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本 李芳
摘要:在高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承擔著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歷程、樹立愛國思想意識的重要任務。作為會考和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全面掌握歷史課程的學習內容。同時也會使得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能夠更高質量地完成自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中歷史;信息技術;高中教育
前言:從教學內容上來講,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存在著知識點龐雜且理解難度大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透徹地掌握課程學習內容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伴隨科技發展而誕生的教學工具,能夠打破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將這一技術應用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能夠在豐富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水平。本文將以人教版的教材為例,在對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的意義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提出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將信息及時應用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的意義
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教學是要接受會考和高考的檢驗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與現代生活相距太遠的課程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龐雜細碎的知識點是高中歷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工具,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程學習內容,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利用閑散時間來學習歷史課程知識。將這一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剛才在,能夠讓高中歷史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提升。
二、怎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
(一)課前預習,讓學生借助音頻來了解歷史課程知識
信息技術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時空界限。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任務繁重,而教學時間又相對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更加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就必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因此,在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利用音頻了解課程學習內容。
比如在引導高一的學生學習《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這一章節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通過信息技術工具來聽這一章節的音頻學習資料。并且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對各個朝代的政治制度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學習質量,以此來督促學生認真面對預習部分的學習任務。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就成為了輔助學生完成預習任務的有力工具。學生也會在做足準備的情況下以更好的狀態進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課堂教學,利用互聯網資源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包含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很難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歷史課程的學習內容。信息技術這一教學工具,具有著教學資源豐富的特性,在將這一教學工具運用到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歷史課程的學習內容。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古代商業的發展》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找有關古代商業發展的視頻資料,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這樣,書本上的抽象遙遠的歷史知識就能夠通過信息技術轉化為生動的畫面。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古代商業發展的軌跡,以及商業發展對古代社會的影響。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的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會讓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較為全面的理解歷史課程內容。
(三)課后復習,借助微課來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在高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的首要目的是要幫助學生順利通過會考和高考的檢驗。從這樣的教學目的出發,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必須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掌握龐雜細碎的歷史知識點。而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時,教會可以借助為微課這一信息技術工具來指導學生開展課后復習工作。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辛亥革命》的相關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講授完這一課時的重點內容后,將這一課時的微課視頻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微課的幫助下完善這一章節的學習筆記。這樣,學生就能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加強自己對辛亥革命的爆發時間、發展脈絡和主要任務等知識點的掌握。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工具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
結語: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有著教學資源豐富且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在借助這一工具進行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展開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借助音頻來了解課程學習內容。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平臺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最后,在課后復習階段,借助微課來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通過上述教學設計,信息及時就能夠成為提高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水平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魏育棟.從歷史多媒體教學看教育技術應用的誤區【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01):109
[2]王慧民.淺談歷史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反思【J】.文理導航(下旬)/2010,(0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