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玲 張麥收 杜曉霞 肖發沂 姜八一
摘 要 子宮內膜炎是驢場繁殖母驢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統疾病,母驢患病后,其正常繁殖性能受到影響,受孕率降低,導致驢駒產量下降,進而嚴重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及驢產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總結了驢子宮內膜炎的病因,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他原因導致子宮內膜污染或損傷及繼發于其他疾病等3種情況;驢子宮內膜炎診斷方法,包括陰道檢查、直腸檢查、B超檢查及其他檢查等。并探討了驢子宮內膜炎綜合防治措施,預防方法有加強圈舍的環境及衛生管理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加強操作規范性及胎衣剝離等;治療方法有子宮沖洗法、藥物注入法、全身抗生素療法、激素療法、中西藥合劑療法、中藥灌腸法及中藥治療法等。
關鍵詞 驢;子宮內膜炎;治療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64
子宮內膜炎是引起牛、羊、豬等家畜繁殖障礙的常見疾病[1-4]。近幾年,隨著驢養殖模式由散養型向集約化及規模化養殖方式的轉變,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上升。母驢子宮內膜炎發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母驢的受胎率及產仔率,制約了母驢繁殖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驢子宮內膜炎的病因及相關診斷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與治療,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率,也可以有效減少損失,確保母驢正常生長的同時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子宮內膜炎是驢子宮內膜發生的炎癥,通常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在配種、分娩或人工授精時進入子宮,引起炎癥。炎性分泌物及細菌毒素存于陰道會對精子造成損害,存于子宮則會對胚胎造成損害。發生子宮內膜炎的母驢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轉變為慢性子宮內膜炎,最終導致母驢長期不孕,母驢繁殖性能提前喪失。慢性子宮內膜炎按照炎癥性質的不同可分為黏液性、黏液膿性及化膿性子宮內膜炎,慢性炎癥相較于急性炎癥更難治愈,因此對子宮內膜炎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免發展為慢性炎癥顯得至關重要。
1 病因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引起驢子宮內膜炎的原因很多,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發驢子宮內膜炎的直接原因。學者普遍認為,健康動物的子宮在妊娠期間一般是無菌的,而動物產后的子宮由于陰門和陰道松弛且子宮頸擴張,極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同時分娩初期動物子宮的內環境非常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從而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條件。
在正常情況下,多數動物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防御機能在一定時間內凈化子宮內環境,但少數動物會由于身體的抵抗力較差或在分娩過程中人為處理不當,使病原微生物入侵子宮引發炎癥。例如,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副傷寒桿菌等致病微生物乘虛而入引發子宮內膜炎[5];母驢自然交配時,種公驢本身攜帶一些致病菌,病菌被帶入子宮頸口,入侵子宮,從而引起子宮內膜炎;人工輸精時沒有嚴格按照有關技術規程進行操作,輸精操作動作過于粗暴或輸精技術不熟練而多次重復輸精可能引起子宮內膜的損傷,從而破壞子宮的防御屏障,病原微生物入侵繁殖后引發子宮內膜炎。
1.2 其他原因導致子宮內膜污染或損傷
