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云
摘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學教學逐漸強調對學生進行德育和智育的全面教育,以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長遠影響。思想品德的主旨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和帶領,讓學生在教育中學會為人處世、遵紀守法,鍛煉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培養品質。本文立足于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法治教育,使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程更加科學合理。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法治教育;結合措施
引言:我國法治水平不斷提高,法治教育在當代社會是學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法治教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國家的法律制度,了解時事,對學到的法律制度在實踐中嚴格踐行,行使自己作為公民的權利和遵守相應的義務。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人格和修養進行培養,有法治教育的天然土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有關聯的深挖,運用到法治教育中。
一、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的意義
1.規范學生的行為
小學生年紀小,能夠進行良好引導。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能夠讓學生從小就持有法治觀念,從而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規則。在當代社會,守法是每一個人公民的法定義務。小學生在思想品德中接受法治教育,能夠讓學生的日常行為得到規范。
2.完善教師授課結構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涉及到多個方面,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生理結構和社會關系等進行處理,還要進行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的規范。在小學思想品德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能夠完善教師的教學結構,使教師教學目標更加科學有效。
3.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代小學生的發展,不僅對文化知識有要求,還對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有要求。良好的品德素養能夠讓學生在規范內行事,努力進取,不怕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從而實現個人價值。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能夠完善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推動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發展。
二、在小學思想品德中滲透法治教育的措施
1.創造教學環境,創新教學形式
教學環境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具有重大的影響,良好的環境和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輕松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轉換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法治教育問題。例如,在對《我們在公共場合》這一章節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生可能對“公共場合”的概念并不是很熟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先要讓學生對公共場合有明確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公共場合和私下的區別,以學生熟悉的方式進行解答。通過以學生的思維進行教授,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從而在面對法治教育時候能夠更輕松地接受。其次,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法治知識,并將他融入到生活中。例如,在對《我的家庭責任與貢獻》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在講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責任時,可以將現行婚姻家庭法的規定穿插在課堂上,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意識。通過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融入當下的法制規定,讓學生能夠逐漸熟悉法律規定并進行應用。
2.營造教學氛圍,規范日常行為
法治教育應該跟學生的言行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有具體形象的行為模式。首先,教師要從日常小事中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一言一行中恪守法治。例如,在對《班級生活有規則》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班規和法律制度兩種規范進行對比,讓學生說出二者之間的區別,由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加深對法律制度的認識。告訴學生班規其實就是在班級范圍內的“法”,學生必須要遵守,遵紀守法從遵守班規開始。通過以班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其次,教師要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行動帶動學生的行為。例如,在對《低碳生活每一天》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現下對環保事業進行的規定,諸如限制碳排放,規定廢棄物處理的方式,進行垃圾分類等。教師在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則,為學生講解怎么進行垃圾分類,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過教師行為指導,讓學生模仿教師的生活,將低碳生活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3.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具體化教學
法治教育與生活是不可切割的,法律制度從生活實際中衍生出來,為規范社會行為而服務。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不能浮于表面,進行假大空的宣示。應該落實到生活實際,通過具體的事務進行教育。首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具體案例進行知識輸送。例如,在對《班級生活有規則》和《生活離不開規則》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舉示具體案例,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案例中感受到班級生活規則和社會生活規則之間有什么不同。在班級生活之中最為重要的是遵守紀律,社會生活亦然,但這紀律又會在規范的事項、違反后果等方面有明顯的區別。通過對不同社會規范的特點進行對比,讓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規則雖然具有普遍性,但同時也是特殊性。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實踐演練,在實際行動中踐行法治。例如,在對《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傳授古往今來不同的愛國人士熱愛祖國的行為,教師可以運用紀錄片剪輯的形式,將時間變革和熱愛祖國的主題永恒的概念用視頻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不同人不同時期熱愛祖國的方式。隨后提問:“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愛國?”讓學生們展開討論。隨后,讓學生們將其說到的愛國行為在生活中實踐,讓學生們明白,愛國不是口號,法治也不是口號,而是要切實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來的。
三、結語
隨著我國現代化法治國家建設的推進,法治教育已經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板塊。在思想教育中滲透法治教育,能夠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規則意識、守法的公民。首先,教師要注重對學習氛圍的營造,讓學生能夠在寬松自如的環境中進行法治學習。其次,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開拓,讓學生能夠積極投身到法治教育的節奏中來。最后,教師要將法治教育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法治知識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薛書琴,艾進岳.淺析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滲透法治教育[J].文淵(高中版),2021(06):1034.
[2]王娟.淺析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設情境滲透德育教育[J].語文課內外,2020(24):262.
[3]鐘曉琴.思想品德 不敗之花——試論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J].讀天下(綜合),20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