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新 楊華 陸國平 王先有
摘 要 茯苓產業是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的傳統特色產業,該縣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茯苓之鄉”。為促進靖州縣茯苓產業發展,針對靖州縣茯苓中藥材產業發展面臨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將創新作為振興靖州縣茯苓中藥材產業的驅動力,從政府、產學研、行業協會等3個層面進行思考,提出規劃建設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組建茯苓產業創新研發合作共同體等建議。
關鍵詞 茯苓產業;科技創新;湖南省靖州縣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5.036
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是著名的“中國茯苓之鄉”,有“世界茯苓看中國,中國茯苓看靖州”的美譽,茯苓產業是其傳統的特色產業[1]。茯苓是湖南省“湘九味”中藥材之一,中醫認為其有滲濕利水、健脾補中、寧心安神的功效[2]。2020年,靖州縣銷售鮮茯苓7.8萬t,茯苓全產業鏈總產值近30億元,干茯苓交易量占全國的60%~70%。
在靖州縣茯苓產業獲得喜人成績的背后,也隱藏著茯苓中藥材產業從業人員的一些擔憂。1)對產業轉移的擔憂。全國盛產茯苓的地方有貴州省、云南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北省及安徽省等地,而靖州縣可供用種植茯苓的松木資源越來越少,靖州縣產業發展重心可能會隨著鮮茯苓產量優勢的消失而轉移。2)對茯苓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能否盡快解決的擔憂。例如,茯苓種植品種的菌種復壯與選育,茯苓種植中提高松木原料生物轉化率(現僅為25%左右)的技術和方法,生態文明建設中保證種植茯苓的優質松木原料的數量與持續供應,以茯苓為主要成分的藥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和食品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等問題。通過調查、研究、思考,提出應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匯聚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高校科研單位的力量,促進靖州縣茯苓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1 政府層面
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振興茯苓產業與促進茯苓產業發展的優惠條件和執行措施,以及出臺吸引和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的制度和措施。
1.1 ?規劃建設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擴大現有茯苓科技產業示范園規模,建設更高層次的靖州縣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新建茯苓生態種植園,將茯苓的菌種繁育、茯苓種植及栽培生產納入其中,同時在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域內建立茯苓產業創新研發中心。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規劃建設茯苓的初、深、精加工產業示范園,匯聚一大批初、深、精加工企業入園發展,培育壯大2~3家頭部企業,帶領茯苓產業發展。同時,充分發揮靖州縣茯苓品種與菌種繁殖、種植、生產和初深加工優勢,交易、銷售、交通和物流優勢,以及完整的茯苓產業鏈等優勢,做大、做強、做優茯苓產業,促進靖州縣茯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依托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內的茯苓菌種繁育、茯苓種植、栽培生產的生態種植園,茯苓初、深、精加工產業示范園,創新研發中心、產品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區域性食品藥品檢測中心及博物館等連成一體,打造靖州縣茯苓產業科技文化特色旅游,拓展茯苓產業鏈,帶動靖州縣的旅游業發展。
1.2 ?興建科技創新與創業孵化中心
茯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再創茯苓產業的輝煌同樣離不開科技的創新。通過制定吸引和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的制度和措施,吸引相關的科技創新人才到靖州縣發展、創業。密切與全國有關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組建茯苓產業創新研發合作共同體,提高茯苓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的技術含量。在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建立科技創新與創業孵化中心,吸引大量的科技創新人才及有知識、有夢想的農村和城鎮青年,匯聚到發展茯苓產業的創新創業中來,培育和孵化出一批與茯苓中藥材產業相關的創新型企業。此外,通過政策優惠,鼓勵激發企業、電商平臺推廣銷售茯苓相關產品,增加茯苓產品的銷售量,做大、做強茯苓產業。
1.3 ?新建靖州縣茯苓中藥材交易大市場