出現母畜流產、死胎時子宮沒有清洗干凈,難產助產損傷產道,產后長時間胎衣不下時強行進行胎衣剝離,惡露沒有完全排出等情況時,子宮內膜受到嚴重污染或損傷,均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子宮肌層甚至子宮漿膜層被細菌感染從而引發子宮內膜炎。
1.3 繼發于其他疾病
1)繼發于某些生殖系統疾病,如沙門氏菌病、支原體病、陰道炎、子宮頸炎、卵巢囊腫或子宮復舊不全等疾病。2)繼發于某些非生殖道疾病,如便秘、膀胱炎等疾病。
2 診斷要點
2.1 臨床表現
母驢產后患病表現為時常拱背、努責,生殖道排出棕色、灰白色、淡紅色帶有特殊惡臭味的液體。急性炎癥時,驢體溫在39~41 ℃并伴有食欲減退、精神沉郁等癥狀;慢性子宮內膜炎時病驢無明顯食欲變化,體溫正常。
2.2 臨床檢查
1)陰道檢查:可發現子宮頸、陰道內膜充血、水腫、松弛,子宮頸口略開張而下垂,子宮頸口周圍或陰道底常積有炎性分泌物。2)直腸檢查:子宮角稍變粗,類似懷孕初期(15 d左右),有波動感,子宮壁增厚,彈性減弱。3)B超檢查:子宮內膜炎導致子宮積液時,B超檢查可見子宮角內有斑點狀不規則的強回聲。4)其他方面:陰道檢查和直腸檢查未發現異常變化,也未表現出全身癥狀,具有正常的發情周期,但如果經過2個發情周期仍不受孕時,則可認為患有隱性子宮內膜炎癥。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預防
此病多數是由外部因素引起,因此,應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平衡營養,在規模化驢場適當增加母驢運動量,增強母驢身體抗病力,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3.1.1 加強圈舍的環境及衛生管理工作
對驢舍、附屬設施、道路進行定期清掃、消毒。用來蘇爾、新潔爾滅等消毒劑每3~5 d消毒1次(最好定期2種消毒劑交替使用)。在養殖場出入口設置消毒設施,對進出場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人員物料應單向進出場區,按程序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及時清除糞便、雜草,定期清理排水溝、下水道、沉淀池,防止蚊、蠅等害蟲孳生,預防細菌增殖引發感染。
保持圈舍內干燥,濕度保持在50%~60%,舍內濕度過高容易使細菌快速繁殖。夏季應注意防暑、降溫,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舍內適宜溫度為
20 ℃左右,冬季舍內低溫應在3~6 ℃,以8~10 ℃較好。
3.1.2 加強飼養管理
從妊娠初期到懷孕180 d以內,飼喂日糧應具有全價平衡的營養,飼喂量與配種前期可基本保持一致,不必增加飼喂量,以防母驢肥胖引發流產。懷孕210 d后,胎兒增重明顯加快,應加強營養,增加蛋白質飼料及優質飼草的量,同時補充青綠多汁飼料,減少玉米等能量飼料,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在母驢分娩前60 d,要逐漸減少精飼料中豆類和玉米的飼喂量,喂給易消化的飼料,每天要保證母驢有適量的運動,防止母驢肥胖影響代謝和難產。整個妊娠期間,要十分重視保胎工作,防止流產的發生,禁喂霜草及發霉草料、禁飲冰水、禁受機械損傷。
3.1.3 加強操作規范性
孕檢及人工授精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操作人員的手臂及用具應嚴格消毒。提高人工授精技術熟練度,防止對陰道造成損傷。輸精管為一次性用品,包裝打開后,如果暴露外界環境的時間過長則需要對其外壁進行嚴格消毒。輸精過程盡量一次性輸完,避免反復操作導致陰道損傷。精液需采用從正規廠家采購的細管凍精,或用自己采集的驢鮮精。采鮮精時一定要做好相應消毒工作,采集的精液樣本要經過無菌檢測,經檢測合格后才可使用。
3.1.4 胎衣剝離
出現胎衣不下時不建議馬上進行剝離治療,可先進行肌肉注射催產素,如胎衣仍然無法排出,可進行手術剝離。剝離之后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避免出現子宮內膜炎[6]。
3.2 治療
以提高母驢身體抵抗力,及時進行抗菌消炎,恢復子宮的正常功能為原則。主要有以下7種治療方法。
3.2.1 子宮沖洗法
驢產后患有急性子宮內膜炎或慢性子宮內膜炎,可使用大量1%淡鹽水(3~5 L)或含有抗生素的淡鹽水沖洗子宮,將子宮內的污垢、黏液、脫落的內膜碎片等沖洗干凈。沖洗子宮時間以母畜處于發情期為宜[7],當子宮內有較多的分泌物時,可用濃度為5%的高滲鹽水沖洗,以促進炎性分泌物的排出,防止炎性分泌物被吸收而引起中毒,同時可刺激子宮內膜產生前列腺素,有利于子宮機能的恢復。當患急性子宮內膜炎時,沖洗子宮后其全身癥狀會立即得到緩解。沖洗子宮應注意的事項有:若有子宮破裂的可能時不可沖洗,強行沖洗將造成炎癥的擴散;沖洗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與無菌原則,沖洗液要適量,不可過多,以免炎癥擴散。
