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 要 云浮市具有悠久的茶葉種植、生產歷史,是廣東省重要的茶產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下,云浮市茶產業迎來發展的重要契機。截至2020年,茶葉種植面積約1 980 hm2、產量3 532 t,以羅定市、新興縣種植為主。云浮茶葉生產注重品牌建設,涌現出一批如象窩茶、天子茶、龍圣茶等知名品牌。新興縣太平鎮因茶葉特色產業鮮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成功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從生態、位置、文化、政策幾方面分析了發展優勢。指出目前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加強政策支撐,深耕地方特色,強化科技賦能,融合文化添彩。可以將茶產業與禪宗文化有機結合,借助禪茶文化提升云浮茶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涵養。
關鍵詞 茶葉;產業發展;廣東省云浮市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5.037
2021年9月23日,廣東省政府發布《2021—2023年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確定33個產業園為2021年第一批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園推薦名單,其中“云浮市新興縣茶葉產業園”位列其中。該方案的發布,為新興縣乃至云浮市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成為云浮茶產業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
近年來,云浮市結合當地特色,緊抓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大力推動當地茶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茶產業作為當地重要的產業,云浮市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推進茶產業提質增效,打造高知名度茶葉品牌,助力鄉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1 ?現狀
云浮市是廣東省重要的產茶地,區域內的茶葉種植、生產具有悠久歷史,形成了一批遠近聞名的茶葉產品,如象窩茶、羅定天子茶和連州茶、天露山茶、云霧山茶等,均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名茶[1]。
1.1 ?種植規模
近年來,云浮市大力推動茶產業發展,截至2020年,茶葉種植面積約1 980 hm2、產量3 532 t,以羅定市、新興縣種植為主。
羅定市是云浮茶葉的主要產地,其茶葉種植面積約占云浮市茶葉總面積的64%,產量占75%以上。羅定市山區緩坡面積較多,排水條件良好,土地以紅壤和赤紅壤為主,土壤母層較深,質地疏松,通透性強,pH值在4.0~5.5,為酸性土壤,非常適合茶葉種植。2020年羅定市茶葉種植面積約1 260 hm2,總產量2 618 t,規模較大的有?塘茶場66.7 hm2、連州茶場100 hm2。其余多為小規模種植,未連片種植面積超過200 hm2。
新興縣茶葉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縣內分布天露山、云霧山兩大山脈,高海拔山地資源豐富,氣候生態條件優越,具有種植茶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2020年新興縣種植總面積約286.7 hm2,總產量262 t。茶園主要分布在太平、六祖、里洞等鎮。
郁南縣最近幾年茶葉種植勢頭興起。該縣千官、通門、大方、寶珠等鎮大力推廣茶葉種植,不斷引進優良品種,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20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53.3 hm2,茶葉產量360 t。
1.2 ?生產模式
目前,云浮茶葉主要生產模式有生產企業、合作社和散戶等3種。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經營的主要企業有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新興縣龍圣茶業食品有限公司、新興縣水源山茶業有限公司、新興縣天露山茶業食品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羅定市合宇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云浮市大仁紅營茶業食品有限公司、郁南縣天祥茶園,主要種植品種有金萱、英紅九號、青心1號、單叢、白毛茶、黃枝香、玉蘭香、米蘭香、鴻雁十二號、素紅、金牡丹等[2]。
云浮市大部分茶企引進了先進設備,對生產工藝進行革新,并推行“春茶制綠茶、夏茶制紅茶、秋茶加工成白茶”的生產方式。綠茶制作工藝:攤青→殺青→揉捻→解塊→干燥或采青→委捻→殺青→揉捻→烘干→精制或攤青→殺青→返潮→揉捻→干燥等;紅茶制作工藝:萎凋→揉捻→解塊→發酵→干燥或采青→委凋→揉捻→發酵→烘干→精制或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
1.3 ?品牌建設
云浮茶葉生產注重品牌建設,涌現出一批如象窩茶、天子茶、龍圣茶等知名品牌。早在2005年,羅定天子茶皇在廣東省第六屆名優茶質量競賽中獲得金獎,2010年“象窩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象窩茶、龍圣茶等產品先后通過了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認證。2015年,產自新興縣的隨緣綠茶、隨緣紅茶獲消費者心中的廣東茶王稱號。目前,云浮市共有四個茶葉類產品品牌進入廣東省推出的“粵字號”農業品牌中,分別為: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推出的象窩綠茶、象窩紅茶,羅定市連州茶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連州綠茶,廣東龍圣茶業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婆娑紅。2020年,新興縣龍圣茶葉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龍圣茶獲得“廣東十大好春茶”稱號。2021年,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象窩茶(白茶)、廣東龍圣茶業食品有限公司明鏡白(白茶)、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象窩茶(陳香茶)入選廣東省十大茗茶名單。