靖州縣是我國盛產茯苓最早的地方之一,但目前靖州縣可用于種植茯苓的松木資源越來越少,這將限制鮮茯苓的生產,使靖州縣面臨茯苓產業轉移的問題。因此,只有抓住靖州縣茯苓產業的種源優勢、初深加工優勢、交易市場優勢及科技創新優勢,才可占據茯苓產業的優勢地位。靖州縣是我國茯苓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匯集了廣西、貴州省、云南省、四川省、重慶市及湖北省等地的松茯苓種植戶來此交易。1993年開業的靖州茯苓大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茯苓加工交易市場,2011年加工經營茯苓產品達1.2萬t,約占全國總銷量的60%;2020年銷售鮮茯苓7.8萬t,干茯苓交易量占全國的60%~70%。此外,靖州縣的茯苓產品還銷往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諸國。
隨著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也逐漸提高,促進了中醫藥的快速發展,但同時導致人們對中藥材的需求激增,中藥材的交易量迅速擴大。茯苓加工交易市場早已不適應市場需求,因此靖州縣迫切需要盡快啟用已建好的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的具備倉儲功能的茯苓中藥材產品交易大市場,包括鮮、干茯苓交易中心,倉儲中心及物流中心,并需要逐步擴大其規模,以滿足日益擴大的茯苓等中藥材的交易量,滿足交易市場更高、更新的要求。將茯苓中藥材產品交易大市場規劃在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在園區內形成靖州茯苓產業的完整產業鏈,包括茯苓品種與菌種繁殖、種植、生產、初深精加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及茯苓文化旅游產業等,奠定靖州縣茯苓產業在全國的堅實地位,擴大靖州縣茯苓產業的輻射范圍,使靖州縣茯苓產業立足于湖南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1.4興建茯苓中藥材歷史文化博物館
靖州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地區,縣域面積2 210.56 km2,人口2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3]。靖州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早在夏商時期即為荊州西南要腹之地,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設靖州,歷代均為州、府、路所在地;明朝時成為湘、黔、桂邊界商業重鎮[4]。
將茯苓中藥材歷史文化博物館興建納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深入挖掘靖州縣種植、生產茯苓的歷史,相關歷史故事、傳說,以及茯苓的藥、食兩用的功效和作用,以此宣傳靖州縣茯苓中藥材歷史,促進中藥材文化博物館的建設。通過宣傳、推廣靖州縣茯苓的種植、栽培歷史、中醫藥知識及民俗文化,推介靖州縣的茯苓產品、產業,用歷史文化傳承吸引人們的關注,打造茯苓科技、文化特色旅游,帶動靖州縣的旅游業發展。此外,可通過宣傳使游客了解靖州縣茯苓的歷史和文化,并從中了解中醫藥與中藥材的知識,懂得中醫藥的好處,明白茯苓的藥用價值,從而帶動靖州縣茯苓產品的消費,增加銷售量,促進靖州縣地方經濟的發展。
2 ?產學研層面
2.1 ?組建茯苓產業創新研發合作共同體
靖州縣應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聘請專家教授為茯苓產業技術顧問的基礎上,增加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組建茯苓產業創新研發合作共同體。1)以靖州縣農業農村局為主導,依托靖州縣茯苓產業行業協會,匯聚國家、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等科研創新人才優勢,發揮茯苓種植專業戶、加工企業和制藥生產企業的資金優勢。同時,組建茯苓產業的產、學、研高度融合的創新研發合作共同體,充分發揮協會銜接政府的優勢,及連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人才的優勢,發揮企業的資金優勢,共同開展茯苓優質新品種的選育、優質菌種的繁育,以及種植、加工工藝等的創新研究。2)開展以茯苓為主要原材料的藥品、保健品、食品及飲品等優質新產品的研發,拓寬茯苓的應用和使用領域,提升茯苓的價值,做大茯苓產業市場規模。合作共同體內的所有創新,將首先提供給共同體內的成員有償使用,共享科技創新的成果,提高茯苓種植專業戶、加工企業的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益。此外,共同體內的科研創新人才的付出得到合理回報,可反過來激發其科研創新的熱情,促進共同體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形成良性循環,用科技創新的力量促進靖州縣茯苓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
2.2新建茯苓產業創新研發中心
靖州縣應以創新合作共同體為依托新建茯苓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創新研發中心設在茯苓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核心區域,同時在參與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內設立茯苓產業創新研發分中心。如此,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設備資源和科研人才資源發揮各自優勢,開展茯苓產業中新品種的選種、培育,菌種繁育、種植、生產、加工、技術及工藝的創新研發。同時,可研發以茯苓為主要原材料的藥品、保健品、食品及藥膳等系列產品,更快地解決茯苓產業發展中“卡脖子”的關鍵性問題。
3 行業協會層面
