平臺中發布,為學生了解就業信息增添難度,無法保證就業及時性,影響學生的就業率。
1.2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一般
新時代背景下,各個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逐漸提升,要求大學畢業生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結構與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對當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只具備理論經驗,不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無法將學習內容運用在實踐中。操作能力,是各個行業對人才基本需求。若是學生不具備這一能力,那么不僅影響學生的就業,同時也對各個行業發展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致使這一問題發生的原因,就是學校過分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忽略實踐能力培養,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情況。
1.3錯誤的就業觀
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發現部分學生并有聯合實際情況,制定一些較高的就業目標,如月薪過萬、工作內容簡單等等。學生作為社會新人,雖然具備較高的學歷,但是并沒有崗位工作經驗,在就業的過程中無法滿足自己的目標,會出現較大的落差,產生消極的心理。此外,有部分學生就業后,并沒有踏踏實實工作,會因為自身或者其他因素出現消極怠工的情緒,出現不斷跳槽、換工作的情況。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沒有認識到努力、踏實的重要性。
2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心理因素
2.1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也是國家發展的關鍵。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需要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使其對自身能力、未來發展形成初步的認識,建立積極向上的就業觀,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2]。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需要學校與學生共同努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就業意識與發展觀念。首先,學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或者專業教學中滲透道德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意識到就業的關鍵,鼓勵學生以高標準要求自身,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質。其次,從學生自身入手。學生作為教育工作重要組成,其思想觀念與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與學生自身的發展。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職業道德、良好思想品質的重要性,并將此作為約束自身行為舉止的依據,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此外,學校可以組織與學生專業有關的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積極主動學習,提升自身素質,為就業提供支持。
2.2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與崗位工作效果的重要品質。若學生不具備社會適應能力,那么在就業的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挫折,無法適應職場生活。為了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校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使學生意識到社會與校園的不同,做好思想方面的過渡,為學生適應崗位工作做好鋪墊。此外,學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的實習活動,了解不同崗位對就業人員的需求,意識到崗位工作與課堂學習的不同,將此作為提升自身社會適應能力的媒介,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積極的體驗,優化心理素質,為適應社會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2.3端正學生的就業觀
在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就業觀的培養十分重要,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部分學生因為錯誤的就業觀,所以失去非常多的就業機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問題。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使更多學生參與就業活動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就業觀,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明確自身的的定位,將此作為就業發展的依據[3]。首先,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與評價自我。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從多個不同的方面對自身學習情況、專業能力、就業能力進行評價,說出自己的不足與優勢,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認識。其次,鼓勵學生樹立多元化就業理念,讓學生意識到就業不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唯一途徑,鼓勵學生創業,拓展學生的就業范圍,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就業理念。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使其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崗位,并在就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結語:
總而言之,在大學生就業前,學校需要做好教育指導工作,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大學生在學校的教育與日常的實踐中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職業道德與就業觀念,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就業目標,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自身就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秀娟,仲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心理因素分析[J].農家參謀,2020(13):258.
[2]李欣.商務禮儀教育與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現代交際,2020(03):112-113.
[3]王琦.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基于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畢業生情況的調查分析[J].計算機教育,2007(04):76-80.
李蘇怡 ?出生年月 1975.02 ?工作單位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籍貫 山東棗莊 民族漢 ?性別 女 職稱 ?講師 學歷 本科 ? 研究方向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