1.4 ?產業發展
隨著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布局,云浮市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動茶產業發展。云浮市以“茶文化”為載體,以“融合旅游”為發展模式,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體系,推動茶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培育扶持天露山、飛天蠶、六祖龍圣和連州仙境茶場等茶葉生產基地,成功打造一批在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發展中具有示范意義的茶園、茶場。2020年,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出爐,新興縣太平鎮因茶葉特色產業鮮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成功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太平鎮積極牽頭聯合翔順象窩公司、水源山茶葉公司等企業,實行“政府+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模式,與翔順象窩公司共建集生產、加工、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太平鎮茶文化產業園,帶動周邊3 000多名農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2021年,位于云浮新興的五葉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廣東省茶葉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培育出珍稀新品種“黃金茶”,市場前景廣闊。
2 ?發展優勢
2.1 ?生態
云浮市自然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十分適合茶產業發展。云浮市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空氣濕度大,土地肥沃,適宜茶葉生長。西江黃金水道貫穿云浮全境,水資源豐富,水源優質;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生態環境良好;土壤肥沃、質地疏松、通透性強,非常適合種植茶樹。云浮境內有云開大山、云霧山、大金山、天露山等山脈,多處山區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濕度高,有機質土層深厚,為生產優質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3]。
2.2 ?位置
云浮市地處廣東省中西部地區,緊鄰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條件優越,茶葉產品市場消費潛力巨大。大灣區常年居住人口超過7 00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占中國GDP的1/8(2018年度),是中國茶葉消耗最大的地區,也是未來茶行業的核心競爭地。同時,大灣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聯系國際市場的重要節點。云浮市作為毗鄰大灣區的茶葉產地,地理位置優越。
2.3 ?文化
云浮茶歷史悠久。明代的《廣東通志·土產篇》就寫有:“羅定州有茶”[4]。民國《新興縣志》記載:“縣屬山深林密,土頗宜茶,其最佳者為天露山茶、龍山茶”。云浮人自古便有種茶、采茶、飲茶的習慣,市域內的云霧山茶、秋風茶、逕心茶、大紺山茶、天所茶等均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
禪宗文化深入人心,禪宗文化為茶產業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色,是云浮茶產業不可忽視的優勢。云浮市新興縣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六祖在此出生、成長、開悟,也在此“葉落歸根”[5]。1 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禪和茶本屬于兩種不同的文化,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兩種文化不斷滲透、糅合,逐漸形成了一種以“正、清、和、雅”為精神內核的禪茶文化。云浮市擁有深厚的禪宗文化底蘊,對云浮茶產業發展及茶葉品牌的推廣、升級有著積極作用。此外,禪宗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極大促進了當地茶產業的發展。
2.4 ?政策
近年來,茶產業的發展符合國家的戰略方針,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18中央1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就提到發展茶產業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之一。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市考察時指出:“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起來,過去茶產業是你們這里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今后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我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針對性地重點扶持創建一批茶葉、花卉、水果、漁港風情、濱海旅游等特色小城鎮。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茶產業作為綠色、有效、高質的產業項目,符合農村地區的發展需求,已經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3 ?存在的問題