3.1制定茯苓種植、生產、加工標準
在現有《靖州茯苓菌種》《靖州茯苓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制定并申報茯苓種植、生產、加工等的國家標準。以茯苓產業行業協會為主,會同高校、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及企業等制定一套茯苓的菌種繁殖、種植、加工、倉儲、產品包裝及商品規格等的行業規范和標準。1)規范茯苓的菌種繁殖、種質資源管理;2)規范茯苓的種植、培育、生產、病蟲害防治技術;3)規范茯苓產品的初、深加工的程序、工藝、技術,以及茯苓產品的倉儲、產品包裝和產品規格,從而使茯苓的種植、培育、生產、加工及產品規范化、標準化,促進茯苓產業高水準、高質量發展。
3.2加強優良品種的管理和授權使用
加強已登記的茯苓靖州28和太空苓品種的管理和授權使用,并抓住種質種源培育等關鍵技術,做好茯苓品種和菌種登記、種子種苗生產經營權申報的準備工作[5]。在時機成熟時進行品種登記和種子種苗生產經營權申報,搶占先機,領先同行業一步,掌握中藥材品種的經營權。
在種質資源的繁育中,具體需做好3方面工作。1)保護和利用好本地靖州28良種,通過一些傳統和現代的育種技術手段對栽培品種進行復壯,使良種的品質更優。2)盡快通過種植、選育,培植出太空苓這一高產、優質品種,對其進行定性、命名,并申請品種保護,然后進行宣傳推廣。3)運用傳統育種和現代育種技術,如輻射誘變、基因育種技術等,開展野生茯苓的選育,繁育出更高質量的新品種,使其適應中藥材產業化、規模化對茯苓品種的要求,促進茯苓產業的進一步提升。此外,需加強茯苓靖州28、太空苓品種及“靖州茯苓”地理標識的管理和授權使用,打造靖州縣茯苓品牌。同時,可開展茯苓品種差異化的開發和經營,充分發揮靖州縣茯苓的品種優勢,增強其市場競爭力,還可通過農(林)業展會、產銷對接等活動廣泛開展品牌營銷,使靖州縣品質優良的產品擁有更高的價值,促使靖州縣茯苓產品達到高品質、高端化的發展。
3.3協助啟動、監管茯苓中藥材交易大市場
靖州縣是我國茯苓產品的主要集散地,而靖州茯苓大市場早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靖州縣謀劃并新建了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的具備倉儲功能的茯苓中藥材交易大市場,以滿足茯苓等中藥材對交易市場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行業協會能夠發揮協會優勢,協調處理好茯苓中藥材交易大市場建設、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監督管理好市場,使靖州茯苓交易市場在全國占據領先地位,使“中國茯苓之鄉”的地位更加穩固,助力茯苓產業成為靖州縣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
3.4協調促進健康、養生休閑農莊示范區的建設
靖州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8 ℃,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83%。靖州縣既是“中國茯苓之鄉”,又是“中國楊梅之鄉”,還是“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森林覆蓋率達74.93%,因此靖州縣發展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5]。靖州縣有飛山景區、地筍苗寨、巖腳侗寨及排牙山森林公園等各類旅游資源57處,2016年旅游人數就達210.5萬人。因此,靖州縣適合開發以茯苓中藥材為主的藥膳、飲品、藥酒等養生保健食品,并可結合國家戰略和地域優勢,建設健康、養生、養老的休閑農莊、特色小鎮,助推鄉村振興。
3.5促進靖州縣茯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要想保持靖州縣茯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做好茯苓原料馬尾松林的培植工作。靖州縣每年若要產鮮茯苓8 000~10 000 t,就需要533.3 hm2的茯苓標準化種植面積,帶動全國3 333.3 hm2的馬尾松林種植面積,以維持靖州縣茯苓產品的供求平衡。靖州縣每年533.3 hm2的茯苓種植面積,需要松木原料約40 000 t,據此推算,到2050年全國茯苓種植的原料馬尾松林會枯萎,將導致茯苓產業鏈條斷裂,茯苓產業發展不可持續。因此,靖州縣委、縣政府要盡快出臺政策,加大對茯苓原料林馬尾松的營造扶持。據科學評估,每年需營造馬尾松林100 hm2以上,才能保持靖州縣茯苓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進而為全國茯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示范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邱威鵬,張克達.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經營效益[J].林業與生態,2017(10):21-22.
[2] 田雙雙,趙曉梅,劉勇,等.茯苓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8):1734-1744.
[3] 靖州縣水利局.靖州:搞好水土保持建設美麗家園[J].中國水土保持,2018(2):71-72.
[4] 郭煦.靖州:砥礪奮進譜新篇 ?三十而立再出發[J].小康,2017(27):68-71.
[5]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靖州概況[EB/OL].(2021-03-09)[2021-12-09].http://www.jzx.gov.cn/jzx/c116329/singleArticle2020.shtml.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