3.2.2 藥物注入法
常用青鏈霉素合劑治療。青霉素120萬IU或青霉素80萬IU及鏈霉素100萬IU,溶于生理鹽水或蒸餾水20~30 mL中,注入子宮。對重癥患畜,應先使用1~2 L生理鹽水洗滌子宮后,隔1~2 h再注入藥液,每天注射1次,3次為1個療程[8]。整個操作過程要保持無菌,器具要嚴格消毒。
3.2.3 全身抗生素療法
當驢出現子宮內膜炎并伴有全身癥狀時,在應用子宮沖洗及子宮注藥治療的同時,要注意配合全身對癥治療。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最好先進行細菌分離試驗確定致病菌,通過藥敏試驗確定對病原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以確保療效。
3.2.4 激素療法
患有慢性子宮內膜炎時,使用激素PGF2α或其類似物可以防止炎癥擴散,促進炎性產物的排出,從而恢復子宮的正常功能。當子宮內有積液時,可用雌激素、催產素等激素促進炎性產物排出體外。
3.2.5 中西藥合劑療法
當歸、紅花、益母草浸出液5 mL,青霉素80萬IU、
鏈霉素10萬IU、植物油15 mL。當患畜發情,濾泡發育到3期(或排卵后4~48 h),用輸精管一次性注入子宮[9]。
3.2.6 中藥灌腸治療
當歸、川芎各30 g,生地20 g,赤芍、紅花各30 g,炙香附25 g,益母草、艾葉各20 g,生蒲黃20 g,澤蘭、牛膝各20 g。弱者加黨參、黃芪各30 g,白術25 g;
有發熱者加雙花、柴胡、梔子各30 g;有寒者加巴戟、肉桂、申姜各25 g;惡露較多,腹痛明顯者則加桃仁、元胡、茴香各20 g。將上述藥物混合后加清水1 500 mL,煎至500 mL左右,放溫,掏盡直腸蓄糞,用灌腸器或注射器灌于直腸的深部,使藥液在腸內存留1~2 h;隔日1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10]。
3.2.7 中藥治療法
中藥治療產科疾病有悠久的歷史,中藥具有安全、低毒、低殘留及不會產生耐藥性等優點,臨床治愈效果好,休藥期短,甚至有的中藥治療不需要休藥期,經濟損失小,這種方法可彌補抗生素治療的不足[11]。方劑:益母草、當歸各60 g,赤芍、香附各25 g,丹參、桃仁各30 g,青皮20 g。用法:共研為末,開水沖調,放置晾溫后一次灌服,每天1劑,連用3天。中藥治療起效比較慢,所以急性病癥不建議使用,多用于慢性病例的治療。
4 結語
子宮內膜炎會直接影響母驢的生殖器官機能,降低母驢的繁殖能力,該病致病因素復雜,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應通過對病驢臨床表現的觀察,結合直腸、陰道檢查、病原檢查及B超檢查等方式,準確對疾病做出診斷檢查,并對癥采取藥物治療措施,控制該病的危害程度。生產中必須以預防為主,以治療為輔,才能有效降低母驢感染子宮內膜炎的發病率,從而恢復母驢的繁殖性能,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彭津津,雍康,張傳師.奶牛子宮內膜炎診療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73-75.
[2] 孫文明.牛子宮內膜炎的診斷及臨床治療[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11):117.
[3] 蔡慶雙.母羊子宮內膜炎發生的原因、臨床特征、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1):151-152.
[4] 張斌,朱光文,黃崇貴.一例母豬產后子宮內膜炎的診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1):75-76.
[5] 王金菊,田清.淺談馬屬母畜子宮內膜炎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6):93.
[6] 張偉,王長法,嵇傳良,等.妊娠期母驢飼養管理及常見產科病防控技術研究[J].飼料博覽,2018(5):26-29.
[7] 王俊勇,王慶富,蔡桂珍,等.中西獸醫結合治療馬、驢子宮內膜炎[J].河北畜牧獸醫,1995(1):36.
[8] 韓國通.試驗治療馬驢牛的子宮內膜炎[J].現代畜牧獸醫,2011(2):39.
[9] 樊寶仁.中西藥合劑治療母馬(驢)子宮內膜炎效果觀察[J].河南農林科技,1979(8):30.
[10] 王文.中藥灌腸治療馬驢子宮內膜炎[J].中獸醫醫藥雜志,1993(2):40.
[11] 楊云,楊廷韜,熊勇,等.牛子宮內膜炎病因與治療[J].畜牧獸醫科學,2020(21):57-58.
(責任編輯:張春雨)