3.1 ?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
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不高。整體上,由于茶園多在山區,云浮市茶產業存在生產條件差、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目前,云浮市內茶葉種植模式較為粗放,許多茶園沒有達到標準化建設、機械化采摘的要求,茶葉采摘仍以人工采摘為主,生產效率較低;茶葉加工設備和工藝落后,茶葉附加值低;茶葉產品質量等級標準混亂,茶葉銷售價格較低;茶葉加工的科研投入不夠,茶葉產品缺乏綜合利用,茶葉精加工、深加工等方面劣勢明顯。
3.2 ?品牌優勢不足
市內茶葉品牌呈“多而小,散而弱”的特點。云浮市產出的茶葉,大多銷往當地及鄰近的珠三角地區,品牌傳播程度低、名氣小。市內茶產業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低,知名品牌不強,沒有形成品牌效應。
3.3 ?產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不強
云浮市茶葉種植面積僅占廣東省茶葉總面積的3%左右,產量不足廣東省總產量的3%,整體規模小于同屬粵西茶區的湛江、茂名等地。境內茶產業龍頭企業少,全市僅有1家茶葉類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茶葉類農業龍頭企業。
4 ?建議
4.1 ?加強政策支撐
茶業是國家實施鄉村戰略的特色農業產業之一,也是廣東省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構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新格局的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廣東省有茶葉產業園11個,而云浮市尚未有1個茶葉產業園,發展不足。云浮市應結合國家政策方針,抓住茶產業發展機遇,鼓勵建設茶葉基地、引進先進設備、革新加工工藝、創建品牌,推動茶葉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在省內外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云浮特色名茶,提高市場競爭力,壯大茶葉產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發展:1)科學制訂云浮市茶葉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推動全市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引方向;2)加強茶葉種植技術的宣傳和推廣,鼓勵新型品種的培育和試種;3)鼓勵茶產業龍頭企業打造茶葉領域的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4)協調茶產業與當地旅游、禪宗文化等產業的發展,使茶產業與當地文化產業實現有機結合;5)積極申辦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展會,大力推廣茶葉知名品牌;6)積極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形成規模效應。
4.2 ?深耕地方特色
深耕當地茶產業特色,挖掘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內核,打造具有云浮特色的茶產業。云浮市是有名的產茶地區,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云浮境內環境幽雅,水土肥沃,老茶樹、古茶樹較多,有利于建造生態茶園;應加強對有機茶生產的鼓勵,打造屬于云浮的有機茶品牌,為國內外茶市場提供放心安全高質量的綠色食品;鼓勵當地茶企根據自身實際,打造更優的產品,結合當地特色,延長產業鏈,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茶業附加值。
4.3 ?強化科技賦能
強化茶產業的科技支撐作用。在茶葉生產上,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提高茶葉生產加工效率;積極與茶產業相關研究機構合作,選育特色當家品種,開發云浮特色茶樹品種;加大茶葉科學研發力度,推廣茶葉有機種植技術;結合茶產業鏈,積極探索茶葉產品深加工工藝,拓展茶葉消費領域,提高茶葉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
4.4 ?融合文化添彩
合理運用云浮當地的茶文化優勢,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云浮茶。將茶產業與禪宗文化有機結合,借助禪茶文化提升云浮茶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涵養。可采取禪茶文化學術交流、推動茶旅一體化等方式宣傳、推廣禪茶文化,帶動茶產業發展。鼓勵當地茶園與旅游業相結合,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體系,開發本地禪茶文化為主題旅游資源,依托一二三產業融合,助推茶葉產業走得更遠、更順。
參考文獻:
[1] 陳海明,陳芳,張芷環,等.云浮新興縣象窩山“禪茶融合、茶旅一體”生產模式的調研分析[J].廣東茶葉,2021(1):26-29.
[2] 陳慧英,操君喜,李治剛,等.云浮市茶葉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J].中國茶葉,2020(10):67-71.
[3] 伍小紅,陳偉明,梁倩敏.新興縣“象窩茶”氣象條件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0):20.
[4] 王鎮恒,王廣智.中國名茶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5] 王夏.禪都紀行——兼禮東土圣哲、禪宗六祖惠能[J].時代報告,2016(6):134-13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